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谢丹(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内科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目的探讨在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132例入院的脑血栓患者在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半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66例,用以阿司匹林为主的抗血栓药物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66例,除了进行对照组患者所用的基础治疗外,还配合以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颈动脉IMT指数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显著改善比例数为59%,治疗后平均颈动脉IMT指数为(0.73±0.11)mm,颈动脉斑块面积(1.64±0.16)cm2;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77%,治疗后平均颈动脉IMT指数为(0.56±0.13)mm,颈动脉斑块面积(1.39±0.09)cm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数均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于脑血栓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减小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脑血栓颈动脉斑块他汀类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44-02

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栓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于脑血栓的治疗,通常都会针对抗血小板和调脂治疗进行开展,而他汀类药物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已有文献简要报道[1]。我院统计了2010年9月-2012年9年入院治疗的132例患者,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得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9月-2012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32例患者,经CT、MRI诊断为脑血栓,且成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慢性炎症携带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半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66例,其中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36例,平均年龄(52.8±5.2)岁,病程(4.5±2.5)h,治疗前平均颈动脉IMT指数为(1.1±0.17)mm,颈动脉斑块面积(1.81±0.16)cm2;治疗组患者66例,其中女性患者27例,男性患者39例,平均年龄(54.1±4.8)岁,病程(5.0±2.7)h,治疗前平均颈动脉IMT指数为(1.1±0.17)mm,颈动脉斑块面积(1.81±0.16)cm2。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500ml右旋糖酐,静注液中加入0.5g二磷胆碱,1次/天。服用阿司匹林(300mg/天)、氯吡格雷(50mg/天)及适当抗血小板药物。同时给予患者脑细胞活化剂,预防出血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mg/天)。

1.3评判指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统计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是否有显著性改善,P<0.05即为有效,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为有差异。

2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改善的患者为39例,所占总人数59%,治疗后平均颈动脉IMT指数(0.73±0.11)mm,颈动脉斑块面积(1.64±0.16)cm2;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有效人数为51人,所占总人数77%,治疗后平均颈动脉IMT指数为(0.56±0.13)mm,颈动脉斑块面积(1.39±0.09)cm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所有指数均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

组别有效率IMT(mm)斑块面积(cm2)

对照组59%0.73±0.111.64±0.16

治疗组77%0.56±0.131.39±0.09

3讨论

脑血栓的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密切相关,在以上的基础上一旦发生血压低、血流缓慢的情况,即会有血栓的形成,并粘附在动脉的内膜上[2]。如上面所说,动脉硬化是脑血栓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由于硬化后的动脉官腔变窄且易变得粗糙,在血压变低、血流速度过缓或者血小板聚集等情况下,凝血因子在血管内膜上会促使血栓的形成,造成血管堵塞而血流发生中断,接下来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组织缺血缺氧等而导致的并发症。脑血栓的发生可以出现在脑血管的任意一个地方,但据文献统计[3],血栓较常出现在脑血栓患者的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颈内动脉等相关部位。脑血栓患者患病后大部分表现出神志清醒,但会出现中枢性偏瘫、面瘫等一系列对肢体感觉减退的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呕吐、头疼等,但若患者发生比较严重的血栓,如大脑前中动脉形成大范围的血栓时,患者会因颅内压的升高而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并会同时伴有意识上的障碍[4]。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是作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的还原酶抑制剂,可以竞争性的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并合成相应的限速酶还原酶,以此阻断细胞内的羟甲戊酸代谢途径。服用过他汀类药物之后,患者机体内的胆固醇合成相对减少,因此会对肝细胞膜的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产生反馈性调节,促使受体的数量和活性都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5]。患者使用他汀类药之前,主治医师应在随诊期间关注患者在服药后是否出现过肌肉疼痛或者肌张力改变等症状,并且需检测服药患者的CK值和相应的CKMM值,在正常值的基础上,若出现CK值高于其10倍或以上,应立即停用此类药物并作出相应措施[6]。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比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与阿司匹林的普通治疗发现,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相应控制和减小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治疗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陈杭军,余毅,林雪香.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621.

[2].赵文娟,安中平,王景华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1;51(9):13~15

[3].AmorosoGV,VeldhuisenDJ,TioRA,eta1.Pathophysiolgyofvascularendotheliumandcirculatingplatelets:implicationsforcoronaryrevascularizationandtreatment[J].1ntJCardiol,2001;79(3):265~275

[4].CrouseJR,HarpoldGH,KahlFR,eta1.EvaluationofascoringsystemforextracranialcarotidatherosclerosisextentwithB—modeultrasound.Stroke,1986,17:270—274.

[5].荀小红,赵辉.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消除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4):497

[6].李艳敏,邱会卿,王彦永.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非调脂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2):162

标签:;  ;  ;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