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项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电项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中风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致残率极高,而缺血性中风约占75%,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溶栓疗法的应用,再灌注损伤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与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钙超载、氧自由基的产生、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等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和治疗缺血性中风,降低它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通过研究电项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目的:观察大鼠CIR后缺血半暗区ICAM-1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电项针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项针治疗脑梗死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模型组(B)、电体针组(C)及电项针组(D),各组随机分成12h、1d、3d、5d四个时间段,对大鼠进行实验观察。(1)参照Zea-Longa的5级评分标准对其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2)通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3)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4)通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5)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半暗区Bcl-2、Fas-1、ICAM-1的蛋白表达;(6)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缺血半暗区Fas-1 mRNA和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证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成功;电体针组、电项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电项针组与电体针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电项针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体针组和电项针组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肿胀减轻,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数量和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电项针组较电体针组明显。(3)电镜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体针组和电项针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明显改善,电项针组优于电体针组。(4)电体针组和电项针组均有很好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电体针组与电项针组3d和5d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电项针组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最优。(5)电体针组和电项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提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并在早期抑制Fas-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ICAM-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p<0.05,p<0.01)。同时间点电项针组与电体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电项针可有效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2)电项针可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3)电项针有较好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可促进Bcl-2蛋白表达,抑制Fas-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表明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与调控Bcl-2蛋白和Fas-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4)电项针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粘附分子ICAM-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5)通过对照研究发现电项针治疗在以上几方面均优于电体针组,说明电项针疗法是治疗脑缺血的有效方法。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祖国医学对脑梗塞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脑梗塞的认识
  • 三、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电项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