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稻是安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省水稻种植面积231万hm2,年均生产稻谷1580万t左右(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作物的33.3%和47.1%。在安徽省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年来,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甚至出现绝收现象,严重挫伤了稻农的积极性。同时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安徽省的农业发展。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颖壳不闭合”现象,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所需营养特点,及不同水分需求特点,设计了有机无机复混肥结合科学施肥的方法、以及不同灌溉模式的试验方案,并在颍上、寿县、定远永康镇和西卅店采用小区试验和大田对比试验探讨了其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水稻发生“颖壳不闭合”现象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结合科学施肥方法(小区试验)对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显著降低水稻颖壳不闭合发生率。颍上、寿县、定远永康及西卅店镇试验区OCF+sf处理(有机无机复混肥科学施肥处理)水稻颖壳不闭合发生率与CCF+cf处理(普通合肥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降低了26.9%-39.7%,OCF+sf处理、CCF+cf处理水稻颖壳不闭合发生率与CK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53.0%-64.9%、14.3%-31.8%,差异性均达1%极显著水平;其中颍上县、定远永康的OCF+sf处理水稻颖壳不闭合发生率降低最为明显,分别为34.8%、34.7%,与CCF+cf相比达1%极显著水平。颍上县、寿县、定远永康及西卅店镇试验地区施肥处理(CCF+cf处理、OCF+sf处理)与未施肥处理CK相比,水稻株高、穗长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寿县和定远西卅店OCF+sf处理与CCF+cf处理相比水稻穗长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各试验区CCF+cf处理、OCF+sf处理与CK处理相比、OCF+sf处理与CCF+cf处理相比水稻有效分蘖数差异均达到1%极显著水平。其中,OCF+sf处理与CCF+cf处理相比,水稻有效分蘖数增加了12.1-60.9个/m2。颍上、定远永康和西卅店镇OCF+sf处理水稻穗粒数为197.6-221.9粒/穗,与CCF+cf处理和CK相比差异极显著。而四个地区小区试验OCF+sf处理水稻结实率为66.3%-88.7%,与CCF+cf处理和CK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定远永康镇OCF+sf处理水稻结实率与CCF+cf处理相比增加了39.9%。与CCF+cf处理相比OCF+sf处理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43.8%-66.6%,其中颍上县OCF+sf处理水稻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OCF+sf处理水稻产量与CCF+cf处理和CK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有机无机复混肥科学施肥处理在提高水稻产量方面效果极为显著。大田对比试验颍上、寿县、定远永康镇和西卅店CCF+cf处理水稻颖壳不闭合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1.5%、51.9%、41.2%和43.8%,而OCF+sf处理分别为10.8%、22.4%、13.0%和15.1%,与CCF+cf处理相比减少28.2%-30.7%。各地区OCF+sf处理水稻每穗实粒数较CCF+cf处理平均增加了13.1-48.3粒,颍上和寿县水稻每穗实粒数增加较为明显; OCF+sf处理试验区水稻的千粒重较CCF+cf处理试验区增加了0.6-12g,其中定远永康镇水稻千粒重增加最为明显; OCF+sf处理试验区水稻产量均明显高于CCF+cf处理试验区水稻产量,其中颍上县、寿县OCF+sf处理水稻增产效果较明显,较CCF+cf处理分别增产67.3%、53.1%。不同灌溉模式处理水稻“颖壳不闭合”发生率的差异性是极显著的,其对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浅湿间歇灌溉处理水稻“颖壳不闭合”发生率为13.7%,与其他三种处理相比分别减少5.97%、4.07%、2.47%,差异均达到1%极显著水平;湿润灌溉水稻“颖壳不闭合”发生率与CK处理、浅水灌溉处理相比分别减少3.50%、1.60%,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浅水灌溉处理水稻“颖壳不闭合”发生率与CK处理相比减少1.90%,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浅水灌溉处理水稻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及产量分别为178.35×104hm-2、143.36粒/穗、67.44%和4.50t,相对CK处理、湿润灌溉处理和浅湿间歇灌溉处理最低,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湿润灌溉处理水稻有效穗比浅湿间歇灌溉处理低0.337×104hm-2,差异显著,其他不同灌溉模式处理间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浅水灌溉相对CK处理水稻严重减产每公顷减产2.39t左右;相对CK处理,湿润灌溉处理水稻每公顷增产1.16t左右,浅湿间歇灌溉水稻每公顷可增产1.74t左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议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现象[J]. 河南农业 2017(01)
- [2].2010年水稻白色颖壳现象研究初报[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6)
- [3].寿县水稻颖壳不闭合症状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21)
- [4].小麦颖壳绒毛性状的驯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6)
- [5].水稻颖壳不闭合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0)
- [6].普通野生稻黑颖壳遗传分析及育种利用初探[J]. 西南农业学报 2013(03)
- [7].水稻颖壳开裂变形原因的推导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4)
- [8].不同品种和施肥处理对水稻颖壳不闭合症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
- [9].专用配方肥对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灾害研究 2014(11)
- [10].一个水稻金黄色颖壳和节间基因的遗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04)
- [11].水稻施用颖壳不闭合专用肥的效果[J]. 农技服务 2011(06)
- [12].水稻颖壳畸形不结实产生原因及其预防[J]. 杂交水稻 2016(04)
- [13].一个水稻金黄色颖壳与节间基因的定位[J]. 核农学报 2012(07)
- [14].人工合成小麦的颖壳硬度和穗发芽抗性关系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04)
- [15].江淮丘陵地区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生理因素浅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1)
- [16].神经网络对水稻种子颖壳闭合的识别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 2010(03)
- [17].水稻颖壳畸变不实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J]. 农技服务 2011(04)
- [18].水稻鞘腐病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 2011(03)
- [19].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的转录组学分析[J]. 核农学报 2017(12)
- [20].晚稻生长后期颖壳变黑应辨因防治[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20)
- [21].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的遗传、生理及品质分析[J]. 核农学报 2013(11)
- [22].随州水稻“鹰钩嘴”形成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对策[J]. 湖北植保 2011(06)
- [23].含中微量元素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在防治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上的试验研究[J]. 磷肥与复肥 2011(05)
- [24].小麦株高和茎秆不同部位砷镉磷含量与籽粒砷镉磷含量的关系[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1)
- [25].水分亏缺对不同小麦品种N、P、K分布与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7(08)
- [26].水稻种子颖壳开裂对活力的影响[J]. 种子世界 2008(02)
- [27].稻虾田旱青立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9)
- [28].一个水稻颖壳扭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06)
- [29].颖壳不闭合水稻专用肥的生产与应用[J]. 化肥工业 2014(05)
- [30].联合收割机的维修保养、安全使用及存放[J]. 现代农机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