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教育论文-岳瑛

女性主义教育论文-岳瑛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主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性别平等,两性差异,学校教育

女性主义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岳瑛[1](2019)在《从女性主义视角谈性别差异带来的学校教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的今天,我们周围仍然存在对女性的歧视。产生的原因多为社会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误解、偏见。在传统的研究中,有关性别差异的研究也多是基于男子的理论,而把女性仅仅当成男性性别的参照现象来加以研究。本文阐述了男女性别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并提出要尊重性别差异,关注两性各自的优势与弱点,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期刊2019年15期)

付梦婷[2](2019)在《近十六年来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历程与现状——基于中国知网相关文献(2001—2016)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论文刊发数量的年代分布、论文选题的主题分布、论文刊发量居前叁位的作者分布、论文刊发量居前五位的期刊分布、论文刊发量居前叁位的机构分布、论文被引频次居前六位、论文被下载频次居前十位的论文分布、论文所涉及研究基金资助情况等八个方面,对"中国知网"收录的2001—2016年间有关女性主义教育论文进行量化统计分析,揭示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近十六年的发展轨迹和当前格局,并对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宏超,吴光远[3](2018)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史——从父权制到自由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教育史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史的缩影。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得出如下结论:18世纪由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自由女性主义信奉理性、公正、机会均等和选择自由,认为是教育方面的机会不均等造成了两性之间在理性上的差异。自由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倡导应在体育训练、设施、服务、比赛参与上都做到男女平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渐传入。在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女子体育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伴随着自由主义与妇女解放的观念深入人心,体育教育观也从单纯的"强国育种"变成了男女平等,女性解放,成为了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形态。(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黄艺[4](2018)在《女性主义视角下高职女大学生性心理与生殖健康教育创新——以义乌某高职院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分析当前高职女大学生性心理与生殖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高职女大学生性心理与生殖健康教育的路径:提倡女生应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作为两性关系主体之一的作用;更加关注女性群体,满足她们女性性别的特殊需求;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教育;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8年06期)

陈辉映[5](2018)在《女性主义范式对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新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传统社会科学探究范式和女性主义理论的诠释,构建女性主义范式,提出女性主义范式对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拓展可以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展开。从认识论来看,体育教师教育研究要回答的是女性是否能够成为"知者"、知识的合法性是否需要依据男性的经验和观察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女性主义范式下的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起点。从方法论来看,在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中要以女性经验为新的实证,以寻求社会改变为新的目的,以对研究主体的反思为新的主题,以多元方法为新的方法,通过女性在体育教师教育中的感受、行为和经验来揭示体育教师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刘亚兰[6](2018)在《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民国女子油画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是中国美术教育的肇始期,短暂的时间里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油画家群体,艺术界、教育界的学术氛围浓厚。在首批负笈海外的艺术家归国后,将日本和西方的美术教育体制引入国内,并在“美育”和新文化的刺激下,各大美术院校开始由传统的美术教育向西式美术教育转型。1919年大学首开“女禁”,女子第一次以大学生的身份进入到正规美术院校研习油画,其中有部分女学生对后来国内的油画发展和油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批女学生有着千差万别的社会身份,但作为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油画女学生,她们是新式油画教学的拓荒者和试验者。在封建陋习和“男权”的压制下,女性长期处于社会边缘化位置,而女学生的出现意味着女性意识的觉醒。本课题就将以中国的第一代参与油画教学的女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生存的社会背景、参与的教育活动和文化身份进行深入的挖掘研究。本课题将“民国女子油画教育”分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阐述了本课题研究价值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民国女子油画教育的国内外环境做出分析,将国内兴起的妇女运动和教育改革作为推动女子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第叁部分,对民国女子油画教育的概况及教学实施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合,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也是创新点;第四部分,是笔者对本课题做出的论点提升和反思;最后是对本课题做出的总结。本课题将研究时间段控制在1919~1937年,主要以历史文献为基础,以历史的发展脉络为主线,结合历史背景因素和女性自身因素对民国早期女子油画教育的萌芽、发展与变革进行梳理,递进式地研究民国的女子油画教育,分析女性主义与民国女子油画教育间的联系,并做出客观的历史评价,以求通过新的视角能为当下油画教学的完善提出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丁艺茹[7](2017)在《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教育的生长点——让中学成为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的摇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作为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的女性现代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生活中频现因女性意识问题引起热议的社会现象。作为有女初长成的中学女生自然也成为这个话题中的主角。作为未来女性的主体,这个群体女性意识的成长无疑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从这个视角来思考和探究阻滞当代中国女性现代化进程的传统、社会、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就会发现只要在我们的中学教育这个苗圃中,在这个有女初长成的时节里埋下现代女性的种子,在全社会的共同浇灌下,不久的将来必会在中国大地上成长出一棵棵现代女性的参天大树。(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7年S1期)

张永霞[8](2017)在《教育研究新视角——女性后结构主义方法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末,女性主义者开始运用后结构主义理论挑战教育话语和实践中僵硬对立的二元等级思维和理性主义科学观,以重建平等、公正、多元并存的教育发展和研究空间。本文通过探讨女性后结构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的核心观念并挖掘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深刻的理论内涵,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对女性后结构主义视角的关注并使我国教育科研的理论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复杂深刻的区域。(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马迎锋[9](2017)在《女性主义教育思潮视角下的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作为西方教育研究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其自由主义女性教育、激进的女性教育、批判的女性主义教育在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中形成了系统性的观点,其教育思潮的核心是关注两性公平的教育。女性主义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在批判传统的"父权制"的基础上,建立较公平的社会准则,彻底动摇"父权制"和以男性为中心的现象,使男女之间能够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下、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平等的适合自身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半月)》期刊2017年08期)

吴智宇[10](2017)在《基于性别平等教育视野的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起源于女性主义运动和社会认同理论的女性主义认同,在西方学界是一个较为活跃的研究主题,但在我国,女性主义认同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相关研究也处于空白阶段。随着女性主义在我国的深入传播和发展,包含大量青年女性在内的女性主义者群体逐渐壮大,女性主义污名化的现象也愈发严重,女性主义认同的研究在此时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高校作为传播先进性别文化的重要阵地,拥有着庞大的青年女性群体即女大学生,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女性主义认同发展对这些女大学生的意义,以及高校的性别平等教育对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的影响,从而为高校更好地传播先进性别文化提出教育层面的适当建议。本研究以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理论为切入点,并结合社会性别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女性主义教育学相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选修某高校性别平等教育课程《性别与社会》的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的价值蕴含以及高校性别平等教育对其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的影响,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1)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的总体水平较好,但并不稳定。其部分阶段在年级这一社会人口学特征上存在显着差异。但在年龄、专业分类、户籍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等社会人口学特征上,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的各阶段均无显着差异。(2)当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义认同发展水平越高时,其事业发展成就动机、外显自尊、学业可能自我就越高;其性别观念越趋于先进;其性别角色认同呈现双性化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女性主义认同发展对女大学生具有积极意义。(3)性别平等教育课程能够对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义认同发展各阶段产生显着的积极影响。并且,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对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的影响程度在部分社会人口学特征上存在差异。(4)性别平等教育课程提高了女大学生对性别平等教育以及女性主义(者)的认识和认可。因此,高校性别平等教育可以成为促进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成为女性主义者去污名化的良好途径。基于以上研究,文章结合相关理论对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叁个层面分析了原因。最后,从这叁个层面的教育入手探讨了促进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发展、传播先进性别文化的路径,提出其中的主要手段是大力发展高校的性别平等教育,并从两个方面给高校性别平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4-30)

女性主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论文刊发数量的年代分布、论文选题的主题分布、论文刊发量居前叁位的作者分布、论文刊发量居前五位的期刊分布、论文刊发量居前叁位的机构分布、论文被引频次居前六位、论文被下载频次居前十位的论文分布、论文所涉及研究基金资助情况等八个方面,对"中国知网"收录的2001—2016年间有关女性主义教育论文进行量化统计分析,揭示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近十六年的发展轨迹和当前格局,并对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主义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岳瑛.从女性主义视角谈性别差异带来的学校教育问题[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

[2].付梦婷.近十六年来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历程与现状——基于中国知网相关文献(2001—2016)的统计分析[J].林区教学.2019

[3].刘宏超,吴光远.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史——从父权制到自由主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

[4].黄艺.女性主义视角下高职女大学生性心理与生殖健康教育创新——以义乌某高职院校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5].陈辉映.女性主义范式对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新拓展[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刘亚兰.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民国女子油画教育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7].丁艺茹.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教育的生长点——让中学成为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的摇篮[J].中国校外教育.2017

[8].张永霞.教育研究新视角——女性后结构主义方法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

[9].马迎锋.女性主义教育思潮视角下的教育机会均等[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

[10].吴智宇.基于性别平等教育视野的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女性主义教育论文-岳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