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临床治疗中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脑卒中患者110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中医药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给予中医药联合针灸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可改善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提高预后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卒中;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效果

脑卒中临床上又被称作脑血管意外(CVA),中医学领域称为中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发病原因为患者的脑部血管阻塞或突然破裂所导致的血液无法流入大脑,从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症状[1]。包括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两种,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均为语言功能障碍、头晕头痛、肢体麻木、以及半身不遂和昏迷不醒等,随时都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常规治疗方式为溶栓、抗凝、降压以及抗血小板等,西药治疗脑卒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十分理想[2]。本文选取我院的脑卒中患者,研究分析脑卒中临床治疗中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疗法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在进行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平均55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50~77岁,平均(63.52±4.59)岁,疾病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内囊出血7例、脑梗塞4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53~80岁,平均(66.51±4.57)岁,疾病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内囊出血8例、脑梗塞38例。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疾病类型等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显示均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神智清醒、具有偏瘫症状;③所有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曾接受过康复治疗的患者;②患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患有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④患有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等,同时进行饮食调理、心理护理及腹部按摩等临床基础治疗。

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给予患者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47)进行治疗,口服,患者初始服用剂量为10mg/次,1次/d,之后可逐渐增加服用剂量,最大剂量不可超过60mg/d,服用时间不受患者进餐饮食的影响,可在任何时间服用药物。共治疗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药处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120g,赤芍20g,地龙20g,当归尾12g,蜈蚣5g,川芎20g,桃仁20g,红花20个,丹参30g,血竭12g(另包兑服),伸筋草30g,将诸药合用,用水煎服,1剂可分6次服用,1剂/2d;同时对患者进行针灸穴位治治疗,使用华佗牌0.35mm×50mm针灸针进行穴区常规消毒,刺入患者的曲鬓穴、百会穴、尺泽、三阴交及人中等穴位处,进针2次,以达到醒脑开窍的目的,将针轻微插捻转动,力度适当,直至患者穴位处有酸胀感,30min/次,1次/d。疗程为2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比较。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身体疼痛及语言障碍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并神经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疼痛和偏瘫等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可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但生活上无法自理;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几乎无改善,甚至加重。

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为83.6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显示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2=1.038)。

3.讨论

中医学领域将脑卒中疾病称之为中风,认为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阴阳失衡、气虚血亏所造成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损伤、身体的肌肉协调能力逐渐减弱,很容易产生运动性障碍,从而诱发中风、产生偏瘫等临床症状[3]。患者发病时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清及半身偏瘫等,若为小脑脑卒中则患者的同侧脑神经便会出现麻痹、对侧身体偏瘫的症状,失去身体的协调性,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脑疝或导致死亡,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4]。

中药生黄芪具有化瘀通络、气旺血行的效果,可对患者脾胃元气大补,方中中用,为处方君药;当归尾具有养血、活血化瘀、不伤血之妙用,为处方臣药;地龙通经活络效果良、红花配以当归尾祛瘀活血效果显著,加之桃仁、川穹及赤芍,为处方佐药。诸药配伍合用,为少量活血、大量补气药物相匹配,能够有效化瘀活血、气旺通络,并不伤正。

本处方主治由血瘀气虚所致的半身不遂证候,半身不遂系中医学范畴所言“中风”,人体肝脏具有藏血功能,风邪入侵,必然导致气虚血亏,气血中以气为帅,中风半身不遂者,其肝血淤阻、经络不畅,或因中气不足而邪气侵袭,积至病发形成半身不遂。血瘀肝症、气虚脾症需活血、益气后除风,遂用120g黄芪益气补中治脾虚,用赤芍、当归尾、桃仁、川穹以及红花活血治肝、祛风疏肝,若加地龙,可具活络通血之功效。配伍治疗形成通络、化瘀兼活血补气之药剂;配血竭,舒筋草,丹参,蜈蚣,增强活血通络之功,从而有效的提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针灸治疗可对患者的涌泉穴进行刺激,让患者作出明显的屈伸动作,能够帮助患者对下肢肌肉进行锻炼、对肌肉痉挛的发生进行预防;通过对患者曲鬓穴、百会穴进行针灸,可早提高患者脑神经的兴奋程度,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使用头针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以便于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尺泽、人中等穴位的刺激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也较明显[5]。本文以我院选取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组分别使用中西医方法进行治疗,从而对脑卒中临床治疗中中医药联合针灸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实施中药联合针灸疗法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均较少,无明显的比较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药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给予中医药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月秋,刘辉.针灸对脑卒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6,31(13):1854-1855.

[2]李静,周亮良.针灸在脑卒中偏瘫中医综合疗法中的应用[J].新中医,2015,47(06):240-241.

[3]刘上上,赵红,毕爽丽.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4,34(03):295-298.

[4]唐红梅,白雪.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1,17(10):90-92.

[5]王艳丽,毕晓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4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54-55.

标签:;  ;  ;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