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混沌振子的反向同步与振幅死亡

耦合混沌振子的反向同步与振幅死亡

论文摘要

随着人们对非线性系统的深入研究,人们对混沌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进而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混沌同步和混沌控制的方法。1990年物理评论快报上关于混沌同步和混沌控制的最初的两篇论文标志着混沌同步的研究朝着应用的方向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人们通过对耦合混沌系统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形式的同步动力学行为(其中包括完全同步,相同步,广义同步,滞后同步,部分同步,间歇滞后同步,哈密顿系统的测度同步等)以及在耦合相互作用下系统间由于存在参数失配或是时延造成的振幅死亡。由于对这些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混沌控制、混沌加密通信等应用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所以对耦合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耦合混沌振子的几种动力学行为如外信号驱动下的相同步,反向同步,振幅死亡等,并对出现这些动力学行为的内在机制作了相应的分析。主要考查以下几种动力学行为:(1)通过电路实验,研究了几种不同种类的周期外信号驱动下,混沌系统与外信号达到相同步的动力学行为和达到相同步所需的条件;(2)以耦合混沌振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数值计算和电路实验方法来研究耦合混沌系统中的丰富动力学行为如耦合混沌振子的反向同步以及振幅死亡动力学行为,并给出了产生这些动力学的内在机制及产生的条件。(3)研究了耦合映象格子中的扭结和尖峰结构的特征,并用模数分析法近似地分析了扭结和尖峰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失稳的机制。本文的第一章简要地回顾了混沌同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描述了各种混沌同步现象的产生和性质。在第二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几种不同周期信号驱动下,混沌系统与周期信号达到相同步的动力学行为和达到相同步所需的条件。以Chua电路为研究对象,我们分别讨论了正弦信号,脉冲信号在各种不同参数(频率、振幅、占空比等)下,使混沌系统达到相同步的参数区间。另外还讨论了噪声驱动下两个混沌振子之间的相同步以及直流信号驱动下两个混沌振子的相同步。第三章研究了几种耦合混沌系统中的反向同步动力学行为。我们给出了耦合混沌系统出现反向同步的条件,理论上给出了几种耦合混沌振子出现反向同步的参数区间,并观察到了耦合混沌振子走向反向同步时的丰富动力学行为如多态共存、网筛状分形吸引域、开关阵发和迟滞等现象。通过深入分析耦合混沌振子的反向同步动力学,揭示了走向反向同步的道路,以及混沌反向同步与完全同步的异同点,最后通过电子电路实验验证由理论预测的反向同步区间。第四章从理论和数值上研究了耦合混沌振子在相互作用下出现部分振幅死亡和完全振幅死亡的动力学行为。在特定的耦合方式下,随着耦合强度的增加,耦合Lorenz系统会出现从镜象对称性破缺到平移对称性破缺直到部分振幅死亡(某个振子的部分变量停止振荡,而其它变量保持振荡)的现象。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内在机制并以电子电路实验验证这一现象。讨论了几种不同的耦合混沌系统,在没有参数失配及时间延迟的情形下的振幅死亡动力学。并通过对耦合混沌系统的固定点的稳定性分析,给出了耦合混沌系统出现振幅死亡的参数区间。发现了耦合混沌振子走向振幅死亡的动力学行为(两态共存、对称性破缺,同步混沌的开关阵发)。第五章以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研究了耦合映象格子的斑图动力学行为。发现在最简单的冻结化随机图案模式中除了有扭结(反扭结)结构和平台区外,还有一种新的结构尖峰结构。并采用模数分析方法分析了扭结结构和不同模数的尖峰结构的稳定性。并通过稳定性分析给出了刷子状的分岔图和锯齿状的最大李指数产生的机制,以及随着耦合强度增加,扭结结构、尖峰结构、平台区尺寸变化的关系及在斑图形成中的作用。第六章为全文的总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言
  • 1.1 混沌现象
  • 1.1.1 Logistic映象
  • 1.1.2 Lorenz模型
  • 1.1.3 Rossler模型
  • 1.1.4 Chua电路模型
  • 1.1.5 Saito电路模型
  • 1.2 混沌系统的刻画
  • 1.2.1 李雅谱诺夫指数
  • 1.2.2 功率谱
  • 1.2.3 庞加莱截面
  • 1.3 混沌同步
  • 1.3.1 混沌完全同步
  • 1.3.2 广义同步
  • 1.3.3 相同步
  • 1.3.4 耦合混沌振子的反向同步
  • 1.3.5 其他同步方式
  • 1.4 耦合混沌振子的死亡
  • 1.5 时空混沌与斑图动力学
  • 1.5.1 时空混沌与湍流
  • 1.5.2 时空斑图
  • 1.5.3 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的引入
  • 1.6 本文安排
  • 第二章 驱动混沌振子的相同步
  • 2.1 引言
  • 2.1.1 噪声信号驱动下的相同步
  • 2.1.2 余弦信号驱动下的相同步
  • 2.2 周期信号驱动下的相同步
  • 2.2.1 正弦信号驱动下的相同步
  • 2.2.2 混沌系统的周期信号驱动下的相同步
  • 2.2.3 脉冲信号驱动下的相同步
  • 2.3 直流信号驱动下的相同步
  • 第三章 耦合混沌振子的反向同步
  • 3.1 引言
  • 3.2 耦合混沌振子反向同步稳定性理论
  • 3.2.1 本征值分析法确定完全同步
  • 3.2.2 本征值分析法确定反向同步稳定区
  • 3.3 几种耦合混沌振子的反向同步稳定区
  • 3.3.1 耦合Lorenz系统中的部分变量反向同步
  • 3.3.2 耦合Chua电路中的反向同步
  • 3.3.3 耦合Saito电路中的反向同步
  • 3.4 走向反向同步的道路
  • 3.4.1 通过开关阵发走向反向同步
  • 3.4.2 通过两态共存走向反向同步
  • 3.5 反向同步与完全同步共存
  • 3.6 耦合振子链中的反向同步
  • 3.7 实验观察耦合混沌振子的反向同步
  • 第四章 耦合混沌振子的振幅死亡
  • 4.1 引言
  • 4.2 耦合混沌振子中的部分死亡
  • 4.2.1 走向部分死亡的道路
  • 4.2.2 部分死亡的机制分析
  • 4.2.3 实验观察部分死亡
  • 4.3 耦合混沌振子走向死亡的道路
  • 4.3.1 振幅死亡的理论分析
  • 4.3.2 耦合混沌振子振幅死亡的实例
  • 第五章 耦合映象格子中的扭结与尖峰结构
  • 5.1 引言
  • 5.2 耦合映象格子的斑图动力学
  • 5.3 耦合映象格子中的扭结与尖峰结构
  • 5.4 扭结与尖峰结构的模数分析
  • 5.5 扭结与尖峰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耦合混沌振子的反向同步与振幅死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