欧美杨组培体系的建立和Trx基因的遗传转化

欧美杨组培体系的建立和Trx基因的遗传转化

论文摘要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欧美杨组培体系。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其组织培养和再生系统,通过此系统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扩繁植株,得出不同阶段最佳培养基与激素含量为:(1)再生芽诱导培养基:1/2MH+6-BA 0.5 mg·L-1+NAA 0.05 mg·L-1;(2)继代培养基:MH+6-BA 0.5 mg·L-1+NAA 0.05 mg·L-1;(3)抽茎培养基:MH+6-BA 0.1 mg·L-1+NAA 0.05 mg·L-1;(4)生根培养基:MH+IBA 0.3 mg·L-1。然后将从抗旱、耐盐植物柽柳(Tamarix androssowii)中克隆得到的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基因Trx,成功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并对其进行酿酒酵母的遗传转化,验证柽柳Trx基因的功能,同时将其构建到载体pROKⅡ上并获得携带Trx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Trx基因导入欧美杨基因组中,通过对转基因欧美杨的干旱胁迫试验,对硫氧还蛋白进行基因功能验证。将Trx基因与酵母表达载体pYES2连接,获得了pYES2-Trx重组质粒。将pYES2-Trx转化酵母菌INVScI。随机挑选2个INVScI(pYES2-Trx)单菌落,经PCR扩增证明Trx基因已构建到pYES2载体上。对1NVScl(pYES2-Trx)和INVScI(pYES2)菌株进行诱导,研究外源基因Trx在酵母中的的表达情况。重组酵母INVScl(pYES2-Trx)的NaCl、Na2CO3、NaHCO3、干旱、紫外线等胁迫实验证明,INVScI(pYES2-Trx)酵母的抗逆性明显高于对照INVScI(pYES2)菌株,实验结果说明在酵母受到逆境胁迫时,Trx基因表达的硫氧还蛋白对酵母细胞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也证实了来源于柽柳的Trx基因具有提高真核生物抗逆性的功能。通过对欧美杨进行遗传转化,共获33株卡那霉素抗性芽,从中选出长势最优的10个株系,进行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初步证明Trx基因已整合到欧美杨基因组中;对10个株系进行Northern杂交,其中7个株系出现杂交谱带,证明Trx转基因能够在这7株系中转录。分别对7个转基因株系进行了干旱胁迫试验,分析逆境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欧美杨与非转基因对照欧美杨株系间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含量、相对生长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8d时,转基因欧美杨相对电导率平均值低于对照欧美杨的9.17%;对照欧美杨MDA含量为30.015μmol.g-1,而转基因欧美杨MDA含量大多在26μmol.g-1左右,低于对照欧美杨;此时转基因欧美杨的叶绿素平均含量为28.090 mg.g-1,高于对照的23.233%,而SOD平均活性高于对照的90.0%;对干旱胁迫8d时转基因株系相对生长量进行调查,各转基因株系相对生长量大于对照株系的相对生长量,说明硫氧还蛋白基因的导入提高了欧美杨的抗旱能力。综合以上结果,硫氧还蛋白基因的组成型表达能够不同程度提高转基因欧美杨干旱胁迫下细胞膜稳定性、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相对生长量,说明硫氧还蛋白基因具有提高植物抗旱性的功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欧美杨简介
  • 1.2 硫氧还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 1.2.1 Trx的类型和组织分布
  • 1.2.2 Trx的生物学功能
  • 1.2.3 Trx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
  • 1.2.4 利用转基因植物研究评价Trx的基因功能
  • 1.3 真核表达系统——酵母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Trx基因的酵母表达和抗逆性分析
  • 2.1 Trx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结果与分析
  • 2.1.4 酵母重组表达载体的获得
  • 2.1.5 pYES-Trx及载体pYES2的酵母遗传转化
  • 2.1.6 INVSc1(pYES-Trx)的菌落PCR检测
  • 2.2 重组酵母INVSc1(pYES-Trx)的抗逆性分析
  • 2.2.1 菌株
  • 2.2.2 主要试剂
  • 2.2.3 INVSc1(pYES-Trx)的NaCl胁迫处理
  • 2CO3胁迫处理'>2.2.4 INVSc1(pYES-Trx)的Na2CO3胁迫处理
  • 3胁迫处理'>2.2.5 INVSc1(pYES-Trx)的NaHCO3胁迫处理
  • 2.2.6 INVSc1(pYES-Trx)的旱胁迫处理
  • 2.2.7 INVSc1(pYES-Trx)的紫外线胁迫处理
  • 2.2.8 INVSc1(pYES-Trx)的高温胁迫处理
  • 2.3 实验结果
  • 2.3.1 INVSc1(pYES-Trx)重组酵母的抗NaCl能力提高
  • 2.3.2 INVSc1(pYES-Trx)重组酵母的抗盐碱性提高
  • 2.3.3 INVSc1(pYES-Trx)重组酵母的耐干旱性增强
  • 2.3.4 INVSc1(pYES-Trx)的紫外线胁迫处理
  • 2.3.5 INVSc1(pYES-Trx)的高温胁迫处理
  • 2.4 本章小结
  • 3 欧美杨组培体系的建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不定芽的诱导
  • 3.2.2 继代培养
  • 3.2.3 再生苗的抽茎培养
  • 3.2.4 生根培养
  • 3.2.5 再生苗的移栽
  • 3.3 抗生素浓度的确定
  • 3.3.1 抑菌性抗生素敏感性实验
  • 3.3.2 选择性抗生素敏感性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3.4.1 欧美杨不同阶段最佳培养基与激素含量
  • 3.4.2 欧美杨抗生素敏感实验
  • 4 硫氧还蛋白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欧美杨的遗传转化
  • 4.1 实验材料
  • 4.1.1 菌株和质粒
  • 4.1.2 培养基
  • 4.1.3 酶和试剂
  • 4.1.4 PCR扩增引物序列
  • 4.1.5 杂交检测试剂
  • 4.1.6 酶类和试剂盒
  • 4.2 硫氧还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4.2.1 实验方法
  • 4.2.2 Trx基因农杆菌的遗传转化
  • 4.3 通过叶盘转化法对欧美杨进行硫氧还蛋白基因的遗传转化
  • 4.3.1 无菌苗的继代培养
  • 4.3.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欧美杨的遗传转化
  • 4.3.3 转化欧美杨的PCR检测
  • 4.3.4 转基因欧美杨的Northern检测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植物表达载体pPT的鉴定
  • 4.4.2 欧美杨高效组培体系的建立
  • 4.4.3 工程菌的获得
  • 4.4.4 转基因欧美杨基因组DNA的提取
  • 4.4.5 转基因欧美杨的PCR检测
  • 4.4.6 Northern杂交检测
  • 4.5 本章小结
  • 5 Trx基因的功能验证
  • 5.1 实验材料
  • 5.1.1 植物材料
  • 5.1.2 试剂
  • 5.1.3 主要仪器:叶绿素仪
  • 5.2 实验方法
  • 5.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5.2.2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5.2.3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5.2.4 相对生长量调查
  • 5.2.5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转基因欧美杨在高度上变化
  • 5.3.2 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欧美杨与对照相对电导率
  • 5.3.3 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欧美杨与对照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 5.3.4 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欧美杨与对照SOD活性的比较
  • 5.3.5 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欧美杨与对照欧美杨MDA含量的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6 讨论
  • 6.1 欧美杨组织培养中的"玻璃化现象"及褐化现象
  • 6.2 Trx转化酵母的目的和意义
  • 6.3 转Trx基因欧美杨的抗旱调节机制
  • 6.4 欧美杨抗旱性的提高
  • 6.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欧美杨组培体系的建立和Trx基因的遗传转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