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的刑罚司法配置 ——法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经济犯罪的刑罚司法配置 ——法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论文摘要

经济犯罪是指发生在经济活动中,违反国家经济和商事法律法规,从事非法经济活动或者经济破坏活动,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犯罪的数量激增,其犯罪形态也呈现多样化,虽然我国1997年刑法典中对经济犯罪的惩罚规定了多种刑罚种类,并且先后出台的六个刑法修正案中大多是对经济犯罪的规制,但由于司法理念的陈旧和刑罚资源的稀缺性,对经济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始终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本文拟运用法经济学方法,引入“效益”的概念对经济犯罪的刑罚司法配置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经济分析方法在刑法中的应用。首先,笔者提出了刑法经济分析的三个理论前提,即1)假设存在一个法律市场;2)假设法律市场中的微观主体是“经济人”;3)假设法律市场中的微观主体是以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其次,笔者界定了刑法经济分析的基本范畴,即犯罪成本、犯罪收益和刑罚成本、刑罚收益,并认为犯罪成本包括显性成本、犯罪的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犯罪收益包括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看,刑罚成本包括立法成本,不必要成本和司法成本;刑罚收益则包括惩罚和预防犯罪。由于经济犯罪的贪利性特点、刑罚的成本性和刑罚的代价性使得刑罚具有外部不经济性,因此,用经济分析方法对经济犯罪的刑罚司法配置进行分析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笔者回顾了经济分析在刑法中的应用。从“刑法学之父”贝卡利亚提出的刑罚与犯罪相对称,到吉米·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从理查德·A·波斯纳、加里·S·贝克尔到罗伯特·D·考特和托马斯·S·尤伦等,他们都对用经济学方法研究犯罪和刑罚问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回顾说明,经济分析方法一直为经典作家在刑法研究中所应用。第二部分是刑罚对经济犯罪威慑效应的法经济学分析。笔者分别对资格刑、罚金刑、自由刑和死刑的威慑效应进行了分析。首先认为资格也是一种资本,也能给罪犯造成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因此,资格刑的附加适用也能对经济罪犯产生一定的威慑力。其次,罚金刑的成本相当低,适用罚金刑不仅能惩罚罪犯,剥夺罪犯的犯罪资本,而且也能为国库创造收入,所以从法经济学的角度看,只要具备了严刑与被捕和定罪的低概率这两个条件,就能实现有效率的威慑效应。再次,自由是一种价格昂贵的资本,也是犯罪行为人最不愿支付的成本,因为这也是影响行为人犯罪决策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要通过提高刑罚的确定性,而不是高严厉性,刑罚成本就是最小而犯罪成本最大,刑罚就能产生最好的威慑效应。最后,死刑不仅能永远剥夺罪犯的再犯能力,还能对潜在的犯罪分子产生很大的威慑力。但是死刑却是一种边际威慑力为零甚至为负数的刑罚手段,对出于逐利目的而实施经济犯罪的行为人适用死刑,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威慑力也是逐渐降低的。第三部分是经济犯罪的刑罚司法配置策略。罪犯之所以会犯罪是因为其犯罪的预期收益超过了预期成本。根据这个观点,如果加大罪犯的预期惩罚成本(为刑罚概率和刑罚严厉性的乘积),让罪犯无利可图,就能实现惩罚和预防经济犯罪的目标,即刑罚收益。但是,加大罪犯的预期惩罚成本应该遵循效益性原则,针对经济犯罪的贪利性特点,效益性原则应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上。最后,经济犯罪的刑罚配置方法之构想。笔者将经济犯罪按照法定刑的标准划分为轻罪和重罪,并将轻罪和重罪作了内部的等级划分,将轻罪分为四个等级,重罪分为三个等级。认为对轻罪应当优先适用罚金刑,而且罚金刑并不会造成对富人和穷人的不公正,反而对富人的威慑力更有效率;对于重罪应当从轻到重依次适用自由刑并处财产刑、无期徒刑并处财产刑和资格刑,最后再适用死刑并处财产刑和资格刑,当然,死刑应只谨慎地适用于极少数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经济分析方法在刑法中的应用
  • 1.1 刑法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
  • 1.2 刑法经济分析的基本范畴
  • 1.3 经济分析在经济刑法应用的可行性
  • 1.4 经济分析在刑法中的应用回顾
  • 2. 刑罚对经济犯罪威慑效应的法经济学分析
  • 2.1 资格刑的威慑效应
  • 2.2 罚金刑的威慑效应
  • 2.3 自由刑的威慑效应
  • 2.4 死刑的威慑效应
  • 3. 经济犯罪的刑罚司法配置策略
  • 3.1 犯罪和刑罚决策的法经济学原理
  • 3.2 经济犯罪的刑罚配置原则——效益性原则
  • 3.3 经济犯罪的刑罚司法配置方法构想
  • 3.3.1 轻罪和重罪的划分
  • 3.3.2 优先适用罚金刑
  • 3.3.3 罚金刑对穷人和富人的威慑力
  • 3.3.4 自由刑与财产刑的组合适用
  • 3.3.5 限制适用死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刑罚根据理论反思:概念与学说[J]. 学理论 2020(03)
    • [2].刑罚威慑的理论重构与实证检验[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20(03)
    • [3].基于风险管控刑事政策的刑罚机制之展开[J]. 法学评论 2020(04)
    • [4].贪污贿赂犯罪的刑罚配置模式探究——基于法定犯时代的重构[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0(05)
    • [5].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新理念的解读[J]. 法制博览 2018(36)
    • [6].论法治视野下刑罚效果的评价原则[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7].我国古代刑罚略论——以礼法文化为中心[J]. 大庆社会科学 2018(01)
    • [8].论刑罚教育功能的非强制性[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9].终身监禁司法化之刑罚效果分析[J]. 法制博览 2017(03)
    • [10].约旦废除“强奸者娶受害者可免刑罚”的法规[J]. 世界知识 2017(16)
    • [11].古代蒙古人的犯罪观与刑罚文化[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7(04)
    • [12].社会治理“刑罚泛化”现象之反思——基于实证研究的视角[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3].立足国情:刑罚改革的基础性原则[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4].西方刑罚民粹主义的缘起、立场与策略[J]. 政法论坛 2015(04)
    • [15].浅析刑罚宽和性之必要[J]. 山西青年 2019(18)
    • [16].刑罚与其严厉不如缓和[J]. 法律与生活 2016(17)
    • [17].从国家刑到社会刑——重新认识我国刑罚的本质[J]. 刑事司法论坛 2011(00)
    • [18].刑罚知识版图上的西西弗斯——纪念邱兴隆教授[J]. 岳麓法学评论 2020(00)
    • [19].刑罚何以可能——兼评邱兴隆《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J]. 岳麓法学评论 2020(00)
    • [20].刑罚变动根据与趋势的应然分析——基于刑罚轻缓化的反思[J]. 社会科学研究 2020(02)
    • [21].刑罚认知有限性及其对刑罚威慑实现的启示[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2].刑罚范畴新论[J]. 法制与社会 2017(12)
    • [23].儒家性本思想注释下的刑罚价值解读[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4].论刑罚及时性[J]. 法制博览 2017(30)
    • [25].羞辱性刑罚:传统价值及其现代复兴[J]. 政法论坛 2016(02)
    • [26].读《规训与惩罚》有感[J]. 商 2015(06)
    • [27].法治社会下刑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析[J]. 经济视角(上旬刊) 2015(04)
    • [28].刑罚:国家和社会对犯罪最严厉的否定性评价[J]. 法律与生活 2019(24)
    • [29].新刑罚学:矫治策略的出现及其启示[J]. 刑事法评论 2016(02)
    • [30].刑罚价值的内涵与结构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3(12)

    标签:;  ;  ;  ;  ;  

    经济犯罪的刑罚司法配置 ——法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