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等黄淮南部地区大豆花叶病毒的株系鉴定及动态变化研究

安徽等黄淮南部地区大豆花叶病毒的株系鉴定及动态变化研究

论文摘要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SMV病样的采集和分类不仅是病毒本身研究的基础,同时也为大豆抗病育种和抗性鉴定提供了依据。SMV存在株系分化,国内外学者已就SMV株系划分、抗源筛选、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定位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SMV株系划分体系上,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套统一的鉴别体系。在我国,王修强等(2003)建立了一套国内统一的SMV株系鉴别体系。在此基础上,王修强、杨雅麟、战勇、郭东全、王延伟、李凯等先后对我国大豆主产区东北、黄淮及南方大豆产区SMV株系组成与分布进行了报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病品种的不断更替,SMV株系因之可能发生变异。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采用同一套鉴别寄主,通过对我国黄淮南部四省市田间SMV病样的大量采集、分离纯化、血清学鉴定、株系鉴别,目的在于明确黄淮南部SMV株系的组成和分布;并针对黄淮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安徽省的SMV株系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我国黄淮南部大豆产区SMV株系的鉴定与分布2010年于大豆开花盛期(SMV发病盛期),在我国黄淮南部4省(安徽北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东部)的大豆产区广泛采集典型SMV症状病样382份,经初步繁殖鉴定、单斑分离纯化和血清学鉴定,得到45个SMV分离物。采用王修强-杨雅麟-战勇(WYZ)等建立的一套鉴别寄主体系(南农1138-2、诱变30、8101、铁丰25、Davis、Buffalo、早熟18、Kwanggyo、齐黄1号、科丰1号)对45个分离物进行鉴定。根据分离物在10个鉴别寄主上的抗感反应,将之归为7组。其中6组为以前报道的株系,分别为SC3、SC7、SC8、SC13、SC17、SC19。发现一个在黄淮南部四省广泛存在的新分离物类群,怀疑为新株系,但还尚待验证,暂时命名为新类群XL-7。检出的7个株系中,新类群XL-7在四个省份都能检测到,且占分离物总数的13.3%。其次是SC7、SC13株系,在三个省份都检测到,分别占分离物总数的28.9%和13.3%。此外,SC19株系虽然只在安徽省检测到,但是SC19占分离物总数的15.6%,因此也是黄淮南部地区(尤其是安徽省)的主要株系。2.安徽省大豆产区SMV株系跟踪调查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来自安徽省的31个SMV分离物,以此来推测安徽省大豆主产区的SMV株系动态变化。本次调查显示安徽省的SMV株系组成比较复杂,包含了SC3、SC7、SC8、SC13、SC17、SC19六个株系以及新类群XL-7,分别占该省SMV分离物总数的12.90%、35.50%、12.90%、3.20%、6.50%、22.60%、6.50%。据前人的报道结果可知,安徽省的流行株系为SC3、SC7和SC8,本研究证实这三个株系仍然是该省的主要株系。另外发现了以前没有在安徽省出现的SC17、SC19以及新类群XL-7,说明株系组成发生了一定变化,应注意对新株系的监测。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植物病毒病
  • 1.1 植物病毒病的发现与危害
  • 1.2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分类及其复杂性
  • 1.3 植物病毒的传播
  • 1.4 植物病毒的鉴定方法
  • 2 大豆花叶病毒
  • 2.1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发现与危害
  • 2.2 SMV的特性与寄主范围
  • 2.3 SMV侵染大豆后的症状
  • 2.4 大豆花叶病毒的株系划分
  • 2.5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传播与流行
  • 2.6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防治
  •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黄淮南部大豆花叶病毒病样的采集
  • 1.2 病样的繁殖及单斑分离
  • 1.3 分离物的血清学检测
  • 1.4 鉴别寄主
  • 2 方法
  • 2.1 SMV病样采集与繁殖方法
  • 2.2 生物学纯化
  • 2.3 清学检测
  • 2.4 株系鉴定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 SMV病样的采集、繁殖与分离纯化结果
  • 2 分离物的血清学检测
  • 3 黄淮南部大豆花叶病毒的株系鉴定与分布
  • 3.1 SMV分离物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
  • 3.2 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归组
  • 3.3 黄淮南部四省SMV株系的组成与分布
  • 4 安徽省大豆主产区SMV株系动态变化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1 结论
  • 1.1 我国黄淮南部地区SMV株系的鉴定及分布
  • 1.2 安徽省大豆主产区SMV株系动态变化
  • 2 讨论
  • 2.1 SMV病样的采集、保存
  • 2.2 SMV病样生物学纯化及血清学鉴定的必要性
  • 2.3 鉴别寄主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田不同株系“三味”辣椒的品质分析与加工特性评价[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5)
    • [2].桂西南地区6个苹婆株系综合性状比较[J]. 西南农业学报 2020(02)
    • [3].不同菠萝蜜株系果实品质分析[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3(03)
    • [4].高温气候筛选抗热茶树新株系“多抗早”初报[J]. 茶业通报 2019(03)
    • [5].不同株系菠萝蜜染色体倍性及基因组大小分析[J]. 果树学报 2015(04)
    • [6].秀丽线虫野生株系和缺氧敏感株系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2(10)
    • [7].六月红早熟芋脱毒组培株系试种初报[J]. 福建农业科技 2012(11)
    • [8].蝴蝶兰抗冷性株系的鉴定与筛选[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05)
    • [9].利用qRT-PCR技术对PVY重组株系的鉴定[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2)
    • [10].高温胁迫对6个高羊茅株系生理指标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1(07)
    • [11].盾叶薯蓣四倍体株系生化指标及有效成分分析[J]. 中药材 2009(06)
    • [12].广西隆林野生茶特异株系选育综述[J]. 福建茶叶 2017(07)
    • [13].盾叶薯蓣辐射株系生化指标及有效成分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07)
    • [14].盐胁迫对2个八棱海棠株系生长与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20(03)
    • [15].24个茶树优良新株系扦插繁殖能力早期鉴定[J]. 茶叶通讯 2017(03)
    • [16].河南PVY高致病性株系的发现及其分子特征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4)
    • [17].不同抗性苜蓿株系叶片感染假盘菌后酶活性的变化[J]. 中国草地学报 2015(03)
    • [18].白花除虫菊同源四倍体株系花期除虫菊酯含量及农艺性状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03)
    • [19].附子不同株系比较试验[J]. 山西农业科学 2019(11)
    • [20].不同株系一年生石斛苗长势及有效成分比较[J]. 中草药 2015(17)
    • [21].重庆市蔬菜检出病毒主要种类及株系[J]. 植物医生 2019(03)
    • [22].水稻白化转基因株系叶绿素合成特性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4)
    • [23].“8004”定向改良新品系的性状分析与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 2019(03)
    • [24].盾叶薯蓣辐射诱变株系生化指标及薯蓣皂苷元含量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23)
    • [25].玉米S_4和S_6代株系遗传变异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1)
    • [26].转TaLEA基因小黑杨株系变异及生长稳定性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02)
    • [27].白花除虫菊四倍体与二倍体株系花粉粒的比较研究(摘要)(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5)
    • [28].马铃薯H-027与陇薯6号和陇薯7号杂种无性株系的细胞学分析[J]. 种子 2015(03)
    • [29].油菜花叶病毒武汉株系基因组全序列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 2008(04)
    • [30].玉米不同株系存放时间对种子胚活力的研究[J]. 天津农林科技 2020(01)

    标签:;  ;  ;  ;  

    安徽等黄淮南部地区大豆花叶病毒的株系鉴定及动态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