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界定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资源的概念特征入手,分析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学理依据和开发策略。第二章对济南市公共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确认其数量、分布以及类型模式,同时将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与国内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西安、洛阳、曲阜进行比较,讨论济南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特征和产业特征。按主题分类法可以把济南市的公共历史文化资源分为八类,并对远古遗址文化、宗教与建筑文化、名泉文化、名士文化、近代商埠文化等五种类型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分析。经与其他城市比较之后,认为济南的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特点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考古学证明济南是全国古文化发展脉络最清晰的几个地区之一;二是济南有山、泉、湖、河、城有机结合的独特城市风貌和空间特色;三是古城、商埠东西并列的城市空间布局和独特的商业文化;四是济南的名士文化。由此总结出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文化特征就是大众化、平民化、便于观赏。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特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域性带来的区位优势;二是资源的稀缺性;三是核心资源突出,具有独特性,有利于形成文化品牌。第三章主要对济南公共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若干案例进行研究。都市情景喜剧《泉城人家》、新编京剧《李清照》和《辛弃疾》是近年来济南文化界推出的艺术精品。对三剧进行文化层面的透视和产业考察,发现三剧在文化和艺术上是成功的,但是如果从产业层面考察,特别是在营销策略上则是失败的。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是在2000年左右开始进行开发的,其文化定位与开发定位均有不当之处,可以说朱家峪在追求功利性的摇摆中丧失了文化风貌和特色,已经形成不当开发的局面。济南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完美结合的“案例”应是吴良镛先生2002年提出的方案。吴良镛先生曾就济南历史文化名城和泉城特色风貌带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以“鹊华秋色图”为蓝本,确立济南城市建设的文化主题。在鹊山、华山一带建设“鹊华历史文化公园”,设想南依千佛山、北望临近黄河的鹊、华二山,形成新的轴线,作为城市的“双阙”,重新组织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第四章主要对济南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战略与城市文化竞争力进行研究。指出每一座城市都应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不断丰富城市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找到属于城市自己的文化发展路径,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发展战略,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通过对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的探讨提出济南的文化定位,分析政府对济南城市的区域定位与文化竞争力的培育思路;提出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理念、设想以及文化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对济南市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具体设想如下:对考古、遗址文化传统的开发方式是建造博物馆,来宣传济南的历史文化,教育、影响子孙后代,弘扬民族精神;对宗教文化,将保护性开发和商业性开发结合起来,在市区建设宗教文化广场,在南郊建立佛教文物博物馆,加大南部山区佛教、道教旅游景点建设步伐,把南部山区建设成宗教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开发泉文化,一是通过举办“泉水节”,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二是在华山风景区一带建设“中国百泉风景园”及“济南名泉博物馆”,微缩展示全国百处名泉,剖解济南名泉的文化内涵,三是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展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人家风貌;对名士文化,首先要加强对名士文化的学术研究,展示其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另外在大明湖东拓区域建设“济南名士馆”,在环城公园建“名士园”,在东部新城建设“名士文化广场”或“城市主题公园”,开放名人故居:开发商业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挖掘商埠文化与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与商业价值,二是保护与利用济南近代建筑,开发近代建筑的科技价值、文化内涵,维护城市特色。结语部分则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进一步思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公共历史文化资源论文; 产业开发论文; 济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