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情绪被心理学研究者们公认为会对人类的决策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旦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和当前目标要求的行为之间出现分歧,个体就需要对情绪进行调节。迄今为止,情绪调节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其有目的、有意识的形式之上,对无意识、无需主观努力的自动情绪调节研究不足。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情绪调节领域的研究与自动化领域,尤其是自动化目标寻求的研究相结合,采用主观报告、生物反馈仪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等技术,探讨无意识情绪调节对大学生情绪反应的影响作用。研究共包含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资料的综述部分。首先对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策略、无意识目标等相关定义、理论、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归纳和整理,着重对有意识情绪调节策略和无意识情绪调节策略的含义、研究现状及其与情绪反应的关系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在第二部分对现有研究的局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实践意义和研究假设。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三项研究。研究一采用实验室实验法,考察目标性意图和执行性意图在有意识情绪调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表达抑制与执行性意图结合之后,在意识层面能有效下调个体在厌恶情境下的主观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同时证明了执行性意图较目标性意图而言在有意识情绪调节中更为有效。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采用有意识(与执行性意图相结合)和无意识(句子整理任务)启动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无意识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情绪反应的调整,并将其与有意识情绪调节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无意识层面上进行的情绪调节与意识层面上进行的情绪调节同样有效,无意识启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能获得具有适应性的情绪性结果,能有效下调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无意识表达抑制在对负性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下调方面优于有意识层面,无意识认知重评在对生理反应下调方面优于有意识层面。研究三在前两个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无意识启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的个体在被动观看情绪性图片时P1和LPP随时间变化出现的特点。研究表明,在无意识条件下启动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早期视觉注意和知觉加工阶段就会对皮质电反应产生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早期视觉加工阶段,启动无意识表达抑制策略会减少顶区和枕区对情绪刺激(尤其是负性刺激)的加工程度,形成无意识认知重评的个体在顶区对情绪刺激的加工程度也较浅,表现为P1波幅的显著下调。在后期更为高级的视觉加工阶段,在无意识条件下启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会使个体LPP的波幅出现降低,表明两种策略在无意识层面上能有效调节个体对动机性关联的刺激方面进行注意和知觉加工。按照调节作用的发生时间来看,无意识表达抑制要稍早于无意识认知重评。无意识情绪调节加工可能更多地发生在顶区和枕区。个体在顶区和枕区的P1潜伏期要显著快于额区,晚正电位也首先表现在顶枕区域。此外,在情绪性刺激呈现之后的一段时间内(450ms以内),个体在视觉皮层的注意和知觉加工呈现出情绪性和非情绪性差异,表现在负性刺激下P1和LPP波幅的显著增长。但随着时间的展开,上述差异逐渐消失。第四、五、六部分在三项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研究的结论,对无意识情绪调节对情绪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要探讨了无意识情绪调节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它与有意识情绪调节在调整情绪反应方面的比较,以及可能与无意识情绪调节有关的脑区等问题。同时,对本研究中存在的局限进行了反思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2~3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研究[J]. 幼儿教育 2020(Z6)
- [2].中职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业适应的关系[J]. 现代交际 2020(06)
- [3].3~5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类型倾向与执行功能的关系[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07)
- [4].家庭嘈杂度对4~6岁留守和流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10)
- [5].高职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6].焦虑、抑郁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关系的元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5)
- [7].情绪调节策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困扰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 心理研究 2016(06)
- [8].高中生自我和谐情绪调节策略和同伴交往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11)
- [9].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广州市某区幼儿园为例[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7(01)
- [10].依恋类型与学步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 [11].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对人际困扰与手机成瘾作用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18)
- [12].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 中国健康教育 2016(03)
- [13].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J]. 心理研究 2016(04)
- [14].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自伤行为:体验回避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10)
- [15].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卑感影响的比较[J]. 卫生研究 2016(05)
- [16].人际自立特质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作用的纵向研究[J]. 心理科学 2015(01)
- [17].智障儿童与普通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比较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7)
- [18].临考前的心理调节策略[J]. 考试与招生 2020(Z1)
- [19].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4)
- [20].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25)
- [21].例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策略[J]. 考试周刊 2016(A4)
- [22].老年人情绪调节策略[J]. 中老年保健 2017(01)
- [23].亲子关系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J]. 幼儿教育 2017(Z6)
- [24].职业高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关系[J]. 青年与社会 2014(01)
- [25].小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策略[J]. 吉林教育 2012(Z1)
- [26].老年抑郁患者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23)
- [27].隔代抚养幼儿祖孙依恋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 现代交际 2017(18)
- [28].高中生日常情绪体验及调节策略研究[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29].情绪及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3)
- [30].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与5~6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J]. 学前教育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