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姣张彦芳孙爱丽陈晔
克拉玛依市胜利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3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于抗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实施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后)和对照组(实施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前)各75例,对比两组的抗菌治疗效果,评价其药学服务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67%>82.67%)和药学服务质量(处方调配、处方审核、处方书写以及药品管理)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4%<10.67%)和用药差错发生率(1.33%<9.33%)相对更低(P<0.05)。结论:加强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对于提高抗菌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临床药学质量监控;抗菌治疗;影响因素
感染性疾病是一类常见、高发的疾病,病原菌感染以及机体免疫力差是主要的致病原因,一般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抗菌药物有着很多选择,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给药方式、给药时间以及药用剂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寻求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1]。加强临床药学质量监控,严格进行抗菌药物处方的调配、审核,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于抗菌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据开展临床药学质量监控的前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42/33,最高龄81岁,最低龄19岁,平均年龄(42.9±4.7)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41/34,最高龄78岁,最低龄22岁,平均年龄(44.1±4.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是在常规药学管理模式下使用抗菌药物,对症选药,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观察组则是在临床药学质量监控下使用抗菌药物,具体措施如下:
①规范用药:临床药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能够娴熟掌握各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和药代动力学知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给药方式、给药时间、药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等信息。与此同时,药师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体质、过敏史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合理调配处方,规范使用药物,叮嘱患者有关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进行用药指导。
②加强对药师工作的监督:加强对药师工作的监督,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严格审核,筛查不合格处方,并分析处方不合格的原因,寻找药学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有效的予以改进。
③细菌耐药性监测: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检测多种致病菌对于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调配抗菌药物处方时,需要以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制定合理的用药计划,慎重的选用药物。
④建立用药档案:每一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均需要建立用药档案,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过程,并向其记录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对于同类药物的应用或同类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抗菌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67%>82.67%)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4%<10.67%)相对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多种类型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功效。但只有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才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会增加治疗的风险,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为了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应加强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对于临床药师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临床药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还需要端正其工作态度,在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对药物特点和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科学、合理的调配处方,认真把握每一个步骤、环节,避免出现差错和疏漏。临床用药前,需要严格审核处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到临床应用当中,更好的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2]。
综上所述,加强药学质量监控,能够为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重要的保障,满足临床疾病的治疗要求,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症,促进其良好康复。
【参考文献】
[1]汤福容.药学质量监控对临床抗菌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9):79-80.
[2]王艳华.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对抗菌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