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

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

论文摘要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他的思想和创作自十九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多维的,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系统梳理与总结卢梭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多维影响在文学中的体现,考察影响发生的根源、途径和事实,并探寻接受过程中变异现象的存在及原因。首先是政治领域。论文的第一章主要考察19世纪末卢梭《民约论》传入中国的途径,描述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卢梭形象,结合近代历史文化语境,探究其被神化、本土化和工具化的原因。梁启超可以看作是接受卢梭政治思想影响的典型代表,他不但把卢梭的政治思想介绍到中国,还在诗文中对卢梭大加赞美。近代文学中的卢梭形象一方面说明了卢梭对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强大影响,另一方面,近代文学中卢梭形象神化、工具化、本土化的特点则是中国近代庸俗主义、激进主义、功利主义、意图伦理等思想倾向的有力证明。其次是教育领域。论文的第二章主要考察19世纪末、20世纪初卢梭《爱弥儿》传入中国的途径,探究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中国近现代作家产生影响的原因及影响的具体表现。梁启超、鲁迅、周作人、老舍都是接受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他们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与中国近现代的启蒙大业有机融合,主张教育应尊重儿童,顺其自然,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对传统的封建教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有力的批判,他们的作品深刻地体现出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印记。第三是文学领域。卢梭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崇尚自然、推崇感情、强调个性自由、张扬自我的特点对中国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亦起到重要影响。论文的第三章即主要考察卢梭与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阐述卢梭《忏悔录》、《新爱洛伊丝》对鲁迅、郁达夫、郭沫若、冯沅君等现代作家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的影响,并从文献发生学的角度考察和探寻梁实秋坚守白璧德人文主义、反对卢梭浪漫主义的心理动因。卢梭还对中国现代作家的精神结构、思想意识产生重大影响。论文的第四章主要通过对西方忏悔意识流变的梳理和对中国现代作家忏悔意识成因的分析,探寻中国现代作家忏悔意识的主要来源及“忏悔话语”的文本特征,阐述卢梭《忏悔录》对中国现代作家忏悔意识的影响和这一影响的变异性。通过对鲁迅、郁达夫、朱自清等作家文本的症候式分析,阐明“五四”一代作家忏悔意识中“历史中间物”复杂矛盾的精神特质。卢梭与女性文学的关系也十分复杂。论文的第五章主要阐述卢梭与西方女性主义及中国近现代文学中贤妻良母主义论争的关系,通过剖析冰心、陈衡哲、凌叔华等“五四”女作家笔下的新贤妻良母形象及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围城”主题,阐明卢梭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复杂影响。毋庸置疑,卢梭的“天赋人权”主张为西方早期女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点,同时他的贤妻良母主义的女性观和女子教育观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卢梭形象
  • 第二章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与中国近现代文学
  • 第一节 《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
  • 第二节 鲁迅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 第三节 周作人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 第四节 老舍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 第三章 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 第一节 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 第二节 梁实秋反卢梭的心理动因
  • 第四章 卢梭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忏悔意识
  • 第一节 卢梭:中国现代作家“忏悔”的精神导师
  • 第二节 无爱的辩解:鲁迅《伤逝》中的忏悔意识
  • 第三节 “颓废后的守礼”:郁达夫《秋柳》中的忏悔意识
  • 第四节 在诱惑与排拒之间: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忏悔意识
  • 第五章 卢梭与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
  • 第一节 卢梭与西方女性主义
  • 第二节 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贤妻良母主义论争
  • 第三节 卢梭与“五四”女作家笔下的新贤妻良母形象
  • 第四节 卢梭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围城”主题
  • 第六章 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体式
  • 第一节 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
  • 第二节 卢梭与中国现代“独语”散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避瘟、祛魅与隔离疗法——西方近现代文学中的瘟疫书写[J]. 名作欣赏 2020(22)
    • [2].《日本近现代文学品读》的在线课堂初探[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10)
    • [3].从近现代文学革新看传统的转化和发展[J]. 江汉论坛 2018(06)
    • [4].种族民族主义与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种族话语[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1)
    • [5].韩国的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动向[J]. 外国文学研究 2015(03)
    • [6].摩洛哥近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浅析[J]. 青年文学家 2019(17)
    • [7].浅析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J]. 东西南北 2018(14)
    • [8].近现代文学期刊研究的重大收获——评刘增人等编著《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J]. 上海鲁迅研究 2016(04)
    • [9].浅析泰戈尔与沈从文神性思想的形成[J]. 北方文学 2017(23)
    • [10].中国与周边:中韩近现代文学交流的历史转型与价值重建——兼论韩国近现代文学的主体性与现代性建构[J]. 中国比较文学 2020(01)
    • [11].史料方法范式——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03)
    • [12].试论寒山拾得对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影响[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8(12)
    • [13].病理学视域下的日本近现代文学疾病叙事研究[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9(01)
    • [14].明代公安派对近现代文学的影响[J]. 牡丹 2017(36)
    • [15].浅析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寻根意识[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07)
    • [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6)“中韩近现代文学交流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简介[J]. 东疆学刊 2017(02)
    • [17].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陌生化现象认知诗学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3(14)
    • [18].论晚清报载征文广告对近现代文学制度的建构[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9].拂去历史的尘埃,打捞“主义”话语的记忆——评张全之教授著《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无政府主义思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02)
    • [20].大连的都市文化与日本近现代文学[J]. 学术交流 2011(04)
    • [21].日本近现代文学史的年代再划分问题探析[J]. 作家 2010(24)
    • [22].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雪文化——以《春雪》、《雪国》、《一片雪》为考察中心[J]. 丝绸之路 2013(16)
    • [23].法国文学成就根源及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J]. 大众文艺 2018(05)
    • [24].法国文学成就根源及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J]. 艺术科技 2015(02)
    • [25].日本民族精神对日本近现代文学形成的影响[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7)
    • [26].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名翻译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24)
    • [27].租界文化:解读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关键词——评李永东《租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学》[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3(02)
    • [28].近现代文学大众化话语的发生与衍化[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9].走在街上的女性——近现代文学中的街道与都市女性形象[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4)
    • [30].特殊的文化时空与创造性的文学研究——评李永东《租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学》[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标签:;  ;  ;  ;  ;  ;  ;  ;  

    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