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古代突厥文碑铭”文献,是指公元6-9世纪在我国北方建立的突厥汗国(552—745年)和回鹘汗国(745—840年)时期用“如尼体”文字撰写的石刻文献。在这批文献发现之后,世界各国突厥学家纷纷致力于对其进行文字解读及文本恢复,先后涌现出了许多国际知名的突厥学家以及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涵盖了古代突厥文碑铭的文献研究、历史、宗教、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在众多已有的研究中,固然存在一些对碑铭文献的文学特点的研究,但对其文学特点的系统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究其缘由,是碑铭的文学研究未能进入古典文学研究主流。在浩瀚的古代突厥文碑铭文献中,本文选择了第二突厥汗国时期竖立在吐拉河和鄂尔浑河岸边的《暾欲谷碑》、《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等三个碑铭为研究文本,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代突厥文碑铭文献的文学蕴涵。本文主要是从文学角度考虑,认为以上三个文本具有独特艺术形式,蕴含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意识和独出心裁之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文本。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有些古代突厥文碑铭文本具有非同寻常的文学内涵,但在具体研究上缺乏对其系统的阐释。因此,本文对以上三个碑铭文本进行文学角度上的全面阐释、解读,旨在分析其文学特色及渊源。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论和附录四部分构成。绪论部分包括:对诸古代突厥文碑铭文本的简单介绍;探讨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分析和评述碑铭的文学研究现状;论述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文本的选定、梳理文本来源及拉丁文转写字母;对本文中运用的学术概念和术语进行界定和简单的阐释。附录部分列出本文重新排列的三碑文本。第一章《古代突厥文碑铭的三个文本》。本章通过对三碑文本的文化历史渊源及其人物的解释,初步地勾勒出三碑文本的文学特征。三碑文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次的语言结构系统。其结构层次排列有所不同,阅读感觉也会呈现微妙的差异。本文力图从文学文本批评的角度,重新透视多位学者排列的三碑文本,试图追索碑铭作者的原意,并从碑铭文本的社会语境出发,拟定适合文学研究的文本。最后,为了加深对三碑文本主体结构的理解和展开下一步的论述,本文又从传统的情节角度叙述了三碑文本的梗概。第二章《古代突厥文碑铭文本的文体》。本章从文学类型角度对三碑文本进行各种文体的理论批评和实践总结,勾勒出古代突厥民间文学的原始文体及其与碑铭文体之间的碰撞、汇通以及相互交融的关系;试图从中把握诸古代突厥语族民族古代文学思想的精髓,民间口头文学与碑铭文学之间的传承关系。另外,学术界历来对诸古代突厥文碑铭文本的性质是散文还是诗歌作品的问题,有诸多分歧。本章从语言艺术角度透视了三碑文本,认为诸古代突厥文碑铭文本都是散文而不是韵文体作品。第三章《古代突厥文碑铭文学的叙事艺术》。本章从叙事视点、人物和情节三个方面进一步挖掘了三个碑铭文本文学内涵的艺术构架,包括文化渊源以及语言表达等诸多细节。在具体的分析中,不仅论述三碑文本的叙述技巧,而且探讨了碑铭中作者和人物的关系、作者和叙述者的互动功能以及三碑文本叙述技巧形成的文化基础。在论及三碑文本的叙事模式、技巧、人物塑造、情节等的同时,也确定了《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文本的作者身份。结论《文学文本还是纯历史文本》。主要是从历史诗学的发展与文化逻辑的发展角度出发,来考察碑铭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有机关系。我试图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解答古代突厥文碑铭文本是文学文本还是纯历史文本这一问题,古代突厥文碑铭文本本质上属于文学化、文论化、叙述化的历史文本,并不属于科学化、分析化的历史本体。最后,本文认为古代突厥文碑铭文本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审视和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历史事实驳斥泛突厥主义——维吾尔族与突厥及土耳其的关系[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论隋与东突厥的关系[J]. 乾陵文化研究 2018(00)
- [3].突厥第二汗国建国考[J]. 欧亚学刊 2008(00)
- [4].突厥:第一个创制文字的漠北民族[J]. 中国民族教育 2019(12)
- [5].从“封”与“授”的四次转化看唐与东突厥关系之嬗变[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03)
- [6].古代突厥碑铭文中的数字“七”现象及其原型解析——以东突厥碑铭文为例[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 [7].试论唐与突厥“和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研究论丛 2017(00)
- [8].与“突厥斯坦”相关的若干历史地理问题之考察[J]. 社会科学战线 2013(10)
- [9].“狼孕突厥”——丝路上的挺进(下)[J]. 知识就是力量 2011(04)
- [10].20世纪上半期突厥碑铭研究成就述论[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 [11].试谈突厥始祖及族属研究中的史料运用[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12].我国古代突厥文研究六十年概述[J]. 西域研究 2009(03)
- [13].“东突厥斯坦”问题的由来[J]. 兵团建设 2009(13)
- [14].简析小亚细亚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9)
- [15].国内泛突厥主义研究述评[J]. 学术界 2016(02)
- [16].论中亚国家的去突厥化及其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影响[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7].由君臣到兄弟:唐与东突厥和亲新论[J]. 唐史论丛 2020(02)
- [18].隋唐时期奚族与突厥族关系探讨[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3(05)
- [19].突厥:牧耕大战铸就狼图腾[J]. 章回小说(下半月) 2009(07)
- [20].论草原文化的发展及变迁——基于突厥生态文明的发展及变迁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1].东突厥汗国属部的突厥化——以粟特人为中心的考察[J]. 历史研究 2011(02)
- [22].突厥与中原王朝联姻政策探析[J]. 安顺学院学报 2011(04)
- [23].浅论突厥人的手工业[J]. 黑龙江史志 2010(09)
- [24].突厥政权和亲史述略[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5].土耳其的“泛突厥”情结[J]. 中国报道 2009(08)
- [26].突厥政权和亲策略的演变[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07)
- [27].突厥、回纥与中华文明[J]. 南风窗 2009(17)
- [28].古代突厥—回鹘碑铭文献的叙述特点[J]. 民族文学研究 2008(01)
- [29].东突厥灭亡前政权内部的矛盾冲突[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30].突厥地名札记[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