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葡萄灰霉病是国内外重要的葡萄病害之一,每年由此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很大。现在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但是这两种措施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附生拮抗菌的筛选、鉴定以及附生拮抗细菌的定殖和防治试验的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本试验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对处于幼果膨大期、着色期、成熟期的抗病品种巨峰、中抗品种红地球、感病品种京亚果穗的附生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的数量随生育期及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抗感病品种间附生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自膨大期到成熟期真菌和酵母菌数量逐渐增加;细菌数量先增加后下降,总菌数也在着色期达到最大值,而后呈下降趋势,但数量变化不大;自幼果膨大期到成熟期,细菌数量一直占优势。病果穗附生的真菌、细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均高于健果穗,果穗发病后真菌的种类减少,细菌和酵母菌的种类变化不大。2优势拮抗细菌的筛选在葡萄果穗上分离出的13种附生细菌经平板对峙试验初筛,筛选出11种对葡萄灰霉病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将11种具有拮抗作用的附生细菌对灰霉孢子抑制试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及离体果的防治试验结果均表明,B5和B12菌株的抑制能力最强,是优势拮抗菌株,而B4和B6菌株的抑制能力最差,其它7种拮抗细菌的抑菌能力均在它们之间,波动不大。通过离体果的防治试验表明了先喷施拮抗菌发酵液后接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与先接种病原菌而后喷施拮抗菌发酵液的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了拮抗菌的保护作用好于治疗作用。3优势拮抗细菌B5、B12的16srDNA的鉴定本试验采用传统分类方法即菌落大小和形态、革兰氏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方法16SrDNA相结合,将拮抗菌B5、B12菌株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将测出的菌16SrDNA序列用Blast软件、Clustal(1.8)软件及Mega软件对其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立了菌株在细菌系统发育学上的地位。B5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B12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4拮抗菌B5、B12在葡萄果穗表面的定殖及日光温室防治试验定殖试验结果表明经抗药性标记后B5、B12菌株均能在葡萄果穗表面定殖,B5菌株定殖周期为19d,B12菌株在葡萄表面定殖周期为25d。日光温室自然发病防效试验的结果表明B5、B12菌株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50%以上,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