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古籍论文-陈波先

汉语古籍论文-陈波先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古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大词典,埤雅,书证

汉语古籍论文文献综述

陈波先[1](2019)在《《汉语大词典》引用古籍书证应避免的问题——以引《埤雅》书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大词典》在引用古籍书证的准确性方面堪称上乘。但由于《汉语大词典》篇幅浩瀚,编纂人员众多,难免在引用古籍书证时出现讹误,文章以《汉语大词典》引《埤雅》书证为例,论析了《汉语大词典》引用古籍书证应避免的五个问题。(本文来源于《励耘语言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周春艳[2](2018)在《《九辩》乃“汉人的作品”说驳议——兼论“用汉语词汇史鉴定古籍时代”之适用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九辩》之作者,就《楚辞》之成书体例考察,其为宋玉无疑,其他说法本无再行研讨之必要。然自孙楷第后,近来何金松运用汉语词汇史鉴定古籍时代之法考察"屈作"及"疑屈作"《九辩》,重申"汉代作者说"。但就古籍保存及地域差异、作家身份及文体差异与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叁大角度考察可知,此法适用度已被过度放大。"汉代作者说"无以成立;何先生以此法所考的结果,几均存在着进一步商榷之空间。(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卢晓敏,魏德胜[3](2017)在《从《语言自迩集》看《中国古籍总目》着录清末汉语教科书的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籍总目》着录《语言自迩集》的信息存在作者姓名不详、卷数不准确、馆藏信息欠缺叁个问题。本文在增补《语言自迩集》馆藏信息的同时,针对这一类书籍的收录情况,作出思考。(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7年04期)

盛莉[4](2016)在《传统与未来之间:构筑“古籍电子文献目录学”之路——评张叁夕、毛建军《汉语古籍电子文献知见录》》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知识文化的研究传播领域也处处伴随着数字革命。中国古典文献成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开发对象。从传统汉语古籍的数字化检索到汉语古籍的人工智能开发,汉语古籍电子文献的制作应用日趋专业化、学科化。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地研发机构、高校、图书馆制作的重要汉语古籍电子产品约有二百七十(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6年12期)

陈平[5](2016)在《论武夷山地方古籍整理与“古代汉语”教学的融合——以武夷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之一,其文化源远流长,古籍文献丰富。作为武夷山地方高校的武夷学院,在"古代汉语"课程中,应将武夷山地方文献材料嵌入课堂教学,并将这些文献的整理作为该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内容。这不仅对"古代汉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来源于《武夷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都媛,陈吉荣[6](2015)在《试析关联理论对汉语古籍英译的影响——以《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理论视域下的语言交际活动是一种按照某种思维规律进行推理、寻找关联的认知活动。翻译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间接交际活动:原文作者、译者、译语读者叁者之间相互构成交际关系。关联理论对翻译有着强有力的解释和指导作用,在进行翻译活动的过程中,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关联关系,这些关联对翻译有着影响和制约作用,不同的译者对同一本作品的翻译会得到不同的译本,比如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的两个英译本中西方译者在同一作品进行翻译时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云南开放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朱城,黄高飞[7](2015)在《古籍注疏与《汉语大字典》释义疏误举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大字典》中古注的释义条目存在注疏意图把握失误、注疏文字理解失误、注疏材料引用失误等情况。为此,编者在建项释义时,需要结合注疏所在的原文文意,准确地将夹杂在注文里、蕴含在句意中、组合在语词间的字义信息钩稽、提取出来,使之成为可信可靠的释义素材;编写历时性大型语文字典,除了关注古籍原典里古今语言文字之殊外,还要充分重视古注同今语间存在的诸多不尽相同的地方,从而正确地对注疏材料加以转换,合理地进行再度诠释,以保证建项释义的质量;应选准选好训释材料,甄别核实引用注文,防止古注材料取舍不当乃至引用错谬。(本文来源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朱城[8](2015)在《古籍注疏与《汉语大字典》(修订版)释义疏误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大字典》(修订版)在建项释义中,时有因误解误用古注材料而影响质量的问题,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文章对此进行考察辨析,提出改进意见。共涉及有关条目20条。所议内容大致分为所引古注存在瑕疵、引用处理古注疏失两个部分。(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朱城,侯昌硕[9](2014)在《古籍注疏与《汉语大字典》释义疏误补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大字典》在借鉴、利用古注材料建项释义方面着力甚勤,成效显着,然百密之疏在所难免。文章从其第二版第一卷中选取或有疏误的条目略陈管见,大致分为叁个部分:一是误解误用古注释义,包括对古注理解或引用有误,对古注瑕疵未予甄别,对古注实际含义认识不清;二是沿用古注单字释义,其中有的属临时义不宜立项,有的意义欠明确易引起歧解;叁是依据孤例古注释义,致使义项内容单薄,不具概括性。(本文来源于《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段逸山[10](2014)在《《汉语大词典》失察举隅——兼说辞书编纂宜关注中医古籍》一文中研究指出例举《汉语大词典》的失察处:失收词目;义项欠全;义项与书证不合;书证时代滞后;文句差错,包括误断、误录、误字。究其原因,皆由忽略古代医书所致,建议修订时宜多关注中医古籍。(本文来源于《中医文献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汉语古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九辩》之作者,就《楚辞》之成书体例考察,其为宋玉无疑,其他说法本无再行研讨之必要。然自孙楷第后,近来何金松运用汉语词汇史鉴定古籍时代之法考察"屈作"及"疑屈作"《九辩》,重申"汉代作者说"。但就古籍保存及地域差异、作家身份及文体差异与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叁大角度考察可知,此法适用度已被过度放大。"汉代作者说"无以成立;何先生以此法所考的结果,几均存在着进一步商榷之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古籍论文参考文献

[1].陈波先.《汉语大词典》引用古籍书证应避免的问题——以引《埤雅》书证为例[J].励耘语言学刊.2019

[2].周春艳.《九辩》乃“汉人的作品”说驳议——兼论“用汉语词汇史鉴定古籍时代”之适用度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卢晓敏,魏德胜.从《语言自迩集》看《中国古籍总目》着录清末汉语教科书的状况[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

[4].盛莉.传统与未来之间:构筑“古籍电子文献目录学”之路——评张叁夕、毛建军《汉语古籍电子文献知见录》[J].文艺评论.2016

[5].陈平.论武夷山地方古籍整理与“古代汉语”教学的融合——以武夷学院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6

[6].都媛,陈吉荣.试析关联理论对汉语古籍英译的影响——以《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5

[7].朱城,黄高飞.古籍注疏与《汉语大字典》释义疏误举例[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

[8].朱城.古籍注疏与《汉语大字典》(修订版)释义疏误再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9].朱城,侯昌硕.古籍注疏与《汉语大字典》释义疏误补议[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

[10].段逸山.《汉语大词典》失察举隅——兼说辞书编纂宜关注中医古籍[J].中医文献杂志.2014

标签:;  ;  ;  

汉语古籍论文-陈波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