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的经济特质与二元劳动力市场 ——上海的实证分析

“全球城市”的经济特质与二元劳动力市场 ——上海的实证分析

论文摘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地域联系及其空间结构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随着金融业等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向世界主要城市集中,“全球城市”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重要单元。作为目前阶段城市发展的最高等级,“全球城市”理论模型的提出是以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级大城市作为原型。在“全球城市”的概念提出以后,不少学者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企图论证“全球城市”理论模型的普遍性。在此过程中,有关“全球城市”的经济特质与劳动力市场、社会结构的“极化”或“专业化”、市场因素与政府管制的作用等问题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全球城市”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全球城市”的经济特质以及“全球城市”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前者是“全球城市”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后者则是全球城市特殊的社会结构。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以上海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对崛起中的“全球城市”——上海的经济特质与二元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现将论文内容提要如下:(一)“全球城市”的崛起与20世纪下半叶全球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全球城市”与一般城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控制和支配世界经济运行的关键城市,因此高级的生产者服务业是“全球城市”最重要的产业;在“全球城市”内部,与高级的生产者服务业同时存在的,还有大量低等级的“非正规部门”。高级的生产者服务业和低等级的非正规部门共同构成了“全球城市”具有标志性的经济特征。(二)“全球城市”外来劳动力和本地劳动力在就业部门、收入结构等方面的差距,使得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明显分割为特征鲜明的本地劳动力市场和外来劳动力市场,两者共同促成“全球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全球城市”社会结构是否出现二元分化(或者称为“极化”)一直是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需要从国家发展形态以及政府管制的角度去研究上述问题,特别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特征与政府管制安排已经成为理解和解释“全球城市”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视角。(三)上海是中国内地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并且是全球资本在国内的集聚盆地。上海金融业的发展虽然历经波折,但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前途和潜力不容小觑。上海正在迈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上海的非正规就业也具有相当的规模,外来劳动力是其中的主体。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层级中的排名一直在上升,意味着上海与其他“全球城市”的联接强度日益紧密。(四)上海作为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市场因素与政府因素在塑造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中几乎发挥同等的作用。特别是户籍因素,成为影响上海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主要原因。上海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在职业构成、行业构成和收入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人力资本不能完全解释这种差异,歧视性的管制政策是形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新加坡、香港、台北等“全球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比较,可以发现城市政府对外来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性管制是东亚“全球城市”的共性特点。(五)上海中心城区二元劳动力市场、中心城区整体劳动力市场以及上海城市整体劳动力市场对应的职业结构变化、收入结构变化各不相同,有些符合“全球城市”劳动力市场“极化”的理论,但有些表现出向“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新加坡、香港、台北等东亚“全球城市”本地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构成变化与“全球城市”理论有关社会极化的预测并不一致,但收入分布都呈现“极化”趋势,与上海的情况大致相同。(六)“全球城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反映的是城市产业转型以及政府管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城市内部不同社会群体居住或活动的空间差异。上海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分异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上海整体劳动力市场、外来劳动力市场内部不同职业人群的空间分异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也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转移密切相关。上海社会空间是在传统因素和现代因子的双重夹击中重新塑造。“全球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直接后果是形成居住隔离和居住集聚。混合居住模式或许是解决空间分异与隔离的有效措施,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相关概念辨析
  • 1.2.1 有关城市描述术语
  • 1.2.2 巨型城市与"世界城市"
  • 1.2.3 "全球城市"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 理论研究
  • 第二章 "全球城市"的经济特质
  • 2.1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 2.1.1 全球化与新经济形态
  • 2.1.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
  • 2.1.3 "时空压缩"体验与"流动空间"理论
  • 2.2 新国际劳动分工与全球产业的空间调整
  • 2.2.1 劳动分工的转换与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特征
  • 2.2.2 外国直接投资作用下的全球产业空间调整
  • 2.3 "全球城市"的区位特征与等级位序
  • 2.3.1 "全球城市"的区位特征
  • 2.3.2 "全球城市"的等级位序
  • 2.4 "全球城市"的生产者服务业与非正规部门
  • 2.4.1 生产者服务业
  • 2.4.2 非正规部门
  • 第三章 "全球城市"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 3.1 "全球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 3.1.1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二元劳动力市场
  • 3.1.2 "全球城市"的外来移民
  • 3.2 "全球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结构
  • 3.2.1 "全球城市"产业结构与职业构成的变化
  • 3.2.2 "全球城市"收入结构与社会空间的变化
  • 3.2.3 社会"极化"与"专业化"
  • 3.3 "全球城市"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与政府角色的关系
  • 实证分析
  • 第四章 上海成为"全球城市"的经济特质
  • 4.1 上海成为"全球城市"的实力基础
  • 4.1.1 中国内地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
  • 4.1.2 全球资本的汇聚节点
  • 4.2 上海的生产者服务业
  • 4.2.1 金融业的发展与国际化的趋势
  • 4.2.2 其他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与集聚
  • 4.3 上海的非正规部门
  • 4.4 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层级中的位置
  • 第五章 上海二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差异
  • 5.1 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 5.1.1 户籍归属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 5.1.2 外来劳动力及其制度性歧视
  • 5.1.3 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概况
  • 5.2 二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
  • 5.2.1 二元劳动力市场的职业结构
  • 5.2.2 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产业(行业)结构
  • 5.2.3 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收入结构
  • 5.3 二元劳动力市场的职业配置及其解释
  • 5.3.1 二元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构成差异
  • 5.3.2 教育因素解释职业构成差异
  • 5.3.3 制度因素解释职业构成差异
  • 5.4 劳动力市场管制的比较研究:新加坡、香港、台北
  • 5.4.1 管制背景与实施政策
  • 5.4.2 外来劳力的数量变化
  • 5.4.3 共同特征与互相竞争
  • 第六章 上海二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
  • 6.1 劳动力市场职业分层依据
  • 6.2 中心城区二元劳动力市场对应的结构变化
  • 6.2.1 本地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变化
  • 6.2.2 外来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变化
  • 6.2.3 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收入结构比较
  • 6.3 中心城区整体劳动力市场对应的结构变化
  • 6.4 上海城市整体劳动力市场对应的结构变化
  • 6.4.1 上海城市整体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构成变化
  • 6.4.2 上海城市整体劳动力市场的收入构成变化
  • 6.5 上海与新加坡、香港、台北社会结构变化的对照
  • 第七章 上海二元劳动力市场的社会空间分异
  • 7.1 "社会空间"与"社会空间辩证法"
  • 7.2 社会空间分异与社会空间极化
  • 7.3 二元劳动力市场的社会空间分异
  • 7.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7.3.2 上海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异
  • 7.3.3 上海整体劳动力市场职业构成的空间分异
  • 7.3.4 上海外来劳动力市场职业构成的空间分异
  • 7.4 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原因与社会后果
  • 7.4.1 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原因
  • 7.4.2 社会空间分异的社会后果
  • 7.5 社会空间分异的应对选择
  •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球城市”及其文化研究[J]. 南方论丛 2010(01)
    • [2].全球城市竞争力中的福建阵营[J]. 福建轻纺 2019(12)
    • [3].全球城市建设中的民间外交[J]. 对外传播 2020(05)
    • [4].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文化路径与策略[J]. 科学发展 2018(12)
    • [5].全球城市简史[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8(11)
    • [6].纽约建设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的经验及启示[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9(01)
    • [7].全球城市的可负担住房政策分析及对上海的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 2019(02)
    • [8].网络社会视域下的全球城市理论反思与重构[J]. 探索与争鸣 2019(05)
    • [9].全球城市转型之问[J]. 探索与争鸣 2019(03)
    • [10].“全球城市”的概念差异和发展逻辑[J]. 探索与争鸣 2019(03)
    • [11].3.0升级版:全球城市的双元竞争力概念模型[J]. 探索与争鸣 2019(03)
    • [12].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新视野、新思维、新责任——以上海为例[J]. 探索与争鸣 2019(03)
    • [13].全球城市的活力机制和原点动力[J]. 探索与争鸣 2019(03)
    • [1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19)》[J]. 城市规划通讯 2019(22)
    • [15].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路径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 2017(S1)
    • [16].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与非核心功能研究[J]. 科学发展 2018(01)
    • [17].深圳: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8(02)
    • [18].《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全球城市》为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学理依据[J]. 学术月刊 2018(04)
    • [19].21世纪全球城市理论与实践的迭代[J]. 城市规划学刊 2018(01)
    • [20].《2018全球城市报告》出炉[J]. 上海城市规划 2018(03)
    • [21].国外学者对全球城市理论的研究述评[J]. 国外社会科学 2018(05)
    • [22].上海全球城市的社会架构、文化融合与社会和谐[J]. 科学发展 2016(12)
    • [23].香港战略规划要点及对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之借鉴[J]. 科学发展 2016(12)
    • [24].上海构建全球城市软环境与硬环境保障力研究[J]. 城市 2016(12)
    • [25].关于全球城市[J]. 中国工程咨询 2016(09)
    • [26].卓越的全球城市与一流的公交都市[J]. 交通与港航 2016(06)
    • [27].全球城市宜居性评价及发展趋势预测——以上海市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8].广州迈向全球城市的文化思考[J]. 人民之声 2017(07)
    • [29].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短板”问题研究[J]. 科学发展 2017(09)
    • [30].全球城市的流动性与社会治理[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标签:;  ;  ;  ;  ;  ;  ;  

    “全球城市”的经济特质与二元劳动力市场 ——上海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