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代国人接触和学习西学的目的主要是救亡图存,这样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决定了任何一位西方思想家之所以能进入近代国人的视野并成为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因为信奉逆反价值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主观认定他的学说能够解决当时中国日益严峻的国家和社会问题,卢梭当然也不例外。由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的西方思想观念从一开始就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即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接受的是被他们所曲解的西方思想观念,所以我们不能笼统的说卢梭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要问的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所理解的卢梭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以卢梭在中国晚清知识界的政治形象为研究主题,目的是揭示出晚清时期卢梭在中国知识界的命运。晚清时期卢梭在中国知识界的政治形象问题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卢梭政治学说自身的特点与性质;二是晚清时期国人接触卢梭的主要渠道——中江兆民的《民约译解》;三是民权与革命话语的流行。本文首先对本原的卢梭思想进行了考察,从卢梭政治哲学自身入手分析了卢梭被理解成儒者、民权主义者和革命者的原因;其次分析了中江兆民和刘师培所诠释的儒者形象的卢梭及其影响;复次在分析了晚清时期民权话语的中国语义的基础上讨论了民权主义者形象的卢梭及其中国意义;最后讨论了化身为革命象征符号的卢梭。总之,通过这样的论证过程,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宏观的角度概括和总结中国晚清时期卢梭政治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晚清中国知识分子“看”卢梭的特点。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中文摘要Abstract绪论一、 研究意义二、 研究现状梳理(一) 对近代国人如何理解卢梭著作的研究(二) 卢梭著作对近代中国政治影响的研究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一) 研究思路(二) 研究方法四、 主要内容五、 创新与不足第一章 晚清时期卢梭中国形象的理论基础分析:本原卢梭思想的考察一、 人的概念化与政治化——卢梭化身为儒者的理论基础(一) 人性与人本质的区分(二) “政治领域的宗教人伦化”二、 政治正当性的道德诉求:人民主权——卢梭作为民权主义者的理论基础三、 卢梭政治理论的激进性:对古希腊目的论宇宙论的回归——卢梭作为革命者的理论基础(一) 社会契约论兴起的神学背景:邓·司各特的唯意志论(二) 卢梭:人为构建的目的论宇宙论小结第二章 中江兆民和刘师培眼中的卢梭:西洋的儒者一、 《民约译解》中的卢梭:“倡教化抑艺术”的德治主义者(一) 儒学式的人民主权观念(二) 儒学式的“心思自由”论二、 刘师培:纳入儒学传统的《民约论》(一) 清末政教的双重危机:“保种”、“保教”与“保国”(二) 民约的性质(三) “公德”即“公意”小结第三章 晚清民权话语的流行——儒者卢梭化身为民权主义者一、 卢梭民权主义者形象的话语基础:晚清民权话语的中国语义(一) 中文“民权”一词的由来(二) 改良主义的民权话语:“人人有自主之权”(三) 革命主义的民权话语:民权即国民权二、 民权主义者卢梭对于改良派的意义(一) 抨击反民权言论的工具(二) 梁启超眼中的“医国国手”(三) 严复的批判对象三、 民权主义者卢梭对于革命派的意义:由“人民主权”到“主权在民”(一) 民——不知不觉的“阿斗”(二) 自由——秩序与团体凝聚力的丧失(三) 平等的真与假小结第四章 晚清革命话语的激化——民权主义者卢梭化身为革命的象征符号一、 卢梭化身为革命符号的政治心理条件:甲午战争后政治激进主义的形成二、 卢梭化身为革命符号的话语条件之一:中国传统革命政治话语的近代转化(一) 儒家传统革命观念(二) 中西革命观念的相互格义(三) 革命:“天演之公理”三、 卢梭化身为革命符号的话语条件之二:革命话语的广泛流行及彻底胜利(一) 论战之一:法国大革命的是与非(二) 论战之二:政治革命、种族革命与社会革命之相关问题四、 卢梭作为革命符号的象征意义小结第五章 晚清时期卢梭的中国意义一、 晚清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推崇卢梭二、 两种不同价值层次的卢梭三、 中国晚清时期卢梭政治形象的实用主义性质小结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学术成果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卢梭论文; 政治形象论文;
卢梭的中国面孔 ——晚清时期卢梭在中国知识界的政治形象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