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策略

王敏珍(陕西省淳化县官庄中学陕西淳化711200)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是一门底蕴深厚、思辨严谨、启迪思索,培养人格的学科。它承载着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历史意识重要的使命。作为中学教师,应该立足课堂,通过教学,逐步深化地去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历史素养;课堂教学;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2-021-0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那什么是历史素养呢?我比较赞同吴伟教授的说法,他认为:“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构成和综合反映。”可以看出历史素养的培养不是靠一朝一夕,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在教学中如何逐步渗透和培养学生历史素养谈几点思考。

一、开拓视眼,储备历史知识

增加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是历史素养养成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丰富知识的来源可以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常规方式。当然教师的讲授不能简单粗暴让学生背诵硬“塞”知识,应该讲究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激活课堂。让学生会学、学会、乐学。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如初一课本中导入框基本都是可读性很强的故事,即使教材中没有故事,教师也可以去给学生穿插一些故事情节。通过课堂的讲授,学生的知识日积月累会越来越丰富。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的方式积累知识。总之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涉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积累知识。渊博的历史知识是提高历史素养的重要前提。

二、启迪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历史素养的养成,最重要是分析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看问题的能力等。

(一)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要的历史思维能力。如何更好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呢?我觉得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历史,从而理解历史,也就能更好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笔者在讲授《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时,我对课文进行了整合,以介绍了解北魏孝文帝的生平来贯穿整堂课。可以先对北魏孝文帝进行介绍,孝文帝5岁即位,24岁亲政,28岁迁都洛阳,实行全面改革,33岁病死于南征路上。英年早逝的他顺应历史潮流,对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让学生跟随角色进入历史情境,然后再把课文分成“时代熏陶”、“智行迁都”、“锐意改革”三段,在学生融入这种历史情境下,教师在进行循循善诱,问题的解决容易多了。除了设置历史情境,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归纳,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讲授《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时,让学生但就马关条约来逐条分析可能会困难些,但教师如果把《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比较和总结,并进行示范,学生更有利于去理解。通过表格中《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比较和概括,学生自然理解两者相比《马关条约》的割地要比《南京条约》多,那影响比《南京条约》更深远。我想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概括归纳和这种引领示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二)培养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胡适曾经说过历史往往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学生因为个人素养的不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评价有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有偏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要求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来认识和评价历史。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史论结合、一分为二”的方法。如评价历史人物拿破仑,要把他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法国大革命里进行评价;同时要遵循一分为二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对他积极的评价为: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他对外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通过早期的对外战争,他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对他消极评价为:但在其后期进行的战争中,他侵犯了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和奴役了欧洲各国人民,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灭。教师通过对拿破仑评价的示范和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在遇到历史评价的时候,会形成公正和求真的人文素养。

三、构建引导,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所谓历史意识就是对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历史意识固然包含思维主体对历史的记忆,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学生的历史意识包括爱国意识的培养、历史证据意识的培养等等。

(一)爱国意识的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要求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要利用历史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历史责任感。在教学中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渗入。如在讲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巴黎和会时,中国代表团作为战胜国也参加了这次会议,穿插一段视频《我的1919》顾维钧驳斥日本代表牧野伸显的发言:“姑且算我偷了牧野男爵的金表,他愤怒了!日本人在全世界面前偷了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中国四万万同胞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种行为算不算盗窃?是不是无耻啊?是不是极端地无耻?”顾维钧慷慨激昂,义愤填膺,极具煽情,激起了学生的爱国情绪。

(二)历史证据意识的培养

培养初中学生历史证据意识尤为重要。我们常常强调要培养学生有严谨的思辨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其实历史证据意识培养就是一个能促进学生严谨学习态度的养成的过程。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往往灌输给学生结论比较多,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得出结论较少。使得很多学生对教师答案的依赖性,变得没有主见,更谈不上质疑了。所以教师也要适时不断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

【参考文献】

[1]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2012(21)

[2]张岩.历史素养“需养之有素”[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8期

[3]林丽.浅析世界史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J].教学实践研究,2014年5期

标签:;  ;  ;  

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