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琬诗歌论

宋琬诗歌论

论文摘要

宋琬是明末清初诗坛的代表性人物,现存作品有《安雅堂集》、《安雅堂未刻稿》以及《入蜀集》。本文的绪论部分梳理了宋琬的生平及其创作。因诗人所处时代为明末清初的特殊时期,加之多舛的命运,这些都是对其诗歌作品造成影响的重大因素,同时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绪论同时对宋琬的研究现状作了小结,认为现在对宋琬本人或其诗歌的研究都弱于其身份、地位或成就等诸多方面,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掘研究的空白,也是本文立论之本,即对宋琬诗歌艺术特色的专门研究。第一章从诗人人生和创作的总体角度上宏观地总结了其艺术特色——中正的骚怨之音。中正与骚怨是一组悖论,共存于宋琬的诗作之中,看似矛盾而这恰好是他诗作的特色之所在。由此展开,可以看到存于中正的骚怨之音贯穿于诗人的多重身份和多段人生经历中,是其创作的基调和风格主线。基于对宋琬诗歌的大量阅读、研究,提取了牢狱苦情、感叹民生、叹老嗟卑和寄情山水四个方面,来证明及展现诗人的才情和特色。第二章深入探讨宋琬诗歌的渊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到,宋琬的创作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学唐和后期宗宋。在诗人的作品中,个人色彩明显而强烈。早期学唐时的诗歌细腻华美而多典饰,其情感寄托较为深隐,这一方面是顺应当时的诗风,另一方面也是诗人自身的细微性格所致。而在经历了两次冤狱的打击折磨之后,宋琬不再对统治者抱有幻想,情感的表达也就更加直白强烈了。形成了他刚健喜议等特色。这时唐诗已不适于描述宋琬的心气与特色了,而清刚的宋诗则更加贴近此时的宋琬诗歌。第三章就宋琬诗歌艺术特色成因作了研究分析。前半生身初明朝的宋琬,有如诗坛明丽的新星,似乎顺遂地只等待成功的到来;清军的攻势不仅使得他家破国亡,更在其入仕后遭逢两次冤狱。这些苦难皆是形成宋琬诗歌风格的重要转折点。虽然他没有专门著述诗学理论,也无明显明确的诗学主张,但经过深入深刻对其诗歌的分析,仍可得出其诗歌演变的理论依据和不同时期的不同诗学主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Ⅰ 宋琬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 Ⅱ 宋琬诗歌研究概说
  • 第1章 “不盭于中正”的骚怨之音
  • 1.1 牢狱苦情
  • 1.2 对民生疾苦的咏叹
  • 1.3 叹老嗟卑
  • 1.4 借山水写隐逸、幽怨
  • 第2章 陶冶唐宋
  • 2.1 善于写景叙事,重寄托,意蕴深厚
  • 2.1.1 善于写景叙事
  • 2.1.2 重比兴寄托,意蕴深厚
  • 2.2 多抒情而感情真挚强烈
  • 2.3 多议论,多叙述,以意为主
  • 2.4 语言文雅,喜用典
  • 2.5 风格雄壮刚健、哀怨激宕
  • 第3章 宋琬诗歌风貌成因
  • 3.1 身世与遭遇的影响
  • 3.2 诗坛风气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怀古诗看宋琬仕清态度的转变[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2].宋琬两次流寓江南的经历与其出处抉择[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 [3].宋琬《二鄉亭詞》版本考[J]. 词学 2017(01)
    • [4].《宋琬年谱》序[J]. 中文学术前沿 2010(01)
    • [5].宋琬前后期诗歌艺术特色论[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5)
    • [6].宋琬与《二妙轩碑》稽考(上)[J]. 大观(收藏) 2018(02)
    • [7].峥嵘萧瑟怨思深——宋琬长调词创作基调[J]. 文学前沿 2008(02)
    • [8].重读宋琬[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 [9].宋琬集外诗文考述[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11)
    • [10].宋琬生平两大问题探析[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06)
    • [11].论宋琬对“穷而后工”说理论的发展[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3(06)
    • [12].论宋琬的词学思想[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09(12)
    • [13].宋琬散佚作品考[J]. 红河学院学报 2015(02)
    • [14].宋琬与《二妙轩碑》稽考(下)[J]. 大观(收藏) 2018(03)
    • [15].南施北宋交游考[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6].香奩集一卷韓内翰别集一卷[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05)
    • [17].宋琬《安雅堂全集》与莱阳文化[J]. 戏剧之家 2018(17)
    • [18].汪超宏《宋琬年谱》订补[J]. 泰山学院学报 2014(04)
    • [19].清诗丛考——以宋琬、龚鼎孳、施闰章、程廷祚等为中心[J]. 嘉兴学院学报 2012(01)
    • [20].“南施北宋”与复社关系略考[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1].宋琬在京城的文学活动及其意义[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2].清诗作品丛考——以宋琬、孙枝蔚、郑燮、罗聘、黄遵宪诸家为中心[J]. 闽江学院学报 2012(01)
    • [23].自律与律人[J]. 作文通讯 2018(01)
    • [24].论宋琬的痛苦内容与解脱方式[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12)
    • [25].从“燕台七子”到“海内八家”—施闰章在京城的文学活动及其意义[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6].杜甫秦州诗对文人咏身世之悲的典型意义——以宋琬对杜甫秦州诗的受容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8(11)
    • [27].“快乐王国”第31期竞猜优胜者名单[J]. 小读者 2008(09)
    • [28].春日田家[J]. 兴趣阅读 2018(06)
    • [29].论家乡和家族对宋琬的影响[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06)
    • [30].宋琬的诗学思想及诗歌创作倾向探析[J]. 陇东学院学报 2008(01)

    标签:;  ;  ;  ;  

    宋琬诗歌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