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由于李渔短篇小说的外在形式存在着机巧的情节安排、戏谑的语言风格、夸张的艺术手段等特点,尤其是故事最后总是会呈现完满的大团圆结局,在大多数研究者眼中,他的短篇小说无非是充斥着喜剧性色彩的。本文旨在揭示李渔短篇小说喜剧外壳下所包含的深层悲剧因素。分析李渔短篇小说的文字层面,可以得出李渔对婚姻恋爱、社会政治、家庭伦理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在婚姻恋爱方面,一夫多妻制、包办婚姻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家庭地位低下,她们追求平等、追求自由恋爱的意识遭到封建贞节观的束缚和扼杀,由此而造成了诸多的家庭闹剧,进而演化成悲剧,家庭出现了妇人妒忌、夫妻不谐、夫妇之间缺乏信任等现象。在社会政治方面,社会阶层严格区分的社会背景下,由上至下欺压盘剥,甚至凌辱的现象存在;而由于为政者的昏庸无道,产生了恶官当道、是非颠倒的局面,由此引发了社会风气的败坏、道德沦丧;又加上战乱频发,百姓流离失所,这更加深了社会悲剧的产生。在家庭伦理方面,社会经济发展、贸易兴盛的背景下,拜金主义萌发,“唯金钱马首是瞻”的金钱观导致了子嗣不孝、为老不尊等财产继承方面的悲剧。进一步挖掘隐藏在李渔短篇小说中的深层含义。一方面,李渔运用隐喻暗刺的手段,揭示了清兵入关、明王朝覆灭、满清定鼎中原的情况下,汉族士子文人不得不委屈求全,以传承和维护优秀的汉族文化的屈辱下场;即使是这样,依旧得不到清朝统治者信任的悲剧。另一方面,李渔通过美丑对比的创作方法,在美丑的剧烈反差中突现短篇小说的悲剧因素。接着,本文推究李渔短篇小说之所以采用喜剧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寄寓深层悲剧因素于其中的原因。李渔是深受儒家文化传统熏陶的文学家,在经历了朝代更迭、颠沛流离之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使他要更加关切社会、关心民生;因而,他把对人生的体悟、对人性的思考写入了小说。但是,由于当时残酷的社会文化环境,李渔不得不采用隐喻和暗刺的描写手法,选择当时人们所喜爱的喜剧小说模式作为小说的外在呈现形式。这是李渔在文人的时代使命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时,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又能保全性命而采取的以退为进的圆融方式。故而,李渔的短篇小说并不是一味的缺乏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本文所揭示的李渔短篇小说的文化意义更有助于我们公允、客观地看待李渔,以确定他在明清小说史上的地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传奇原为消愁设——清客李渔的幸福生活[J]. 书屋 2020(07)
- [2].论李渔的亲情观[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6)
- [3].李渔作品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对婺文化“走出去”的启示[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4].李渔《耐歌词》新论[J]. 文艺研究 2017(12)
- [5].李渔《十二楼》教化思想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3)
- [6].李渔《闲情偶寄》及行乐养生思想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12)
- [7].李渔“改名易字”说商榷[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 [8].李渔戏曲在情节结构上的三种形式[J]. 古典文学知识 2015(01)
- [9].李渔:精致的“闲”生活[J]. 餐饮世界 2019(12)
- [10].《风筝误》中角色的立体感[J]. 山海经 2016(12)
- [11].略谈李渔诗歌的“奇”[J]. 唐山文学 2016(05)
- [12].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J]. 唐山文学 2016(11)
- [13].冬风急[J]. 当代 2017(03)
- [14].书面发言[J]. 南方文学 2017(02)
- [15].李渔“行走坐卧”养生法[J]. 益寿宝典 2017(19)
- [16].“李渔研究第一人”——记沈新林教授的学术生涯[J]. 剧影月报 2015(05)
- [17].十项全能文人李渔[J]. 文存阅刊 2016(01)
- [18].闲情偶寄——李渔像[J]. 宝藏 2016(10)
- [19].李渔的拍卖会[J]. 中学生百科 2015(12)
- [20].韩南的李渔研究探微[J]. 翻译论坛 2015(03)
- [21].李渔抚琴[J]. 宝藏 2014(08)
- [22].李渔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研究述论[J]. 中华文化论坛 2013(11)
- [23].李渔:乱世中求快活[J]. 学习博览 2013(01)
- [24].李渔的“市场意识”[J]. 时代青年(悦读) 2011(04)
- [25].从来拜神拜佛都是自拜其心——李渔的鬼神运命观[J]. 文史知识 2008(08)
- [26].“内外兼修”——李渔的女性审美观[J]. 美与时代(下) 2019(01)
- [27].创造·生活——论李渔的人生追求[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8(02)
- [28].由李渔之“重机趣”谈起[J]. 歌海 2016(01)
- [29].李渔的维权之路[J]. 粤海风 2016(04)
- [30].论李渔的戏曲剧本个性化[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