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罗侨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扬州,新罗侨民,历史遗迹,开发及利用
新罗侨民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1](2009)在《扬州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研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扬州是长江下游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达,人文荟萃,东西方商人汇聚,大量的新罗侨民曾活跃于此,并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该文将从历史地理景观的角度来研究扬州新罗侨民历史遗迹,探究其成因,关注其当代的开发与保护,以期助于对扬州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挖掘开发和价值利用,助于中韩两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朝鲜半岛密切交往的悠久历史,更好地增进双边的友谊感情,更好地促进双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王慧[2](2007)在《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东北亚海上交流的历史遗产为研究视角,运用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对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全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前言。说明本文的研究立论依据、主要内容设计、研究目标、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现有研究状况;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空间分布,作出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空间分布图,并通过论述新罗侨民历史遗迹不同区域的不同类型、内容和性质,揭示出新罗侨民在唐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唐朝政府对他们的管理状况;第叁部分:主要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历史因素与地理因素。历史因素主要包括:唐朝的多元文化政策、新罗自身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需求、不断变化的唐罗关系;地理因素主要包括港口海路的便捷等。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因素与地理因素条件下,随着大量新罗人入唐侨居的时间不同而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段积累形成的;第四部分:主要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多重价值及其开发、保护与利用问题。阐明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历史认识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旅游鉴赏价值、中韩友谊价值等,分析这些历史遗迹的现存状况,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建议;第五部分:结语。总结揭示出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研究的重要意义。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既是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又是今日中韩之间保持和发展亲密友好关系的历史基础。对其进行系统地研究,有助于对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挖掘开发和价值利用,为沿海各地历史文脉的承继和区域发展,为中韩两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与朝鲜半岛密切交往的悠久历史,更好地增进双边的友谊感情,更好地促进双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建构和发展21世纪的东亚文明,奠定更为丰富系统、具体翔实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基础。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叁:(1)对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区域分布状况及其历史形成过程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勾勒梳理;(2)对以往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沿海新罗侨民在东北亚海域历史作用因缺乏研究而人云亦云的说法作了合于史实的辨析;(3)全面揭示了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价值,并提出了开发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议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7-04-01)
陈尚胜[3](2001)在《论唐代山东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一直将唐朝登州、莱州、密州 (现在皆属山东省 )等沿海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和“新罗院”、“新罗馆”以及高句丽人、百济人等都纳入到新罗侨民的范围来考察 ,这一观点很值得商榷。从现有资料看 ,唐代山东沿海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形成于九世纪初 ,其一在于李正己祖孙叁代在承袭淄青镇节度使之时大肆掠卖新罗人口到唐朝为奴婢 ,使很多新罗人得以进入中国 ;其二由于唐朝在平定淄青镇李氏割据势力后对新罗奴婢所采取的解放政策 ,使很多新罗人在放良后聚居于山东沿海地区 ;其叁因为新罗人张保皋在东亚海域的活动 ,加强了唐代新罗人的凝聚力并促进了新罗侨民社区的形成。不过 ,唐代山东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并不存在治外法权。而从淄青镇割据势力李氏家族的高句丽人背景观察 ,说明朝鲜半岛在叁国统一后的一个多世纪里 ,高句丽人和新罗人还没有完全消除他们之间的固有国家意识(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01年06期)
李恭[4](1996)在《《唐代新罗侨民在华社会活动的考述》一文的两点订补》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新罗侨民在华社会活动的考述》一文的两点订补李恭《中国史研究》一九九叁年第叁期所载《唐代新罗侨民在华社会活动的考述》一文,对公元七至九世纪的新罗人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和社会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研究,然其中尚有需要补充和订正之处。一、长安无新罗寺该文...(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期刊1996年03期)
[5](1996)在《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陈尚胜在中韩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唐朝与新罗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高潮时期。可以说,正是由于唐、罗交流和唐、日交流的深入展开,才得以形成东亚汉文化圈。新罗人在唐、罗交流活动中一直扮演了主要角色。不过,唐后期新罗佛教僧侣的入华求法,与中国沿黄海...(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1996年01期)
新罗侨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东北亚海上交流的历史遗产为研究视角,运用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对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全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前言。说明本文的研究立论依据、主要内容设计、研究目标、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现有研究状况;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空间分布,作出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空间分布图,并通过论述新罗侨民历史遗迹不同区域的不同类型、内容和性质,揭示出新罗侨民在唐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唐朝政府对他们的管理状况;第叁部分:主要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历史因素与地理因素。历史因素主要包括:唐朝的多元文化政策、新罗自身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需求、不断变化的唐罗关系;地理因素主要包括港口海路的便捷等。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因素与地理因素条件下,随着大量新罗人入唐侨居的时间不同而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段积累形成的;第四部分:主要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多重价值及其开发、保护与利用问题。阐明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历史认识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旅游鉴赏价值、中韩友谊价值等,分析这些历史遗迹的现存状况,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建议;第五部分:结语。总结揭示出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研究的重要意义。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既是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又是今日中韩之间保持和发展亲密友好关系的历史基础。对其进行系统地研究,有助于对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挖掘开发和价值利用,为沿海各地历史文脉的承继和区域发展,为中韩两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与朝鲜半岛密切交往的悠久历史,更好地增进双边的友谊感情,更好地促进双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建构和发展21世纪的东亚文明,奠定更为丰富系统、具体翔实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基础。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叁:(1)对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区域分布状况及其历史形成过程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勾勒梳理;(2)对以往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沿海新罗侨民在东北亚海域历史作用因缺乏研究而人云亦云的说法作了合于史实的辨析;(3)全面揭示了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的价值,并提出了开发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议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罗侨民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扬州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研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
[2].王慧.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3].陈尚胜.论唐代山东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J].东岳论丛.2001
[4].李恭.《唐代新罗侨民在华社会活动的考述》一文的两点订补[J].中国史研究.1996
[5]..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J].历史研究.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