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过程热力学论文-滕辉

溶解过程热力学论文-滕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解过程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球化学,饱和度,溶解过程,方解石

溶解过程热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滕辉[1](2019)在《矿物溶解过程中表面侵蚀坑形成的热力学控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物溶解是风化的核心反应,且对不同尺度的地表地球化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长期以来,对矿物溶解过程的研究一直是水-岩界面地球化学的重要课题。目前学界广为接受的观点是大多数矿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的溶解反应主要受控于矿物的表面化学反应过程,而不是溶质在溶液中的物理迁移能力。在众多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中,最为突出的是被溶解矿物表面广泛存在着大量侵蚀坑。但是,从热力学角度出发,晶体缺陷理论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何起,孙映,李秋菊[2](2018)在《Nb_2O_5在硫酸中的溶解过程及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铌钽矿中铌的溶出率,研究了Nb_2O_5在硫酸中的溶解、反应过程以及酸溶解的热力学条件。利用物量守恒原理计算了整个实验过程中Nb和S的物质流,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X射线电子衍射(XRD)等检测手段,确定了Nb_2O_5在硫酸溶液中的溶解及反应过程和最终产物;利用高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硫酸溶解Nb_2O_5的热效应,对溶解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确定了硫酸溶解Nb_2O_5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陈一博[3](2013)在《LaCoO_3的基础热力学数据及酸溶解过程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催化材料在能源、汽车尾气净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废汽车尾气净化用稀土催化剂中的复合氧化物(如LaCoO3)中富含品位很高的有色金属,如处理不当将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将其作为资源进行综合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符合当今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要求。本文以LaCoO3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元凯和SCHWITZGEBEL的经验式估算得出钴酸镧在298.15K下的△fHθm为-1234.497kJ/mol, Sθ m为-0.312kJ/mol,△fGθ m为-1141.432kJ/mol。对La-Co-H2O系的E-pH图进行了研究,随着pH值的减少,LaCoO3稳定区域就会消失,钴则会以Co(OH)3形式存在,随着pH值的继续减小,就会溶解到溶液中,以Co2+形式稳定存在;而随着pH值增大,LaCoO3稳定区域向低电势区域扩张,逐渐占据了Co(OH)2的稳定区域。因此,LaCoO3是在弱酸和强碱的环境下稳定存在。在水的热力学稳定区域,LaCoO3的稳定区分别与La3+、La(OH)3、La3+、Co(OH)2、Co(OH)3的稳定区部分相邻,而Co3+、Co(OH)2和Co(OH)3的稳定区也分别和Co2+的稳定区相邻。因此,理论上,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的大小和电势的高低,就可以将LaCoO3转化为Co2+和La3+而达到LaCoO3浸出的目的。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LaCoO3在硫酸溶液中的酸溶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以3mol·L-1H2SO4溶液为介质、10%的H2O2溶液为还原剂、固液比为1:10、在90℃下搅拌2小时,LaCoO3的溶解率可达90.78%,可实现LaCoO3的有效浸出,影响酸浸效果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浸出温度、酸浓度、反应时间;采用3mol/L的氨水溶液作为沉淀剂,pH控制在10左右,生成的镧的氢氧化物经多次沉淀后,收率可达93%;pH=3~4,Co2+加Na2S溶液生成CoS沉淀,洗涤过滤后烘干,收率可达94.84%,实现了镧和钻的有效分离。(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3-04-20)

张雪花,黄思静,兰叶芳,黄可可,梁瑞[4](2011)在《浊沸石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热力学计算,探讨了浊沸石在不同成岩流体中溶解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①浊沸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ΔG)在埋藏成岩条件下都小于0,因此浊沸石溶解反应在埋藏成岩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自行发生;②浊沸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ΔG)与埋藏深度呈正相关,深埋藏条件下的浊沸石溶解反应趋势弱于浅埋藏或地表条件;③在较高的PCO2条件、酸性环境、流体中Ca2+被移走、存在大量K+的情况下,浊沸石容易溶解形成次生孔隙;④浊沸石溶解反应具有减体积效应,其中在K+存在的流体中,Lm-Ill反应的体积减少最多,同时该反应消耗了K+,克服了钾长石溶解的动力学障碍,使得更多的钾长石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因此,浊沸石溶解生成伊利石和石英有利于储层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1年02期)

黄可可,黄思静,佟宏鹏,刘丽红[5](2009)在《长石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及其在碎屑岩储层研究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反应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增量的计算,探讨了长石的3种端元组成(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溶解生成高岭石、伊利石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在成岩过程中均可以自发地向高岭石、伊利石转化。在长石的这3种类型中,钙长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最低,并明显具有正的温度效应,说明钙长石最不稳定且在低温条件下更易溶解;钾长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最高,并具有较大的负的温度效应,说明钾长石稳定性较高且在埋藏成岩条件下更易溶解;钠长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中等,受温度影响不大,但温度升高时其稳定性仍有所下降。与温度相比,压力对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几乎没有影响。因此,砂岩中的次生孔隙,尤其是埋藏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应与钾长石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钠长石,但其可能受到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反应的缓冲,在埋藏成岩条件下溶解较为困难,并可能造成斜长石的钠长石化或自生钠长石的沉淀。(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09年04期)

吴玉龙,苏雪丽,米镇涛,张香文,任永利[6](2007)在《丙烯在醇类溶液中的溶解过程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静态法测定了温度为30~60℃,压力为0.3~0.9 MPa时丙烯在醇水质量比分别为7∶3、8∶2、9∶1及1∶0的甲醇、异丙醇和仲丁醇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数据。比较了丙烯在这3种醇水溶液(相同浓度)中的溶解度大小:仲丁醇>异丙醇>甲醇。此外,醇水溶液中醇的含量越大,丙烯的溶解度就越大。计算了丙烯在甲醇、异丙醇、仲丁醇叁种醇水溶液中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函数值,主要是溶解焓和溶解熵,醇溶液浓度的增加对溶解焓的影响大于溶解熵。从溶解热力学函数、溶解度参数、缔合溶液的空腔假说等方面探讨了3种醇溶剂中溶解度差异的原因,解释了一些相关的溶解现象。丙烯溶解度关联的偏差及溶解度随醇浓度变化的“S”形曲线是由于醇水溶液明显偏离理想溶液所致。(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张萌,黄思静,王麒翔,李剑,闻少华[7](2006)在《碎屑岩成岩过程中各种造岩矿物溶解特征的热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温压条件下,与碎屑岩在成岩过程中各种造岩矿物溶解相关的7个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增量(ΔG)和平衡常数(K)的计算结果说明:各种造岩矿物(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以及铁镁暗色矿物中的辉石、角闪石等)在成岩过程中的稳定性都较弱、抗溶蚀能力不高;铁镁暗色矿物和中-基性斜长石在碎屑岩的成岩条件酸性介质中,比酸性斜长石和碱性长石更易发生溶解形成次生溶蚀孔隙,为油气的储集和运移提供空间和通道.(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06年02期)

王璟琳[8](2002)在《典型离子化合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热力学循环及有关热力学量的数据 ,计算出离子化合物溶解过程的热效应、水合焓和晶格焓等热力学量的变化 ,且计算结果和实验值相比相对误差较小 ;也讨论了溶解焓的变化与水合焓及离子半径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刘朝辉,杨天足,宾万达,潘朝群,李维群[9](1999)在《草酸还原金过程中草酸铜的形成及溶解热力学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Cu2 + C2O2 -4 H2O 体系及Cu2 + C2 O2 -4 Cl- H2O 体系中铜离子各物种的分布特点及溶解度变化规律,并研究了pH 值、总草酸浓度、总盐酸浓度对铜离子各物种分布特点及溶解度变化规律的影响;探讨了草酸从氯化分金液中还原金的最佳条件(本文来源于《湿法冶金》期刊1999年03期)

李希明,柯家骏[10](1989)在《含砷金矿湿法脱砷过程的热力学分析(Ⅰ)——五价砷溶解—沉淀平衡的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文献报导的热力学数据,采用同时平衡原理编写电算程序.针对湿法处理含砷金矿过程中砷的脱除问题,对 Ca-As(V)-H_2O 系和 Fe(Ⅲ)-As(Ⅴ)-H_2O 系在25℃下的最佳脱砷条件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并探讨了砷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PH值以及金属离子浓度对脱砷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冶金》期刊1989年02期)

溶解过程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铌钽矿中铌的溶出率,研究了Nb_2O_5在硫酸中的溶解、反应过程以及酸溶解的热力学条件。利用物量守恒原理计算了整个实验过程中Nb和S的物质流,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X射线电子衍射(XRD)等检测手段,确定了Nb_2O_5在硫酸溶液中的溶解及反应过程和最终产物;利用高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硫酸溶解Nb_2O_5的热效应,对溶解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确定了硫酸溶解Nb_2O_5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解过程热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滕辉.矿物溶解过程中表面侵蚀坑形成的热力学控制机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何起,孙映,李秋菊.Nb_2O_5在硫酸中的溶解过程及热力学计算[J].有色金属工程.2018

[3].陈一博.LaCoO_3的基础热力学数据及酸溶解过程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

[4].张雪花,黄思静,兰叶芳,黄可可,梁瑞.浊沸石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及地质意义[J].岩性油气藏.2011

[5].黄可可,黄思静,佟宏鹏,刘丽红.长石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及其在碎屑岩储层研究中的意义[J].地质通报.2009

[6].吴玉龙,苏雪丽,米镇涛,张香文,任永利.丙烯在醇类溶液中的溶解过程热力学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

[7].张萌,黄思静,王麒翔,李剑,闻少华.碎屑岩成岩过程中各种造岩矿物溶解特征的热力学模型[J].新疆地质.2006

[8].王璟琳.典型离子化合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量变化[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9].刘朝辉,杨天足,宾万达,潘朝群,李维群.草酸还原金过程中草酸铜的形成及溶解热力学平衡[J].湿法冶金.1999

[10].李希明,柯家骏.含砷金矿湿法脱砷过程的热力学分析(Ⅰ)——五价砷溶解—沉淀平衡的热力学计算[J].化工冶金.1989

标签:;  ;  ;  ;  

溶解过程热力学论文-滕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