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9内核SOC的软硬件协同验证

基于ARM9内核SOC的软硬件协同验证

论文摘要

随着IC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芯片的设计规模越来越大。SOC已经成为当前IC发展的主流方向。SOC在单颗芯片上集成了众多IP以提高设计速度,这使SOC功能的复杂度急剧的提高,同时也给SOC的验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传统的ASIC验证不同,SOC的验证不仅包括了硬件的验证,还包括软件的验证。传统的验证技术已经不能满足SOC验证的需要,在SOC的系统级验证中,要采用软硬件协同验证方法。目前,验证是影响SOC项目开发进度的关键因素,它所需要的时间已经占到整个开发周期的70%左右。因此如何缩短验证时间,提高验证的质量,对缩短SOC芯片的上市时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以一个基于ARM9内核的SOC芯片开发项目为背景。论文首先简单的介绍了SOC的开发流程和传统的IC验证技术,包括功能验证、时序验证、形式验证、物理验证等。接着引出了SOC软硬件协同验证技术,重点讨论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两种软硬件协同验证的方案:基于仿真平台的协同验证和基于FPGA原型的协同验证。然后详细的介绍了待验证项目的SOC的系统架构和片上资源,其中,微处理器ARM9是系统软件和硬件进行交互的中介。本文最后两章详细地讨论上面提到的两种软硬件协同验证方案。在基于仿真平台的协同验证中,首先介绍了SOC的层次化功能验证和目前常用的几种软硬件协同仿真方法;然后重点论述本项目SOC的软硬件协同仿真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仿真平台的设计;最后本文以SPIM模块的协同仿真为例来说明此方案已成功实施。在基于FPGA原型的协同验证中,首先分析了用FPGA实现SOC的原型验证的可行性、目的及挑战;接着介绍了FPGA协同验证中的实用技术,如移植技术、调试技术等;然后重点介绍了本项目FPGA原型验证平台的设计和软硬件协同调试过程;最后本文以UART模块的FPGA验证来说明此方案也已成功实施。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本人已深刻的体会到两种验证方案各自的优缺点,仿真验证易于调试,但速度太慢,而FPGA验证速度够快,但调试不太方便。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会根据不同的验证阶段和验证目标,采用两种方法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的方式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最佳的验证效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SOC 验证技术
  • 2.1 SOC 验证流程
  • 2.2 传统的验证技术
  • 2.2.1 功能仿真技术
  • 2.2.2 时序分析技术
  • 2.2.3 形式化验证技术
  • 2.2.4 物理验证与分析技术
  • 2.3 软硬件协同验证技术
  • 2.3.1 协同验证的定义
  • 2.3.2 协同验证的目的
  • 2.3.3 协同验证的实现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OC 的系统架构和片上资源
  • 3.1 系统架构
  • 3.1.1 处理器
  • 3.1.2 系统总线
  • 3.1.3 存储单元
  • 3.1.4 系统时钟
  • 3.1.5 系统复位
  • 3.2 片上资源
  • 3.2.1 DMA 控制器
  • 3.2.2 中断管理单元
  • 3.2.3 安全控制单元
  • 3.2.4 可测性设计模块
  • 3.2.5 看门狗定时器
  • 3.2.6 通讯接口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仿真平台的协同验证
  • 4.1 SOC 层次化功能验证
  • 4.1.1 模块验证
  • 4.1.2 集成验证
  • 4.1.3 系统验证
  • 4.2 软硬件协同仿真方法的探讨
  • 4.2.1 基于 C 语言建模的协同仿真
  • 4.2.2 基于 RTL 描述的协同仿真
  • 4.2.3 基于编程语言接口的协同仿真
  • 4.2.4 基于 ESL 工具的协同仿真
  • 4.3 软硬件协同仿真系统的组成
  • 4.3.1 硬件设计
  • 4.3.2 软件设计
  • 4.3.3 仿真平台设计
  • 4.4 协同仿真验证实例
  • 4.4.1 SPIM 模块设计介绍
  • 4.4.2 SPIM 模块的协同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FPGA 原型的协同验证
  • 5.1 FPGA 原型验证概述
  • 5.1.1 FPGA 验证的可行性分析
  • 5.1.2 FPGA 验证的目的
  • 5.1.3 FPGA 验证的挑战
  • 5.2 FPGA 原型验证技术的研究
  • 5.2.1 FPGA 原型的设计要点
  • 5.2.2 ASIC 向 FPGA 的移植技术
  • 5.2.3 FPGA 协同验证中调试技术
  • 5.3 FPGA 原型验证平台设计
  • 5.3.1 原型系统的布局
  • 5.3.2 原型系统的实现
  • 5.3.3 FPGA 硬件实现流程
  • 5.3.4 软硬件协同调试与验证
  • 5.4 FPGA 协同验证实例
  • 5.4.1 UART 模块设计介绍
  • 5.4.2 UART 模块的 FPGA 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电力协同仿真设计方法[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01)
    • [2].FPGA设计中软硬件自动协同仿真平台的搭建及验证[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6(03)
    • [3].基于语义互操作的动态协同仿真平台[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4].铁路货车协同仿真分析平台简介[J]. 铁道车辆 2011(11)
    • [5].面向广域网环境的协同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9(01)
    • [6].从协同仿真到精益研发[J]. 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 2009(02)
    • [7].从协同仿真到精益研发[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9(08)
    • [8].从协同仿真到精益研发[J]. 舰船科学技术 2009(04)
    • [9].精益研发之协同仿真[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8(12)
    • [10].精益研发之协同仿真[J]. 舰船科学技术 2008(04)
    • [11].面向车辆滚翻的运动姿态协同仿真环境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9(09)
    • [12].基于云计算协同仿真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13(Z1)
    • [13].用原型系统确保早期协同仿真验证[J]. 电子设计技术 2010(07)
    • [14].基于协同仿真环境的人机界面设计[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9(07)
    • [15].铁路货车协同仿真平台建设[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4(10)
    • [16].协同仿真在机车领域应用的探讨[J]. 科技视界 2013(11)
    • [17].基于ANSYS的协同仿真平台建设方案[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1(16)
    • [18].基于FPGA的软硬件协同仿真加速技术[J]. 中国集成电路 2010(08)
    • [19].复杂产品多学科模型的协同仿真求解算法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09(20)
    • [20].科研开发协同仿真平台在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中的应用[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1(12)
    • [21].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协同仿真分析管理系统研究[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1(06)
    • [22].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携手安世亚太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协同仿真平台[J]. 内燃机与配件 2010(11)
    • [23].复杂机械产品的协同仿真环境数据管理系统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09(11)
    • [24].基于软硬件协同仿真平台的功能仿真测试方法[J]. 电路与系统学报 2008(02)
    • [25].机械产品协同仿真环境及其关键技术[J]. 计算机仿真 2008(07)
    • [26].机械系统协同仿真环境中的统一仿真模型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8(11)
    • [27].基于协同仿真环境的腹撑支杆有限元分析[J]. 机械设计 2010(01)
    • [28].基于System Generator的DDS设计与实现[J]. 现代雷达 2008(02)
    • [29].协同仿真 专业服务——访世冠工程(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京燕[J]. 航空制造技术 2008(14)
    • [30].基于场路协同仿真的机载设备电磁干扰分析[J]. 火控雷达技术 2013(03)

    标签:;  ;  

    基于ARM9内核SOC的软硬件协同验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