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的余华小说创作转型

全球化视野下的余华小说创作转型

论文摘要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余华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出生在60年代的作家,在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一直以多变的风格吸引着读者的眼球。本文以余华作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作家的一个典型个案来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创作风格的三次转型,探讨他的创作过程中对外国文学的接受、对自我民族身份和传统的重新认同,以及在全球化消费主义浪潮影响下的裂变,试图引起大家对当代作家复杂的文化处境和新世纪文学走向的关注。本文的第一部分着重研究余华80年代的小说创作。余华最初以感伤、唯美的风格登上文坛,随后接触到以卡夫卡为代表的一大批西方现代派作家的作品,获得了对文学“真实性”的重新认识,树立了追求内心真实的创作观,也确立了他的先锋立场。先锋时期的余华小说是现代人荒诞生存的寓言,是死亡、暴力、血腥交织的人性悲歌,同时还大胆运用颠覆性结构,构建现实与梦幻交织的叙事迷宮,描绘感官化的世界,进行各种自由的形式试验。这一时期的小说在精神内核和艺术形式上都与西方现代派文学有着某种相似性,明显地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第二部分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了90年代的三部长篇小说上。余华90年代的转型是先锋创作自身的困境、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文学自我意识觉醒以及作家自身创作观念转变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三部长篇小说对中国传统的“性善论”的认同、对现世人生的珍视和对死亡的回避倾向,代表着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新认同。小说中鲜活人物形象的出现和趣味性的加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向传统现实主义的回归。同时,余华这一时期的转型,又也与外国文学的影响分不开。小说对死亡、苦难的关注、对日常困境中的人性的发掘都是先锋现代性的延续,其体现出的悲悯情怀、单纯的力量以及叙事上的重复与丰富都与西方古典传统的影响有着一定的关系。第三部分研究余华的近作《兄弟》。世纪之交的文学现实主义回流和全球化消费主义浪潮对文学的冲击深深地影响着余华的创作,《兄弟》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复调风格,作者意图向西方十九世纪文学传统靠拢。同时小说中也充斥着身体欲望叙事、变调的悲情叙事和失真的夸张、反讽以及符号化的语言,是消费主义的狂欢。余华创作的三次转型代表着中国当代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处境下积极的应对策略,是作家在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的突围与裂变,也是一个不断寻求新的平衡的过程。而余华现阶段面临的考验,也是走向全球化消费时代作家们共同面临的考验。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及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现代主义的先锋战士
  • 1.1 青涩的初期创作
  • 1.2 先锋立场的确立
  • 1.3 先锋时期的余华小说
  • 第二章 回归传统的突围
  • 2.1 90年代创作转型的原因
  • 2.2 对民族传统的认同
  • 2.3 90年代小说中的外来影响
  • 第三章 全球化消费主义浪潮中的《兄弟》
  • 3.1 《兄弟》的创作背景
  • 3.2 向伟大的十九世纪小说靠拢
  • 3.3 消费主义的狂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世纪余华创作研究综述[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8)
    • [2].论余华《现实一种》的美学呈现方式[J]. 美与时代(下) 2020(09)
    • [3].余华《兄弟》中预叙的翻译研究[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0(03)
    • [4].历史也是不变的“现实”——重读余华的《兄弟》[J]. 当代文坛 2019(04)
    • [5].浅谈余华散文的表达艺术[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02)
    • [6].余华的“加减乘除”[J]. 江苏社会科学 2017(01)
    • [7].余华在俄罗斯的译介与阐释[J]. 小说评论 2017(04)
    • [8].余华的叙事之夜[J]. 创作评谭 2015(06)
    • [9].从《兄弟》看余华创作心理的坚守和突破[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2)
    • [10].来自生命深处的痛——读余华《兄弟》[J]. 人民司法(天平) 2016(12)
    • [11].从隐喻历史到强攻现实——余华写作道路的一个回顾[J]. 当代作家评论 2014(06)
    • [12].见证“疼痛”的写作——论余华笔下的“中国故事”[J]. 当代作家评论 2014(06)
    • [13].永恒的化蛹为蝶:再谈作为“先锋”作家的余华[J]. 当代作家评论 2014(06)
    • [14].“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余华的“线索”[J]. 文艺争鸣 2015(03)
    • [15].余华的文学真实观与其创作转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6].余华:他唤醒身居汉语的幸福感[J]. 广州文艺 2020(03)
    • [17].一种现实:是围观者也是瓜分者——谈余华及《现实一种》[J]. 广州文艺 2020(03)
    • [18].时间的礼物[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03)
    • [19].人生如蚁而美如神——浅析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J]. 青年文学家 2020(18)
    • [20].余华的世界与世界的余华[J]. 安徽文学 2020(09)
    • [21].余华的“优点笔记”[J]. 故事家 2019(22)
    • [22].课程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推进策略——以余华《活着》为例[J]. 学语文 2019(04)
    • [23].从暴力的抒写到人性的思考——论余华《现实一种》[J]. 散文百家 2018(08)
    • [24].余华[J]. 天涯 2018(06)
    • [25].人人都在什么时候才能有尊严?——余华的《黄昏里的男孩》和《我没有自己的名字》[J]. 长城 2016(01)
    • [26].余华拯救陌生绝症女孩:活着就是春天[J]. 妇女生活 2016(02)
    • [27].浅析余华的真实与荒诞的双重变奏——以《现实一种》和《兄弟》为例[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2)
    • [28].余华随笔二题[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15(03)
    • [29].从余华到余秀华——时代的“病人”“陌生人”或“赞美诗”[J]. 作品 2015(08)
    • [30].余华在北师大坦言:警惕把个人嗜好当真理[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14)

    标签:;  ;  ;  ;  

    全球化视野下的余华小说创作转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