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药安全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破壁饮片,SD,毒性反应,肾毒性
中药安全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雷夏凌,林靖,邓雯,成金乐,杨威[1](2019)在《新型中药饮片鱼腥草破壁饮片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鱼腥草属于药食两用的药物,鱼腥草破壁饮片为打破传统鱼腥草药材细胞壁达到粉碎级药粉,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未来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鱼腥草含有非毒性的马兜铃内酰胺成分,且鱼腥草注射液临床上的过敏性反应较多,加上破壁的技术处理方式,公众对其安全性的质疑一直存在。本研究除了通过考察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大鼠进行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外,还针对以上问(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王汉蓉,陈波,岑小波[2](2019)在《儿科中药复方制剂W0001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W0001为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板蓝根、黄芩、栀子等5味中药组成,临床拟口服治疗儿童(2~12岁)的手足口病。本研究采用幼龄SD大鼠对W0126进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单次经口灌胃给予幼龄SD大鼠(21日龄)低、高剂量(42.6、85.2 g生药/kg)的W0001,恢复14天;采用经口灌胃给予幼龄SD大鼠(21日龄)低、中、高剂量(10.7、21.3、42.6 g生药/kg)的W000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8天,停药恢复28天。分别观察W0001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可能引起的毒性反应。单次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观察指标包括一般状态、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生化、大体解剖,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还包括对神经系统行为观察(步态、位置反射、脊神经功能及脑神经功能评判等)、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骨骼发育(股骨长、骨密度)、骨髓涂片的检查及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叁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结果:(1)该药物单次给药,对幼龄大鼠一般状态、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生化、大体解剖观察均无明显影响;(2)该药物重复给药,对幼龄大鼠一般状态、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生化、大体解剖观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骨骼发育、激素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在本实验室条件下,幼龄SD大鼠单次经口灌胃给予W0001,其最大耐受剂量为85.2 g生药/kg;幼龄SD大鼠每天1次连续28天经口灌胃给予W0001,其无毒性反应剂量为42.6g生药/kg。(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姜克武,张玉良,蔡青[3](2019)在《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在安全药理试验中的特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医药行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使用中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事件呈增多趋势,因此中药的安全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1]。安全药理学研究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条件复杂多变,中药成分复杂,毒性也经常波及多种器官,所以在中药安全药理学评价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受试物:中药常为多味药、多成分,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季节、储存条件、加工炮制、制剂工艺、农药残留、溶媒辅料的差异均可产生不同反应。[2][3][4](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潘佳雯,李子轲,韩刚[4](2019)在《善待中药,理性分析中药毒性和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明瑰宝,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中药在医疗保健领域逐渐受到各方瞩目,但关于其毒性问题的质疑声也随即而来。古语有云"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可见药物的疗效与毒性唯一的差别就在于剂量。笔者深知不及中药毒性研究大成者万一,然仍期为求知者解入门之惑,遂翻阅整理相关文献,愿以所知施及斯人。可从以下叁个层面解读中药毒性:第一层"药"与"毒"相通,故将"药饵"统称为"毒药";第二层药物的偏性,也就是广义的毒;第叁层药物的毒副作用,即狭义的毒。而中药毒性的成因主要分为内、外两大类:内因是指机体因素,即机体的生理状况、病理状态、肠道菌群、情绪及心理因素等,这些机体因素与中药毒性的发挥息息相关;外因是指药物因素,即中药的品种、质量、炮制、配伍、药证对应、剂量等,药物因素是中药毒性的主要成因。目前除了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把控问题外,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方面还面临以下问题:某些中药的质控成分与安评关联性薄弱,即某些中药的质控指标可能与药效作用或/和毒性效应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也可能缺乏或不存在关联性,这使得药物安评缺乏实际指导意义。此外,为了确保临床拟用药量的安全性,在动物体内进行的毒性试验药物剂量通常高出临床拟用药量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动物灌胃体积有限、高剂量多次给药后,动物生理机能可能会受到非药物或毒性作用的影响,从而给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带来一定干扰。同时,现有的毒性试验检测指标多局限于组织层面,有些分子层面的病理变化不能被检测出来;而中药的个体差异性明显,在机体生/病理状态不同时,药/毒效的作用也不同;中药的靶向多样性,也使得其在剂量不同时激活的靶标也不同,即常说的"倒钟型"效应。随着国内外中药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事件报道的增多,中药毒性被推向了国际焦点的风口浪尖。除去媒体为博眼球的不实报道,和某些所谓专家的权威言论后,真相又是怎样的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2017年发布的年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显示,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怀疑药品157.1万例次,其中中药占16.1%;2017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怀疑药品16.1万例次,其中中药占10.6%。可见理性的对待中药毒性,才是真正的可行之路,千万不能因为片面负面的言论因噎废食。相信随着对中药价值的深入认识以和研究,人们对中药毒性也会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胡颖,张延林,孙辉业[5](2019)在《中药儿科用药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试验中的关注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作为传统医药历经千年的人体应用,具有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多为复方用药,其成分和组分复杂、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不清,积累了一定的成人临床用药安全性数据,但大部分己上市药物缺乏儿科用药人群的安全性信息。与成人用药比较,儿童患者的发育过程可能会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毒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成熟机体和未成熟机体间内在的差异,可能导致在未成熟机体中出现成熟机体中观察不到的药物毒性或毒性的耐受程度不同,特别是在出生后进行显着发育的器(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6](2019)在《中药心脏安全性评价及合理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专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资源丰富且中医理论和实践历史悠久,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疗效和优势,特别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临床应用日益增多。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国家重视。中药一向被认为具有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的特点,但随着对中药研发的开展,有关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的文献报道日趋增多,其中关于心脏毒性方面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而心脏毒性是导致药物研发失败和上市后撤市的重(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肖百全,喻祥,钟盈盈,郑航,杨威[7](2019)在《生殖毒性替代试验及其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外替代试验是生殖毒性传统评价试验的一种补充,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它能够有效的降低研发风险、减少研发费用、缩短研发时间和预警早期毒性。此外,从动物福利的角度考虑,替代试验的实施可以更好的实现"3R"原则(Reduce、Replacement、Refinement),节约更多的动物资源。欧洲替代方法验证中心验证并推荐的生殖毒性替代试验主要有小鼠胚胎干细胞试验(Embryonic Stem Cell Test,EST)、大鼠肢芽微团试验(Micromass,MM)和植入后期大鼠全胚胎培养试验(Whole Embryo Culture,WEC)。国内也有学者建立并验证了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替代模型,并进行了部分药物和/或化合物的生殖毒性评价。替代试验在中药生殖毒性的评价中优势明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替代试验将在中药生殖毒性评价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来源于《2019年生殖毒理药理学理论与技术及科技产品研发学术交流大会暨2019年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第五届二次全体会员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1)
洪勇涛,高天舒[8](2019)在《含富碘中药复方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含富碘中药复方治疗Graves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3例拒绝131I及手术治疗的Graves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予含富碘中药复方治疗,可酌情加用小剂量甲巯咪唑,对照组予甲巯咪唑10-15mg日1次口服,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性降低,治疗4周时,试验组FT4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12周后,FT4达标情况两组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Ab、TPOAb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RAb明显降低,对照组TRAb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肝损伤和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期刊2019-09-06)
吴玲,郑琴,张科楠,郭园园,罗俊[9](2019)在《菜部类、谷部类和其他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药食同源是古人在食物和药物之间发现总结的智慧结晶。虽然药食同源中药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有关其安全性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古代本草,尤其是食物类本草着作记载了大量的药食同源中药,并对来源、品种、功效、禁忌、用法与用量等进行了系统的概述。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药食同源中药的安全性或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为其食疗和保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6期)
夏勇,傅剑云,蔡德雷,张世鑫,徐彩菊[10](2019)在《某栀子复方中药制剂的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某栀子复方中药制剂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雌雄各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2.0、4.0 g/kgbw某栀子复方中药制剂,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连续灌胃30 d,观察各组大鼠饮食、体重、血液学指标和主要脏器变化,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高剂量组大鼠活动减少,尿液颜色浓黄偏绿,其他大鼠未见异常,实验期内无大鼠死亡。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重、总食物利用率和实验期末空腹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肌酐、肝体比、肾体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雌性大鼠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尿素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大体解剖发现高剂量组大鼠肝、肾颜色灰暗偏绿;镜下检查发现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色素沉积、空泡变性,胆管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肾脏色素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结论在4.0 g/kgbw剂量作用下,某栀子复方中药制剂对大鼠有肝、肾毒性;2.0 g/kgbw剂量虽未见有害作用,但此剂量小于人可能摄入量100倍的限值,食用安全性不足。(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中药安全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W0001为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板蓝根、黄芩、栀子等5味中药组成,临床拟口服治疗儿童(2~12岁)的手足口病。本研究采用幼龄SD大鼠对W0126进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单次经口灌胃给予幼龄SD大鼠(21日龄)低、高剂量(42.6、85.2 g生药/kg)的W0001,恢复14天;采用经口灌胃给予幼龄SD大鼠(21日龄)低、中、高剂量(10.7、21.3、42.6 g生药/kg)的W000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8天,停药恢复28天。分别观察W0001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可能引起的毒性反应。单次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观察指标包括一般状态、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生化、大体解剖,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还包括对神经系统行为观察(步态、位置反射、脊神经功能及脑神经功能评判等)、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骨骼发育(股骨长、骨密度)、骨髓涂片的检查及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叁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结果:(1)该药物单次给药,对幼龄大鼠一般状态、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生化、大体解剖观察均无明显影响;(2)该药物重复给药,对幼龄大鼠一般状态、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生化、大体解剖观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骨骼发育、激素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在本实验室条件下,幼龄SD大鼠单次经口灌胃给予W0001,其最大耐受剂量为85.2 g生药/kg;幼龄SD大鼠每天1次连续28天经口灌胃给予W0001,其无毒性反应剂量为42.6g生药/k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药安全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雷夏凌,林靖,邓雯,成金乐,杨威.新型中药饮片鱼腥草破壁饮片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王汉蓉,陈波,岑小波.儿科中药复方制剂W0001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姜克武,张玉良,蔡青.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在安全药理试验中的特殊性[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潘佳雯,李子轲,韩刚.善待中药,理性分析中药毒性和安全性评价[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胡颖,张延林,孙辉业.中药儿科用药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试验中的关注点[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中药心脏安全性评价及合理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专栏[J].药学学报.2019
[7].肖百全,喻祥,钟盈盈,郑航,杨威.生殖毒性替代试验及其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C].2019年生殖毒理药理学理论与技术及科技产品研发学术交流大会暨2019年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第五届二次全体会员大会论文集.2019
[8].洪勇涛,高天舒.含富碘中药复方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C].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2019
[9].吴玲,郑琴,张科楠,郭园园,罗俊.菜部类、谷部类和其他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
[10].夏勇,傅剑云,蔡德雷,张世鑫,徐彩菊.某栀子复方中药制剂的安全性评价[J].预防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