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

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新闻评论的研究一直处于操作与史论层面,近年来偶有研究论及新闻评论政治与权力,但对新闻评论思维层面的研究尚为欠缺。目前中国新闻评论观点多元化,新闻评论出现“舆论引导”向“言论表达”的功能性转换,不同利益主体通过新闻评论表达着各自的诉求,此时“共存”远比“共识”更为重要。虽说新闻评论思维至少存在着“科学”、“民主”、“独立”与“宽容”等方面内容,但宽容至关重要,它是新闻评论得以良性运行以及社会得以整合的基础。新闻评论宽容是一种在新闻评论表达过程中能识别出他者意见与行为的不合理之处,但并不诉诸行为或威胁诉诸行为或求助于国家行为或求助于权威话语对其加以限制,而是通过理性探讨使社会公众对事物的合理性与不理性进行认知的道德品格,无害言论表达自由和言论宽容是其基本限度。主客体多样、能识别、重表达、不诉诸外力是新闻评论宽容的基本特征。新闻评论宽容限度的前提在于将人、评论权与观点分开,理解新闻评论宽容限度重在于以“过程”、分阶段来看待新闻评论。从传播内容来看,传播活动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为信息,二为关系。表现在新闻评论上,一为观点表达型评论,一为关系加强型评论或称为仪式性评论。新闻评论宽容实质上是从关系层面来研究新闻评论,但研究关系离不开对信息的把握,因此探讨新闻评论的宽容首先还是要从言论表达型新闻评论加以探讨。作为观点表达,新闻评论是一种判断过程,尽管判断有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之别,但他们的思维本质均在于“次序”,或为价值次序或为事实次序,事实次序源于人们价值认识,因此新闻评论的判断实为价值次序判断。无论是出于正义、还是出于理性,新闻评论价值次序实际上所言均属于社会权力角逐的一个表现。据此而言,观点表达如无宽容意识,终将造成相应冲突,由此,我们认为新闻评论虽有表达观点效用,但其效用的发挥有赖于宽容意识,否则观点传播于社会无益。新闻评论的另一种类型就是关系加强型的仪式性评论,这种评论主要传递的是一种宰制性社会关系。由于人们一般以信息的方式对其加以解读,因此这种宰制性新闻评论很容易遭遇到社会公众的对抗性解读,从而导致传播失效。提倡宽容,识别社会关系,认识新闻评论传递宽容的基本功能将能构建新型的新闻评论传受关系。无论是观点传递型评论还是关系加强型评论,新闻评论思维的最终决定者实际上是社会思潮。早期新闻评论争取“独立”,如今新闻评论强调宽容,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社会思潮众多,彼此互不相让。社会思潮虽多,影响力较大的主要有四种:主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新左派以及民粹主义,实际上这四种思潮由于诉诸的力量来源以及论证方式不同,其在新闻评论中或表现为宽容或表现为不宽容。作为一种天天与民众见面的方式,新闻评论一方面要展示各种社会思潮,另一方面则要让人认识到宽容的作用所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宽容与自由、民主和科学的关系。就中国目前的新闻评论发展而言,培养新闻评论宽容主要注意以下几点:改变论证方式,从“价值依赖”转向“路径依赖”;拒绝语言暴力,鄙弃借力论证;进行媒介批评,保持媒体新闻评论头脑清醒;认清权力属性,克制自我权力欲;通晓各类思潮,进行理论前提批判;引入传播“关系观”,解读新闻评论理念模式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价值
  • 1.3 研究现状
  • 1.4 关键概念
  • 1.5 研究框架
  • 1.6 理论来源
  • 1.7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2 新闻评论宽容的基本特征
  • 2.1 新闻评论宽容的主体
  • 2.2 新闻评论宽容的客体
  • 2.3 新闻评论宽容的力量展示
  • 2.4 新闻评论宽容的克制表现
  • 2.5 新闻评论宽容与言论自由
  • 3 新闻评论宽容的存在条件
  • 3.1 社会政治思维: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并存"
  • 3.2 新闻评论功能认识:从"舆论引导"到"言论表达"
  • 3.3 新闻评论内容解读:从"信息解读"到"关系解读"
  • 4 新闻评论宽容的容忍限度
  • 4.1 社会宽容的限度
  • 4.2 新闻评论宽容的前提:人、评论权与观点分开
  • 4.3 新闻评论宽容第一阶段:构思时的零宽容
  • 4.4 新闻评论宽容第二阶段:表达时的零限度
  • 4.5 新闻评论宽容第三阶段:公众接收时拒绝评论借助外力
  • 5 新闻评论宽容的内容表现
  • 5.1 观点表达型评论及其宽容
  • 5.2 关系加强型评论及其宽容
  • 6 新闻评论宽容的培养途径
  • 6.1 改变论证方式,从"价值依赖"转向"路径依赖"
  • 6.2 拒绝语言暴力,鄙弃借力论证
  • 6.3 进行媒介批评,保持媒体新闻评论头脑清醒
  • 6.4 认清权力属性,克制自我权力欲
  • 6.5 通晓各类思潮,进行理论前提批判
  • 6.6 引入传播"关系观",解读新闻评论理念模式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1 宽容原则宣言
  • 附录2 部分新闻评论著作
  •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华中科技大学在2019年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中斩获佳绩[J]. 公关世界 2020(11)
    • [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总目录[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3].严正声明[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4)
    • [4].理性和科学,是战胜病毒的唯一途径——记华中科技大学教师万谦一家的抗病故事[J]. 教育家 2020(09)
    • [5].华中科技大学 “十个一”工程解决一站式服务难题[J]. 中国教育网络 2019(10)
    • [6].2015年读者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科服务经验交流”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举行[J].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15(02)
    • [7].对华中科技大学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J]. 魅力中国 2009(18)
    • [8].大学生校园内高调订婚[J].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2010(08)
    • [9].华中科技大学[J]. 高中生之友 2008(01)
    • [10].湖北省社会学会2011年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1].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暑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05)
    • [12].华中科技大学学者介绍[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3].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第一期成功举办[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第38卷总目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6)
    • [15].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设计作品选[J]. 包装工程 2008(09)
    • [16].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创新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 科技和产业 2017(07)
    • [17].城中村健康更新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与学习评述[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04)
    • [18].严正声明[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5)
    • [19].天工开物,华耀荆楚——我在华中科技大学读本科[J]. 高考 2016(16)
    • [20].谢谢你,曾经拒绝了我的爱[J]. 课外阅读 2010(04)
    • [21].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13)
    • [22].华中科技大学[J]. 成功(教育) 2008(07)
    • [23].天工开物,华耀荆楚——我在华中科技大学读本科[J]. 高考 2017(25)
    • [24].华中科技大学附中学校简介[J]. 语数外学习(高考英语) 2011(01)
    • [25].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40年回顾[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10)
    • [26].多效多举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熊永红教授[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03)
    • [27].华中科技大学陈雪、龙韧设计作品选[J]. 包装工程 2012(16)
    • [28].新闻评论教育的特色呈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十年会”综述[J]. 新闻前哨 2011(08)
    • [29].《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会[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3)
    • [30].华中科技大学第五届东湖会计论坛征文启事[J]. 会计研究 2018(12)

    标签:;  ;  ;  ;  

    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