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公司股东大会召集制度研究

股份公司股东大会召集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股份制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证券市场的长足发展,学术界和实务界都越来越关注股东利益保护的问题。但我国《公司法》经过多次修订后与其他国家立法相比仍然显得简单、粗糙,其关于股东大会召集程序的规定只有廖廖数语,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证监会下发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等文件虽然对股东大会召集程序有了更为详细的规定,但仍显粗糙,而且部分条文与《公司法》不尽一致。加之证监会的文件属于部门规章,其效力远低于《公司法》,其覆盖的范围也仅限于上市公司这一种公司类型,对数量众多的非上市公司完全不具有约束力。立法上的不规范导致实践中纠纷不断,而司法部门也因为立法不完善而对此类争议显得无可奈何:有的法院对介入股东大会争议非常谨慎,有的法院不当介入又使得多方当事人利益受损,有的法院介入争议后发现自己是司法解决此类案件的第一例而惶惶不知如何操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出台更为详尽的规定,从而避免操作随意性和纠纷难以解决性。因此,召集制度应当体现哪些法律价值,制度应当如何设计才可以体现其立法价值,如何设计各方竟相召集股东大会的争议解决方案,成为本文研究的关键。本文从股东大会召集的概念、性质以及该制度的立法价值入手,对召集主体、召集对象、召集通知等程序上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进一步研究股东大会召集制度的相关理论。本文还将我国立法与其他国家、地区立法相对比,希望能够借鉴其他立法的内容和经验,尽快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现实问题。本文分四个部分对股东大会召集制度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股东大会召集的一般理论。该部分首先介绍了股东大会召集的含义,明确这不是一项股东权利,而是公司法关于一系列程序性规定的总和。接着从召集制度的立法价值入手,提出了召集程序不仅应当体现法律的一般价值,还应当特别保护小股东利益。再次,通过对实践中召集纠纷案件的介绍,文章分析了召集纠纷产生的四个原因。纠纷的成因有其客观性,我们必须通过完善立法来解决纠纷。第二部分针对召集人在何种情况下有权召集股东大会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比较各国、地区立法的同时,该部分分别就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以及清算人担任召集人的条件、限制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现行立法的改进与完善提出了建议。该部分得出结论:股东大会召集必须体现效率价值,因此必须以董事会担任召集人为原则;法律既要对小股东进行特殊保护又要防止其滥用权力,故应当以列举的方法明确监事会、少数股东充当召集人的情形。第三部分进一步研究了召集通知的细节问题。在分析其他国家、地区立法的同时结合我国相关立法,对通知主体、通知对象、通知形式、通知期限、通知内容、董事会的协助义务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该部分认为,设计召集程序应当确保股东能够参加会议并有充分的时间、信息对将要审议的提案进行判断、抉择,在此前提下,还应当尽可能地提高效率,节省成本,让管理层能够毫无妨碍地发挥专业优势为公司服务,让股东能够随时关注到自己的利益不被损害,让公司的资源不被浪费。第四部分是对召集纠纷所涉及问题的解决方案。我国《公司法》仅针对召集程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这一种召集纠纷允许股东提起撤销之诉,对其他召集纠纷则没有提供任何解决方法。而且,仅赋予股东事后的撤销权,而不提供事前预防方案,也不能迅速、有效地解决各方争端。该部分对股东提起撤销之诉的性质、原告资格、被告身份、是否需要提供担保、撤销的效力等事宜进行了论述,并针对“双股东大会”设计了“合并召开股东大会”的方案来预防召集纠纷,力求设计一种科学、效率、公平的方案来事前解决“表决相同或相似提案而召开的数个股东大会”的问题。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股东大会召集的一般理论
  • (一) 召集制度概述
  • (二) 制度价值
  • (三) 召集纠纷的相关案例
  • (四) 召集纠纷的成因分析
  • 二、召集人
  • (一) 董事会召集为原则
  • (二) 监事会召集为补充
  • (三) 董事会和监事会都不履行职责时,股东召集
  • (四) 进入清算程序后,清算组(人)召集
  • 三、召集通知
  • (一) 通知主体与通知对象
  • (二) 通知形式和通知期限
  • (三) 通知内容
  • (四) 董事会的协助义务
  • 四、相关问题的探讨
  • (一) 召集程序瑕疵的后果
  • (二) 司法解决双股东大会的设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公司法》与《证券法》修改应该联动进行[J]. 商事法论集 2014(01)
    • [2].《公司法》强制性与任意性规范之界定[J]. 智库时代 2020(02)
    • [3].浅析公司法务人员面临的弊端[J]. 现代商业 2020(02)
    • [4].《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24)
    • [5].论《公司法》中债权人保护的法律问题[J]. 北方经贸 2020(02)
    • [6].《企业与公司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农家参谋 2020(05)
    • [7].《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J]. 法制与社会 2020(13)
    • [8].公司法的合同路径与公司法规则的正当性[J]. 法制与社会 2020(14)
    • [9].澳大利亚公司法之股权确认规则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交际 2020(07)
    • [10].经济体制革新发展下公司法面临的难点透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15)
    • [11].聚焦新一轮公司法修改[J]. 中国法律评论 2020(03)
    • [12].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公司法路径[J]. 法制与社会 2020(16)
    • [13].公司法修订中的公司治理制度革新[J]. 中国法律评论 2020(03)
    • [14].公司法规范变革的六大重要视角[J]. 中国法律评论 2020(03)
    • [15].合规制度的公司法设计及其实现路径[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6)
    • [16].新《公司法》第16条之规范性分析——以公司法的性格为切入点[J]. 学海 2020(04)
    • [17].浅析公司法务工作防范风险路径[J]. 法制博览 2020(23)
    • [18].合同法视角下的公司法自治属性实践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23)
    • [19].新《公司法》正式实施[J]. 新理财 2018(12)
    • [20].公司章程对《公司法》关于中小股东保护的弥补[J]. 法制博览 2019(05)
    • [21].公司法中关于利益冲突交易的制度构建[J]. 法制与社会 2019(05)
    • [22].公司章程与公司法的冲突问题研究[J]. 知识经济 2019(12)
    • [23].论我国《公司法》中公司的社会责任[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01)
    • [24].关于公司法的合同路径与公司法规则的正当性分析[J]. 传播力研究 2019(10)
    • [25].《公司法》第16条的规范目的:如何解读、如何适用?[J]. 现代法学 2019(03)
    • [26].公司法现代化:制度改革、体系再造与精神重塑[J]. 北方法学 2019(04)
    • [27].股债融合论:公司法贯通式改革的一个解释框架[J]. 环球法律评论 2019(04)
    • [28].2005年版公司法制度创新回顾[J]. 法人 2019(10)
    • [29].公司法修改的目标、理念及其实现路径[J]. 法制博览 2019(30)
    • [30].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公司法路径[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标签:;  ;  ;  ;  

    股份公司股东大会召集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