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及预防

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及预防

关键词: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

作为一项力量型运动,在举重运动的发生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反复地进行提拉、下蹲、起立、上挺等动作,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爆发出自己的最大力量,因此腰、膝、腕、肩、肘等高负荷强度的部位运动损伤发生较频繁。而女子举重运动员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区别于男运动员的独特性,决定了其不同的运动损伤规律。本文通过研宄女子举重运动损伤的发生部位、原因及预防等问题,以期能积极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运动成绩,延长女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

举重常见的损伤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膝部、腕部、肩部等处,这种分布特点与举重的动作特点密不可分。

1.腰损伤分析在举重运动中,腰部作为重要的力量产生部位,如果腰背肌力不足或者动作掌握不到位,举起大重量杠铃时就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身体难以平衡的现象,极易发生急性肌肉损伤、肌肉韧带或筋膜的撕裂等损伤。

2.膝损伤分析

近年来,曾多次发生女子举重运动员膝关节受损而影响训练和比赛的案例。在举重练习中,很多动作都要求膝关节保持半蹲位或完全蹲下的姿势进行,使得膝关节负荷偏大。而女子举重运动员一般膝关节的柔韧性较强,但肌力相对不足,因此膝关节容易出现局部负荷过大或细微损伤多次积累等现象,从而容易爆发膝关节损伤。分析膝关节损伤部位可以发现,主要进行伸膝发力或扭转的膝关节外侧韧带和副韧带,易发生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而骸骨关节则易发生骸尖劳损、骸关节软骨病等。

3.肩损伤分析

研究表明,在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肩关节损伤中,肩袖损伤最为常见。在举重抓举时,肩关节突然背伸,肩袖的冈上肌肌腱与肩峰发生摩擦挤压,从而产生创伤性炎症。在杠铃上举的过程中,肩关节多次反复摩擦,轻微损伤累积,容易发生肩峰下滑囊炎。而在杠铃达到最高位置时,运动员会通过背伸和下降重心来支撑杠铃,这个过程的发生没有缓冲,尤其容易引发肩部损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运动员的准备活动不当

准备活动在运动训练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有效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将肌肉从相对静止状态调整为紧张活跃状态,保证肌肉的收缩能力。如果准备活动不够系统或强度偏低,运动员身体的兴奋性不能被调动,肌肉伸缩能力不足,训练过程中容易发生动作不协调甚至动作失误,运动员受伤概率增加;如果准备活动强度太大,则容易使运动员机体在训练前就进入疲劳状态,一旦进行高强度、高集中度的训练后极易超出运动员身体的承受能力,而造成损伤。另外,准备活动未与举重训练内容相结合,举重训练时高负荷的肌肉、关节的机能没有得到充分地激发,在参与训练时也容易受伤。据相关调查显示,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准备活动不当都是造成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2.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掌握不到位

有些运动员因个人动作掌握不到位,技术不熟练甚至存在错误动作,在参与训练时,动作特点与身体机构特点、生物力学特点相悖,从而受伤。这种运动损伤因素一般只发生在运动训练水平偏低的个别运动员身上,但是也是引发运动损伤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3.运动员身心状态欠佳

作为一名女子举重运动员,在身心状态方面具有其独特之处。在身体方面,不仅与男运动员一样,要经历受伤、身体疲累,带伤训练等的考验,还要接受生理期的考验。月经期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体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力量、协调能力、身体灵敏度等都有所下降,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极易出现技术动作的变形甚至失误,从而发生运动损伤,也可能使早就存在的伤病加重。在心理方面,女子举重运动员比男运动员的感情更加丰富、细腻,情绪也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女子举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如果没有完成训练任务,会比男运动员更容易产生逃避情绪,甚至产生厌恶思想,导致自信心不足、胆怯、精力不集中等心理情绪的产生,从而引发急性运动损伤。还有调查发现,在训练中对自己要求过高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在比赛时机体兴奋性会高于正常值,技术动作容易失调、变形,受伤概率加大。

4.其他影响因素

教练员和运动员对预防运动损伤的认识不到位也是引起女子举重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训练时忽视安全教育,发生运动损伤后没有认真分析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吸取教训等,都使得运动损伤的发生层出不穷。除此之外,举重训练场地湿滑、凹凸不平,举重器械安放位置不当、器械破损,缺乏必要的护具等都可能引起运动损伤。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对易损伤部位的防护

首先要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训练计划和比赛情况而进行,尤其要注意准备活动的目的部位要与计划训练部位保持一致,并针对运动员的易损伤部位、高负荷部位的肌群力量做相关的准备活动。在准备活动时,肌力活动和肌腱韧带的拉伸是关键。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最佳。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对己损伤部位造成二次伤害。各关节部位的损伤预防。在曰常训练中要加强肩关节周围肌群力量的训练和柔韧素质的练习;要注意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膝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训练;腕关节则主要是做好更充分系统的准备活动,如徒手操、哑铃操、轻器械提腕卧推等练都可以提高腕部肌肉的兴奋性,使其更加灵活减少损伤的发生;而肘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则要注意调整肘关节和腕关节之间的协调性;腰部损伤则主要是加强对腰肌功能的训练,提高腰部肌群的紧张性,尤其是在杠铃落胸和杠铃落腿等动作时,通过各肌群的协调缓冲来减少腰部损伤发生的概率。

2.加强训练方法的科学性

在训练开展的过程中,教练员要针对运动员的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以及技术水平等个体差异,评估运动员的伤病特点,并及时对运动员的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加强对运动员薄弱环节的训练并对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技术动作进行反复讲解,提前做好相应的运动损伤应对措施。在举重训练时,要注重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提高、肌肉力量的加强,不仅能有效地防止肌肉损伤的发生保护各个关节,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是完成举重动作过程的重要元素。此外,举重训练的运动负荷要逐渐加强,不断加深对技术动作的规范化要求,尽可能地减少此类不必要损伤的发生。

3.加强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心理教育

积极健康的心理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举重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损伤发生的概率。首先,要使运动员充分意识到运动损伤可能发生的条件以及运动损伤发生后的危害性,在思想上引起运动员的高度重视。在日常训练中要教育运动员加强损伤防范意识,认真做好运动场地、器械、个人护具的检查;不穿不适合训练的服装参加运动,积极适应天气环境等。对于己经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其坚强积极地接受治疗,不气馁、不放弃,更好地恢复健康,延长自己的运动生涯。

4.加强对运动员的医务监督

在比赛中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尤其是易损伤部位和己损伤部位,一定要使用相应的护具避免再次损伤的发生。护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避免韧带松弛、肌肉肌腱的超范围活动等。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护具的存在价值。

运动损伤发生后的训练活动一定要遵从医嘱,适当减少训练量,适可而止;带伤训练会严重影响到训练质量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更有可能会加重伤势,就此时而言,损伤的恢复才是最重要的,损伤后的训练要排在第2位;损伤发生后,伤病的治疗情况关系到运动员日后的训练能力和运动成绩,因此建议加强对己损伤运动员康复治疗的医务监督,并建议运动员损伤发生后要根据损伤情况及时接受治疗,慢慢恢复训练。只有正确对待运动损伤,加强医务监督,才能减轻己发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谈奇,张量,杨雪维.对海口市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0(1).

[2]胡克军.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月经周期训练量安排初探[J].山西体育科技,2004(4).

[3]王芳,徐波,亓建洪.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9(1).

[4]王庆宝.对四川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2).

[5]康鹏飞.对江苏地区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与预防措施四川体育科学,2011(4).

[6]黄明强,李志敢,麦全安.举重运动损伤及预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4).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体校331200江西省宣春市少年体校336000)

标签:;  ;  ;  

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