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二战结束以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界,形成激烈对抗的两极格局。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特别是1960年代后期国际格局趋于多极化,苏美战略核均势的出现,苏联迫于国内经济压力,调整了其过去僵硬的、唯意志论的外交政策,以联邦德国为突破口,开始奉行缓和外交。随着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出台,苏联与联邦德国关系的缓和大步迈进,使得苏联缓和外交的目标首先在欧洲大陆实现。苏联与联邦德国关系的缓和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更是这一时期东西方关系缓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国乃至整个国际局势都产生深刻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勃列日涅夫时期 苏共官员的腐败及影响[J].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3(05)
- [2].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政权的公开性与神圣性[J]. 俄罗斯学刊 2017(02)
- [3].勃列日涅夫“宫廷政变”之后[J]. 共产党员 2009(15)
- [4].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权与社会的政治共适应[J]. 俄罗斯学刊 2017(04)
- [5].勃列日涅夫维护稳定举措分析[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4(02)
- [6].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党追求安静”[J]. 理论视野 2014(06)
- [7].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官员的腐败及影响[J]. 红旗文稿 2013(07)
- [8].僵化和腐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坛的特点[J]. 史学月刊 2013(08)
- [9].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J]. 世界知识 2012(04)
- [10].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体制倒退[J]. 炎黄春秋 2012(03)
- [11].勃列日涅夫的“理论创新”[J]. 唯实 2012(11)
- [12].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停滞和倒退[J]. 同舟共进 2011(05)
- [13].勃列日涅夫时期不是盛世,而是危世[J]. 探索与争鸣 2011(12)
- [14].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官场送礼成风[J]. 文史月刊 2010(06)
- [15].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官场送礼成风[J]. 文史博览 2010(07)
- [16].勃列日涅夫和他的时代[J]. 文史天地 2010(07)
- [17].苏联因何丧失改革良机——勃列日涅夫时期“利益集团”与苏联兴衰(上)[J]. 南风窗 2009(17)
- [18].“宫廷政变”后的勃列日涅夫[J]. 同舟共进 2009(06)
- [19].掌控苏联18年的勃列日涅夫[J]. 文史天地 2009(11)
- [20].勃列日涅夫与苏联的解体[J]. 学习月刊 2009(23)
- [21].论勃列日涅夫时期“军工综合体集团”对苏联的影响[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 [22].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体制的倒退[J].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8(10)
- [23].勃列日涅夫时期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10)
- [24].散叶[J]. 国家人文历史 2013(23)
- [25].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官员的腐败及社会影响——从茨维贡与苏斯洛夫之死窥探端倪[J]. 俄罗斯学刊 2013(06)
- [26].勃列日涅夫时期大学生意识形态失控的历史教训及启示[J]. 中国青年研究 2013(12)
- [27].勃列日涅夫女儿的悲惨婚恋史[J]. 共产党员 2010(16)
- [28].勃列日涅夫女儿:我只要爱情[J]. 文史博览 2014(06)
- [29].勃列日涅夫是扼杀改革的“卫道者”[J]. 当代贵州 2014(19)
- [30].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 让西伯利亚的燃气照亮纽约[J]. 能源 202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