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职课程设置比较 ——基于工学结合的视角

中外高职课程设置比较 ——基于工学结合的视角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开始关注职业教育的一些实质性问题,高职教育也从原来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切入点。[1]但是要实现这一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是关键。课程是连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无论何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都要通过课程得到实现,因此课程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活动的核心。为了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国家正在进行示范性高职建设,力争建立一批高职院校中的211,其中课程建设被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纵观国外,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认识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开始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国情,加强了工作与学习的关联,通过工学结合等方式,大力发展并摸索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通过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培养了大量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下是本文的结构: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高职课程研究的现状及相关成果,以及本研究的研究目标与内容,方法与创新等。第二章,首先梳理了一下国外高职课程演变的过程,同时归纳出在这个演变趋势下的典型的课程设置模式,总结出国外高职课程演变的一个总体趋势。第三章,总结我国高职教育三十年的演变,并归纳出高职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课程设置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的整体发展趋势,最后得出我国高职课程与国外高职课程的发展趋势是殊途同归的。第四章,将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课程同德国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比较,因为示范高职是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的先进代表。这里主要列举了我国示范高职课程设置的三种结构,归纳了不同结构的课程设置特点以及共同特点;接着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进行分析;最后分析我国与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相同点与区别。第五章,主要分析了我国高职课程设置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课程设置的原则和相关完善的措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1 课程
  • 1.2.2 课程设置
  • 1.2.3 高等职业教育
  • 1.2.4 高职课程设置
  • 1.2.5 工学结合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比较研究法
  • 1.4.2 文献研究法
  • 1.4.3 个案研究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外高职课程及设置模式的演变
  • 2.1 国外高职课程的演变
  • 2.1.1 学科普适性课程
  • 2.1.2 工作岗位适应性课程
  • 2.1.3 能力本位课程
  • 2.1.4 关注普适性和整体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模式
  • 2.2 国外几个典型的课程设置模式
  • 2.2.1 MES 课程设置模式
  • 2.2.2 CBE/DACUM 课程设置模式
  • 2.2.3 核心阶梯课程设置模式
  • 2.2.4 学习领域课程设置模式
  • 第三章 我国高职教育及课程设置的演变趋势
  • 3.1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
  • 3.1.1 20 世纪 80 年代高职的产生与试点
  • 3.1.2 90 年代前期职业教育体系形成,高职壮大和地位确立
  • 3.1.3 90 年代后期高职教育大发展阶段
  • 3.1.4 数量化规模化道路到内涵化发展道路
  • 3.2 我国高职教育不同时期课程设置模式的演变
  • 3.2.1 学科普适性课程
  • 3.2.2 改良版的学科普适性课程
  • 3.2.3 指向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课程
  • 3.2.4 以设计和建构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 第四章 我国示范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德国课程比较
  • 4.1 我国示范高职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 4.1.1 我国示范高职院校产生的背景
  • 4.1.2 建设示范高职院校的意义
  • 4.2 我国示范高职课程设置分析
  • 4.2.1 课程比较的基础-工学结合
  • 4.2.2 我国的三种学习领域课程设置结构
  • 4.2.3 对三种课程结构的分析
  • 4.3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分析
  • 4.3.1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设置的机构与培养目标
  • 4.3.2 德国某职业学院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 4.3.3 德国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分析
  • 4.4 我国高职学习领域课程与德国学习领域课程设置的比较
  • 4.4.1 课程设置的目标
  • 4.4.2 课程设置的步骤
  • 4.4.3 课程设置的比例
  • 4.4.4 课程设置的内容
  • 4.4.5 课程设置对应的专业面
  • 4.4.6 课程设置的评价
  • 第五章 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完善策略
  • 5.1 我国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5.1.1 课程设置的基础准备工作不充分
  • 5.1.2 教师的角色意识比较薄弱,师资素质较低
  • 5.1.3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难度大
  • 5.1.4 学生生源比较单一,专业基础能力比较薄弱
  • 5.1.5 教学管理问题
  • 5.2 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原则
  • 5.2.1 规范化、多方参与原则
  • 5.2.2 实践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 5.2.3 灵活性与针对性原则
  • 5.2.4 一体化与综合化相结合原则
  • 5.2.5 差异性与衔接性相结合原则
  • 5.3 完善我国高职课程设置的建议
  • 5.3.1 加强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建立能力认可制度
  • 5.3.2 加强同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保障机制
  • 5.3.3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为工学结合提供师资保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01)
    • [2].基于真实性评价的高职课程评价模式研究[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3].分析“现代职业人”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想政治的价值生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6)
    • [4].课程改革环境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设计实践方法探讨[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07)
    • [5].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析与构建[J]. 林区教学 2020(07)
    • [6].浅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路径[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9)
    • [7].基于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3+5”云系统应用实践研究——以《接触网设备检修》为例[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3)
    • [8].谈高职课程教学模式企业化改革[J]. 时代汽车 2020(16)
    • [9].云计算辅助教学在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信息记录材料 2020(08)
    • [10].新时代提升高职课程吸引力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9)
    • [11].基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27)
    • [12].刍议中高职课程衔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10)
    • [1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思考[J]. 广东蚕业 2019(02)
    • [14].校企深度融合下的高职课程设置[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02)
    • [15].“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的对策探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5)
    • [16].基于瓶颈理论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9(05)
    •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困厄和出路[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45)
    • [18].高职课程教材:该如何整合[J]. 职教通讯 2016(30)
    • [19].旅游专业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探究——以旅游专业为例[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20].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研究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23)
    • [21].基于职业资格中高职课程考核与评价模式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2)
    • [22].基于先前学习认定的中高职课程柔性衔接探讨[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06)
    • [23].“互联网+”时代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微课资源的应用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6(06)
    • [24].《信托与租赁》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时代金融 2016(36)
    • [25].成果导向教育的高职课程设计[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05)
    • [26].浙江省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交通职业教育 2016(06)
    • [27].对分课堂在高职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4)
    • [28].“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29].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的探索[J]. 物联网技术 2017(02)
    • [30].职业素养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科技展望 2016(34)

    标签:;  ;  ;  ;  

    中外高职课程设置比较 ——基于工学结合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