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黄芪,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是补益类中药的代表。早先相关的研究多集中黄芪其他活性成分的研究,对蛋白的活性成分研究较少。本研究先对黄芪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然后运用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对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存在形态、基本性质以及药物包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离纯化得到的黄芪目的蛋白经SDS-PAGE测定其蛋白分子量大小为35.5kDa。通过氨基酸组成分析得到蛋白中富含谷氨酸(Glu,11.30%)、丝氨酸(Ser,11.12%)、天门冬氨酸(Asp,8.42%)和亮氨酸(Leu,8.17%),而胱氨酸和色氨酸没有检测出。蛋白N-末端序列测定出其序列为AVXVEKPEVYKX?V,通过同源性分析,蛋白序列与其他已知蛋白序列的同源程度不高,且其他蛋白多来源于微生物,因此认为是一种新型蛋白。利用动态光散射检测分析,研究影响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的条件。跟踪测定pH(3.3-10.3)、温度(60℃、80℃、100℃)、时间(0-120 min)对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的改变,结果显示得出在pH8.3,80℃,加热60 min的条件下该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形成较稳定,表面Zeta电位为-26mV,且粒径分布均一,平均粒径为150.5 nm。并通过Folin-酚法测定游离蛋白的浓度,可知颗粒自组装率为89.6%。此外,使用提纯的黄芪甲苷(AST),以上述黄芪蛋白为载体,制备装载了黄芪甲苷的蛋白纳米颗粒,采用HPLC测定游离的黄芪甲苷浓度,可知其装载率为为35.3%。装载黄芪甲苷后的蛋白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相较于撞在前增加了19nm,且稳定性也有所提高,表面Zeta电位为-26.1 mV。扫描电镜(SEM)下,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多呈现球形或椭圆形,粒径在100 nm~200 nm之间且较为均一,与动态光散射的测定结果一致。测定黄芪蛋白原液、蛋白自组装颗粒、AST-蛋白自组装颗粒在体外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中,黄芪蛋白对MDCK细胞毒性明显,其细胞半致死剂量为112 μg/mL;蛋白颗粒在所有测试浓度下对MDCK细胞、Hep-G2细胞、均无明显毒性作用,仅在最高浓度(250 μg/mL)下对L-02、Caco-2有轻微毒性作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引言1.1 中药黄芪的概述1.1.1 中药黄芪简介1.1.2 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1.1.2.1 黄芪多糖类1.1.2.2 黄芪黄酮类1.1.2.3 黄芪皂苷类1.1.2.4 黄芪蛋白的研究1.1.3 中药黄芪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1.1.3.1 抗肿瘤作用1.1.3.2 保肝作用1.1.3.3 抗病毒作用1.1.3.4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1.3.5 其他药理活性1.1.4 黄芪的临床应用1.1.4.1 呼吸系统疾病1.1.4.2 消化系统疾病1.1.4.3 心脑血管疾病1.1.4.4 其他临床应用1.2 中药蛋白的药理活性1.2.1 抗肿瘤活性1.2.2 抗病毒活性1.2.3 免疫调节活性1.2.4 其他生物活性1.3 植物中几种蛋白的研究概况1.3.1 凝集素1.3.2 胰蛋白酶抑制剂1.3.3 几丁质酶1.4 中药纳米颗粒的研究1.4.1 中药汤剂中的胶体体系1.4.2 中药与纳米技术简介1.4.3 中药纳米颗粒的研究方法1.4.4 蛋白的自组装行为与药物递送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与试剂2.1.1 实验药材2.1.2 主要材料与试剂2.2 实验仪器与设备2.3 实验方法2.3.1 黄芪汤剂的煎煮方法2.3.2 黄芪饮片蛋白粗提液制备2.3.2.1 黄芪饮片蛋白抽提2.3.2.2 硫酸铵分级沉降2.3.2.3 透析2.3.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2.3.4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方法2.3.5 黄芪蛋白的分离纯化2.3.5.1 离子交换色谱法2.3.5.2 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法2.3.6 黄芪蛋白生化表征方法2.3.6.1 Folin酚法测定黄芪提取液及分离纯化蛋白质含量2.3.6.2 黄芪目标蛋白氨基酸组分分析2.3.6.3 蛋白质序列分析2.3.6.4 糖蛋白的过碘酸-席夫(PAS)染色法2.3.6.5 蒽酮-硫酸法测板蓝根提取液中还原糖含量2.3.7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条件初步探索2.3.7.1 动态光散射技术(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粒径测量2.3.7.2 颗粒稳定性Zeta-电位表征2.3.7.3 pH对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影响2.3.7.4 加热时间对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影响2.3.7.5 温度对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影响2.3.8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的性质表征2.3.8.1 尺寸排阻色谱与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测定黄芪蛋白颗粒分子量2.3.8.2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收率的测定2.3.8.3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与黄芪甲苷的载药量的测定2.3.8.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形貌特征2.3.9 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细胞活性实验2.3.9.1 细胞复苏2.3.9.2 细胞传代2.3.9.3 细胞计数2.3.9.4 MTT法测细胞相对数和相对活力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3.1 煎煮时间对黄芪水提取物蛋白质含量的影响3.2 黄芪蛋白的分离纯化3.2.1 黄芪饮片中蛋白质粗提液的制备3.2.2 离子交换色谱3.2.2.1 Macro-Prep High-S强阳离子离子交换色谱3.2.2.2 Macro-Prep High-Q强阴离子离子交换色谱3.2.3 疏水色谱3.2.4 Folin-酚法测定各步骤黄芪蛋白的浓度3.3 黄芪目的蛋白的理化性质表征3.3.1 目的蛋白的分子量大小3.3.2 Native-PAGE与SDS-PAGE的蛋白比较3.3.3 氨基酸组成分析3.3.4 N-末端序列测定3.3.5 黄芪目标蛋白糖蛋白及还原糖测定结果3.4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条件探索3.4.1 不同pH对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影响3.4.2 不同加热时间对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影响3.4.3 利用凝胶色谱测定黄芪蛋白纳米颗粒的分子量3.4.4 黄芪蛋白纳米颗粒的形成率3.5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与黄芪甲苷的载药量的测定3.5.1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与黄芪甲苷的装载率的测定3.5.2 黄芪蛋白颗粒与AST-蛋白颗粒的性质表征3.5.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形貌特征3.6 黄芪蛋白与AST自组装纳米颗粒的细胞生物效应总结与展望总结展望参考文献致谢附录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黄芪蛋白论文; 纳米颗粒论文; 黄芪甲苷论文; 粒径论文; 电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