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血管局限性异常改变形成瘤样的突起,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为4.05%,未破裂动脉瘤确诊后的破裂率为1%。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有8%-30%患者死于就诊前,若发生再次破裂,死亡率则高达70%。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对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CT血管造影能快速诊断动脉瘤,准确率高。现今,临床治疗动脉瘤以手术为主,主要包括: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和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术。随着医学的进步,将逐渐提高动脉瘤的治愈率。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明确术前手术指征及选择手术术式提供更完善的依据,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82例患者,共检出102个动脉瘤,破裂的动脉瘤为59个,未破裂的动脉瘤43个。记录性别、年龄及病史等,通过CT血管造影扫描获得数据资料,测量出每一个动脉瘤的瘤体长、最大径及瘤颈宽,记录动脉瘤体上是否存在子囊情况,计算出动脉瘤的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位置的动脉瘤破裂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9.186,P<0.05 )。2、82例动脉瘤患者中,女性患者是男性的1.56倍。女性与男性患者动脉瘤破裂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3.612,P<0.05)。3、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的平均最大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u=2.817,P<0.05)。最大径>10mm与最大径<10mm的动脉瘤破裂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343,P<0.05 )。4、破裂组与未破裂动脉瘤的平均瘤体长存在统计学差异(u=4.447, P<0.05);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的平均瘤颈宽并无显著差异(|u|=0.396,P>0.05);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的AR值存在统计学差异(u=5.99, P<0.05)。5、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中子囊的存在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15.175,P<0.05)。结论:1、动脉瘤不同位置的分布是导致破裂的危险因素。2、女性动脉瘤发病率及破裂率均高于男性。3、动脉瘤最大径>10mm的破裂风险高于最大径<10mm的;最大径<10mm的动脉瘤也同样存在着破裂的风险。4、动脉瘤瘤体长越长、AR值越大越容易导致破裂,瘤颈宽不能确定是导致破裂的危险因素之一。5、动脉瘤存在子囊是破裂的高危险因素。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注释表
  • 第1章 绪论
  • 1.1 发病机制
  • 1.1.1 遗传学因素
  • 1.1.2 血流动力学因素
  • 1.1.3 后天获得因素
  • 1.2 临床表现
  • 1.2.1 一般症状
  • 1.2.2 局灶症状
  • 1.2.3 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态
  • 1.2.4 临床分级
  • 1.3 诊断
  • 1.3.1 诊断颅内动脉瘤影像技术的发展史
  • 1.3.2 CTA 在诊断中的优势
  • 1.3.3 CTA 在诊断中存在的不足
  • 1.4 治疗
  • 1.4.1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种类
  • 1.4.2 CTA 在治疗中的价值及术后评估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临床病例
  • 2.1.2 一般资料
  • 2.1.3 临床表现
  • 2.2 使用仪器
  • 2.2.1 仪器
  • 2.2.2 高压注射器及造影剂
  • 2.2.3 CTA 三维图像处理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方法
  • 2.3.2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动脉瘤的部位
  • 3.2 动脉瘤患者的年龄、性别
  • 3.3 动脉瘤的最大径
  • 3.4 动脉瘤的瘤体长、瘤颈宽及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AR)
  • 3.5 动脉瘤的子囊
  • 第4章 讨论
  • 4.1 动脉瘤的生长部位
  • 4.2 动脉瘤患者的年龄、性别
  • 4.3 动脉瘤的最大径分析
  • 4.4 动脉瘤的瘤体长、瘤颈宽及 AR
  • 4.5 动脉瘤的子囊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