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国化” ——战后日本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研究

日本“大国化” ——战后日本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旨在对战前日本的“大国化”实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战后以来的日本国家发展道路选择过程,对现今日本正在为之努力的“大国化”做出客观评述。作为战后日本国家发展的历史背景,论文在序章结合近代日本开国后对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战前日本的“大国化”实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认为开国后的近代日本明确树立起了一个“大国化”的国家发展目标,它所实践的也是一条“大国化”国家发展道路,而且其“大国”实践表现出了实现方式上的军事侵略性、扩张目标的亚洲指向性和国际上的大国竞争性三点显著特征。作为战后日本国家发展的基点与起点,论文在第一章对战后民主化改革、以及日本摆脱被占领状态并获得“独立”的过程进行了评述。以和平宪法的颁布为标志,战后民主化改革为战后日本确定了和平发展的基调,但美国主导的战后改革保留了天皇的象征性地位,未能彻底抛弃天皇制,加之美国转变对日政策,令日本在未对战争责任做出深刻反省、战前军国主义遗留尚未得到彻底清算的情况下便获得独立,致使战后日本的国家发展深受战前侵略历史的影响。战后初期长期执掌政权的吉田茂依据当时国内外客观形势,以其现实主义思想为基础,为日本确立了一条“重经济、轻军备”的保守“本流”路线。以鸠山一郎、岸信介为代表的极具民族主义倾向的保守“旁流”势力登台后,纠正过于亲美、偏重经济的吉田政权的做法,转“经济中心主义”为“政治中心主义”,战后日本在50年代中后期又奉行了一段保守“旁流”路线,将完善独立体制、重建军备作为了政策重点。由于保守“旁流”政权的“政治中心主义”做法带有否定战后民主化改革成果、复活战前“军国主义”意味,战后崛起的反战和平民主力量联合发起了大规模“安保斗争”,又将日本拉回到“经济中心主义”的“本流”路线上来。其后,保守“本流”政权长期贯彻战后宪法所确定的和平主义发展基调,使日本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大国,并以此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论文的第二章及第三章的第一部分对这一过程进行了评述。经济“大国化”的过程和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使因战败而一度失去的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得到恢复。与此同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一味追随美国,只顾埋头发展经济的做法也使日本人被冠上了“经济动物”的不雅称号。两方面相结合,在保守“本流”路线“富国”目标得以实现后,使得主张对战后政治进行“总决算”,弘扬日本优秀民族文化,使日本成为“国际国家”的“新保守主义”路线登场并为80年代以来的保守系日本政府所奉行。“新保守主义”路线是保守“本流”路线与保守“旁流”路线的合流与进一步发展,其实质是综合推进日本“大国化”、尤其是政治“大国化”的国家发展道路选择。冷战结束以来,在这一路线下,日本的“大国化”进程得到不断推进,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已经将以“专守防卫”为名装备起来的自卫队派到了海外各地。本论文在第三章第二节和第四章的第一节对对这一过程做出了评述。另外,论文还在这第三章第三节对制衡“新保守主义”路线“大国化”国家发展目标指向的因素做了简单介绍;在第四章第二、三节对“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小泽一郎和安倍晋三提出的“普通国家”论与“美丽国家”政策思想进行了重点评述,认为它们正是“新保守主义”者意欲推动日本“大国化”而抛售出来的“大国化”的国家观。论文第五章摘取与日本军事“大国化”密切相关的内容为重点论述对象,主要通过日美安保同盟关系、日本普通民众以和平宪法为武器进行的“和平诉讼”和战后以来保守系日本政府在军事方面以“解释改宪”等方式不断突破宪法第九条束缚这三个专题事例,对推动、制约日本“大国化”的因素进行了不甚全面的介绍。作为现今日本“大国化”的推动与制约因素,美国可以看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为奉行“新保守主义”路线的保守系政党把持的日本政府则明显扮演着积极推动的角色;而在民众层次上,以“和平诉讼”中的那些普通日本人为代表,拥护和平宪法的反战和平民主力量虽没有了社会党的支持,却依然对日本政府的“大国化”努力形成制约,可以说是保障现今日本不再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最为关键的力量。论文在终章结合战后日本国家发展的道路选择及其推进过程,对比战前日本的“大国”实践,对“新保守主义”路线下的日本“大国化”的特征、前景做出了概括与关注,认为日本的“大国化”存在着坚持和平主义与奔向“新国家主义”两个方向。由于东亚国际政治格局中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加之东亚各国与日本之间存在着尚未彻底解决的历史问题,所以,对日本的“大国化”给予足够的关注,对和谐的东亚国际秩序的构建不无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序章 近代日本的国家发展道路选择——战后日本“大国化”的历史背景
  • 一、近代日本的国家发展道路选择
  • 二、近代日本的“大国”实践
  • (一) 初试锋芒
  • (二) 崛起为大国
  • 三、战前日本“大国”实践的失败及“大国化”的特征
  • (一) 走向失败
  • (二) 近代日本“大国化”的特征
  • 第一章 战后体制的确立——战后日本国家发展的基点与起点
  • 一、美国对日占领与战后民主体制的确立
  • (一) 对天皇的利用
  • (二) 非“军国主义”化
  • (三) 政治民主化:新宪法体制
  • (四) 经济民主化:农地改革、解散财阀
  • 二、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与战后日本的“独立"
  • (一) 国际冷战格局的形成与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 (二) 美国单独对同媾和与战后日本的“独立”
  • (三) 不尽完全的“独立”
  • (四) 战后体制与“独立”日本的发展道路
  • 第二章 “独立”日本的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经济中心主义"发展路线的形成与确立
  • 一、保守“本流”路线:“吉田路线”
  • 二、保守“旁流”路线:鸠山民族主义路线
  • 三、反战和平民主路线
  • (一) 反战和平民主力量的战后崛起
  • (二) 反战和平民主力量的代表:日本社会党
  • (三) 对保守“旁流”的制衡:反对岸内阁“逆流”的斗争
  • (四) 对保守“旁流”的制衡:“安保斗争”
  • 第三章 从经济“大国化”到政治“大国化”——保守“本流”富国目标的实现与“新保守主义”的登场
  • 一、经济“大国化”:保守“本流”路线的“富国”之路
  • (一) 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自立
  • (二) 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及经济“大国化”
  • (三) “经济中心主义”发展路线的作用评价
  • (四) 经济“大国化”与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
  • (五) “旁流”主张的实现与社会党的“监督政党”化
  • 二、政治“大国化”:“新保守主义”路线及其国家发展道路选择
  • (一) 中曾根康弘及其“新保守主义”思想
  • (二) 中曾根政权与“新保守主义”路线
  • (三) “新保守主义”路线的实质:“保守主义”路线的合流与发展
  • (四) “新保守主义”路线的特征:双重性格与“大国化”指向
  • 三、“新保守主义”路线的制衡力量
  • (一) 衰弱的社会党与发展的中道政党
  • (二) “求稳怕乱”的国民意识
  • (三) 来自外部的制约因素
  • 第四章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路线的推进——冷战后的日本“大国化”及“大国化”国家观
  • 一、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与“新保守主义”路线的推进
  • (一)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 (二) 冷战后日本“新保守主义”路线的推进
  • (三) “新保守主义”路线双重性格的表现:小泉政权
  • 二、“大国化”的国家观:“普通国家论”
  • (一) 观念性的视角
  • (二) 何谓“普通”国家?
  • (三) 日本为何不够“普通”?
  • (四) “普通”的实质:不甘现状的“大国化”指向
  • 三、“大国化”的国家观:安倍“美丽国家”政策思想
  • (一) “美丽国家”政策思想的提出
  • (二) “美丽国家”政策思想的涵义与本质
  • (三) “美丽国家”政策思想的影响
  • 第五章 战后日本军事“大国化”的过程——日本“大国化”的推动与抑制因素
  • 一、来自外部的推动与制约因素:美国
  • (一) 来自美国的推动作用
  • (二) 来自美国的制约作用
  • 二、来自同本普通民众的抑制因素:“和平诉讼”
  • (一) 安保条约违宪诉讼:“砂川事件”与“伊达判决”
  • (二) 自卫队违宪诉讼:“惠庭审判”与“长沼审判”
  • (三) 拒绝支付军费运动及其诉讼
  • (四) 海湾战争90 亿美元支出违宪诉讼
  • (五) 自卫队伊拉克派遣违宪诉讼:“箕轮诉讼”
  • 三、战后同本政府的积极推动:“解释改宪”的历史过程评述
  • (一) 关于自卫权和“自卫力”的解释
  • (二) 关于集体自卫权和自卫队海外派遣的解释
  • (三) 关于自卫权行使以及核武器使用的解释
  • 终章 “新保守主义”路线下的日本“大国化”——日本“大国化”的特征与前景
  • (一) 战前、战后日本“大国化”的特征比较
  • (二) “新保守主义”路线下的日本“大国化”的特征与前景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学术成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日本“大国化” ——战后日本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