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红曲霉论文-周文斌,黄梓芮,洪家丽,李路,郭伟灵

紫色红曲霉论文-周文斌,黄梓芮,洪家丽,李路,郭伟灵

导读:本文包含了紫色红曲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氯化铵,紫色红曲霉,红曲色素,桔霉素

紫色红曲霉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斌,黄梓芮,洪家丽,李路,郭伟灵[1](2019)在《氯化铵对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双向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氯化铵对紫色红曲霉M3103次级代谢产物中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合成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以红米为固态发酵基质的培养基中外加氯化铵能显着提高红曲色素产量,降低桔霉素产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分析红曲色素组成,发现添加氯化铵显着提高了红曲黄色素和橙色素的产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红曲色素合成关键基因mppC、mppD、mppE、MpFasA2和MpPKS5的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均显着上调,而桔霉素合成关键基因ctnA和PksCT的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均显着下调。固态发酵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铵可影响紫色红曲霉M3103对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有利于促进红曲色素尤其是黄色素的生物合成,抑制桔霉素的合成。(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孔维宝,陈冬,杨洋,杨树玲,张爱梅[2](2019)在《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了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可行性。从5种不同原料中筛选出豆渣为产红曲色素的最适固态发酵基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法得出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基质初始含水量50%、甘油6%、NaNO_30. 04%、KH_2PO_40. 3%、MgSO_40. 2%、抗坏血酸2. 2%,最佳培养条件为湿度60%~65%、接种量8%、30℃培养12 d,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含量为(6. 03±0. 11) mg/g。研究认为,以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可行,可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发酵再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05期)

Agboyibor,Clement[3](2019)在《一株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曲霉(Monascus)属微生物菌种可合成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红曲色素(MPs),它们作为食品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此外,MPs在医药、化妆品和纺织行业中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传统的红曲色素的生产主要采用固态发酵方法,但是固态发酵在规模化放大生产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于固态发酵,采用液态发酵技术生产红曲色素在工业规模上更具有优势和竞争力。本论文以从市售红曲米粉中分离筛选的一株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为发酵菌种,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及其浓度,有机酸代谢调节剂,不同光照条件对该菌株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影响,并初步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旨在为MPs的液态发酵生产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影响MPs合成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的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可获得较高的菌丝体浓度和MPs产量,以甘油为唯一碳源时可促进MPs的合成,但是对菌体的合成影响不显着,葡萄糖和甘油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20 g/L和60 g/L;适宜的氮源为KNO_3和蛋白胨,适宜浓度分别为2 g/L和10g/L;KH_2PO_4、MgSO_4、CaCl_2和柠檬酸叁钠等无机盐的适宜浓度分别为4.0 g/L、0.5 g/L、1.5 g/L和0.5 g/L;培养基中添加丙酮酸(1.5 g/L)可促进MPs的合成,但是柠檬酸和苹果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以甘油为主要碳源和促进剂,低成本液态发酵生产MPs的培养基组成,优化培养基组成为:甘油80 g/L、KNO_3 1.0 g/L、KH_2PO_4 6.0 g/L、MgSO_4 0.5 g/L、CaCl_2 1.5 g/L,甘油对色素的产量影响显着;在此优化培养基中,在30℃温度下以200 rpm转速培养6天,可获得最大色素含量(黄色素3.86 AU/ml,红色素3.88 AU/ml)和生物量(3.1g/L)。(3)培养基的pH、装液量、培养温度和摇瓶转速对MPs的合成有显着影响,适宜的培养条件分别为:pH5.5、25ml/250ml、25℃和150rpm。(4)不同光照条件可显着影响紫色红曲霉生物量和MPs的合成积累。与暗处理相比,光强度从200 lux提高到600 lux时,MPs的合成量显着增加;蓝光对紫色红曲霉合成MPs的促进作用显着,而红光可同时促进生物量和MPs的积累;在优化条件下,黄色素和红色素的含量分别最高可达25.68 AU/ml和23.33 AU/ml。(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冬[4](2019)在《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玉米粉和豆粕产蛋鸡功能饲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对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玉米粉和豆粕的条件进行探索,旨在生产出一种适合于蛋鸡的红曲功能性饲料,同时,比较了饲喂不同添加量的红曲霉发酵饲料和红曲米粉对产蛋期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常规品质、鸡蛋营养品质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红曲霉发酵饲料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技术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玉米粉和豆粕不同配比对M.purpureus固态发酵的影响。发酵基质中提高玉米粉的比例有利于红曲色素的积累;发酵物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发酵3-7天时含量最高,红曲色素和洛伐他汀在发酵11-13天时含量最高;综合比较分析得出最佳的玉米粉和豆粕固态发酵基质配比为3:1。(2)以玉米粉、豆粕及其混合物(3:1)分别为发酵基质,考察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温度等条件对M.purpureus发酵的影响。红曲色素和洛伐他汀产量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产量为辅,确定了豆粕基质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料水比1:1,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1 d;玉米粉基质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料水比为1:0.6,发酵温度25℃,发酵11 d;混合基质适宜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料水比1:0.8,发酵温度30℃,发酵11 d。(3)为丰富发酵物营养成分,促进红曲色素产生,进一步探索上述叁种基质中分别添加甘油、CaHPO_4和NaCl对M.purpureus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物质添加对发酵无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但可起到提供营养成分的用途。(4)为兼顾红曲发酵饲料中功能性成分积累和饲喂适口特性,建立了以活化后的红曲米粉作为种子液,发酵生产红曲霉功能饲料的工艺。红曲发酵饲料的制备条件为:发酵基质为玉米粉和豆粕混合物(3:1)。用2%的无菌蔗糖溶液活化红曲米粉制备种子液,活化时间2 h。发酵条件为:基质料水比1:0.8,接种量4%,在温度30℃,湿度55%条件下发酵3天,40℃以下低温干燥即可。(5)在蛋鸡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红曲发酵料(5%、10%)和红曲米粉(1%、2%)进行饲喂试验,结果显示:蛋鸡生产性能方面: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红曲米可降低蛋鸡采食率、产蛋率和料蛋比,不利于蛋鸡生产;而基础日粮中添加红曲霉发酵饲料可提高蛋鸡产蛋率,降低料蛋比,有助于提升蛋鸡的生产性能。鸡蛋营养及品质方面:基础日粮中添加红曲霉发酵料或红曲米均能提高鸡蛋哈夫单位值。添加1%红曲米或10%发酵料有助于提升蛋形指数。添加2%红曲米或添加5%、10%红曲霉发酵料均可降低鸡蛋中粗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蛋鸡血液生化指标:添加红曲米或红曲霉发酵料可降低蛋鸡血清甘油叁酯和血清胆固醇含量。本论文研究认为,用紫色红曲霉为主要功能发酵菌种,固态发酵玉米粉和豆粕混合基质生产蛋鸡功能饲料添加剂具有可行性,可用于生产高品质的低胆固醇鸡蛋,红曲发酵饲料在蛋鸡养殖中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宏,陈迪,陈勉华,李贞景,王昌禄[5](2019)在《不同单色光对紫色红曲霉生长、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紫色红曲霉M9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单色光对其生长、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影响。采用观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色红曲霉M9在持续红光、黄光、绿光、蓝光照射下的菌落形态及6种红曲色素产量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RT-qPCR法对不同红光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下红曲色素和桔霉素产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光是最显着的促进紫色红曲霉M9生长和色素产生的光源。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最佳光照时间和强度分别为30 min/d和300 lx,初步推测红曲色素合成相关基因mppA/B/D/F、mppR1/R2、MpPKS5、MpFasA2/B2可能参与两种橙色素的生物合成,mppC、mppE可能参与两种红色素和两种黄色素的生物合成;桔霉素合成相关基因ctnA/D/E/F/G/H/I、orf1/3/4/5、pksCT可能参与桔霉素的合成代谢,而ctnR1可能参与桔霉素的分解代谢。(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孟卓妮,王艳,吴鑫颖,王啸,邱树毅[6](2019)在《不同营养元素对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产酯化酶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发酵产酯化酶的酶活力为考察指标,初步探究了维生素、氨基酸及其他营养元素等对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产酯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20%维生素B_2、0.3%L-谷氨酸、0.7%D-半乳糖对菌株产酯化酶的能力较好,其中添加0.7%D-半乳糖对产酯化酶起显着促进作用,酯化酶酶活最大值为919.12U/mL,而蔗糖对酯化酶酶产量影响最小,但对红曲霉生物量产量起积极作用,最大生物量为68.94mg/mL。结果显示,酯化酶酶活与相应的生物量积累量不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03期)

王嘉琦,张琪,江北,吕梦霞,蒋冬花[7](2019)在《色素生物合成相关PigE基因的缺失对紫色红曲霉Mp-21黄色素种类和产量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曲色素(MPs)是红曲霉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保健品行业。【目的】本研究从紫色红曲霉Mp-21中克隆了一个红曲色素产生相关PigE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对PigE基因进行敲除,从表型、显微结构、生长速率、红曲色素、桔霉素等方面分析基因缺失前后的生物学特征变化。【结果】PigE基因的缺失主要导致黄色素产量的提高和种类的增多。与野生型Mp-21菌株以产生红色素为主的色素混合物相比,△PigE丧失了产生红色素的能力,并且新产生了至少5种新的黄色素。△PigE液体发酵13 d后,红曲色素的总色价达到了3548.2 U/g,约为野生型Mp-21菌株的4.82倍;而△PigE桔霉素的产量没有显着变化,但产生的时间延迟。【结论】PigE基因的缺失可能阻断了黄色素向橙色素的转化途径,使△PigE更趋向于黄色素的形成。由于红色素的形成需要较复杂的条件,如培养基中的氨基酸和适宜的pH值等,△PigE更倾向于先合成黄色素,丧失了产生红色素的能力。本研究为高产黄色素基因工程红曲霉菌株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玉,周冉冉,李可心,黄宇,陈茂彬[8](2018)在《紫色红曲霉中新型酯酶ESM1的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白酒大曲中筛选出的一株高产酯酶菌株HQ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菌种鉴定。通过硫酸铵二级沉淀、丁基琼脂糖凝胶柱和Superdex G-200柱对其所产的酯酶进行纯化,并进行N-端序列、质谱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Q被鉴定为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经纯化获得一个分子质量为60 kDa的酯酶,命名为ESM1。酯酶ESM1具有一段酸性蛋白酶的肽段序列,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7.0,在温度为50℃的环境和中性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Zn~(2+)、Ca~(2+)和Na+对ESM1有促进作用,其中Zn~(2+)促进作用最高,Cu~(2+)、Mg~(2+)、Fe~(2+)和Mn~(2+)有抑制作用,其中Cu~(2+)的抑制作用最强。(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8年12期)

王艳,吴鑫颖,胡娜,唐佳代,王晓丹[9](2018)在《紫色红曲霉FBKL3.0018液态发酵产酯化酶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离自贵州某浓香型酒厂中温大曲的产酯化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以发酵液中酯化酶活性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FBKL3.0018产酯化酶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得到FBKL3.0018产胞外酯化酶的条件为:2%牛肉膏、6%蔗糖、0.2%无水氯化钙和0.15%七水硫酸镁、初始pH4.5、发酵温度31℃、摇床转速160r/min、装液量45mL/250mL、接种量9%和发酵时间96h。PB结果表明,对酯化酶生产影响较显着的因素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蔗糖添加量。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96 h,蔗糖浓度6%,在优化条件下,酯化酶活性为355.62U/mL,比优化前(133.12U/mL)提高了2.67倍,与预测值368.82 U/m L拟合率达96.4%,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15期)

王艳,邱树毅,王啸,胡娜,唐佳代[10](2017)在《紫色红曲霉FBKL3.0018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条件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离自贵州某浓香型酒厂中温大曲的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以发酵液中红曲色素色价为考察指标,对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初始p H值对红曲色素生产的影响,选取对红曲色素生产影响较显着的蛋白胨、Fe SO_4和初始p H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60 g/L、蛋白胨26 g/L、Fe SO_40.9 g/L、L-谷氨酸2 g/L和初始p H 4.5。在此优化条件下,红曲色素色价为105.22 U/mL,比优化之前(33.62 U/mL)提高了3.13倍。同时,通过验证试验,实际值105.22 U/mL与预测值108.82 U/mL相对误差为0.97%,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7年12期)

紫色红曲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索了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可行性。从5种不同原料中筛选出豆渣为产红曲色素的最适固态发酵基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法得出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基质初始含水量50%、甘油6%、NaNO_30. 04%、KH_2PO_40. 3%、MgSO_40. 2%、抗坏血酸2. 2%,最佳培养条件为湿度60%~65%、接种量8%、30℃培养12 d,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含量为(6. 03±0. 11) mg/g。研究认为,以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可行,可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发酵再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色红曲霉论文参考文献

[1].周文斌,黄梓芮,洪家丽,李路,郭伟灵.氯化铵对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双向调控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19

[2].孔维宝,陈冬,杨洋,杨树玲,张爱梅.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J].中国油脂.2019

[3].Agboyibor,Clement.一株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特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

[4].陈冬.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玉米粉和豆粕产蛋鸡功能饲料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

[5].刘宏,陈迪,陈勉华,李贞景,王昌禄.不同单色光对紫色红曲霉生长、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影响[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9

[6].孟卓妮,王艳,吴鑫颖,王啸,邱树毅.不同营养元素对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产酯化酶的影响初探[J].中国酿造.2019

[7].王嘉琦,张琪,江北,吕梦霞,蒋冬花.色素生物合成相关PigE基因的缺失对紫色红曲霉Mp-21黄色素种类和产量的影响(英文)[J].微生物学报.2019

[8].张玉,周冉冉,李可心,黄宇,陈茂彬.紫色红曲霉中新型酯酶ESM1的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研究[J].中国酿造.2018

[9].王艳,吴鑫颖,胡娜,唐佳代,王晓丹.紫色红曲霉FBKL3.0018液态发酵产酯化酶的工艺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8

[10].王艳,邱树毅,王啸,胡娜,唐佳代.紫色红曲霉FBKL3.0018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条件的优化研究[J].中国酿造.2017

标签:;  ;  ;  ;  

紫色红曲霉论文-周文斌,黄梓芮,洪家丽,李路,郭伟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