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的前沿地带,是城乡作用力交织碰撞的地域空间。既是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窗口又是城市辐射农村的桥头堡,是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重要纽带。兼有城市、乡村的优势,紧靠市区,是城市发展向外扩展的最佳区位,同时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渡地带和建设直接为城市服务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基地。在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边缘地带是一个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黄金地带”,具有突出的、独特的区位优势,目前正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最为活跃且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城市边缘区正是吸纳了城市集聚效益的经济外部性和农村环境的生态外溢而存在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具有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创造城市新经济增长点的作用;另一方面体制性矛盾、利益冲突、观念碰撞和经济秩序问题也很突出。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许多城市边缘区因其特殊的地缘特征及经济社会表征,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很多与其它区域不同的障碍性因素,比如经济结构的双重性、经济体制的重叠交错性等。其中对其经济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合理选择经济发展战略将直接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系统运行的速度和质量。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是解决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提高城市边缘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本论文以长沙县为案例试图分析目前大部分城市边缘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面临的障碍,并从城市边缘区的区位特点出发,综合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城市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结合经济学与其它学科,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提出城市边缘区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应以持续性、区域协调性、互补性与特殊性为原则,以经济运行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为依据,探讨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以及产业结构与功能调整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