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问题初探

间接正犯问题初探

论文摘要

间接正犯,又称间接实行犯,在我国刑法理论中,间接正犯研究开始的较晚,我国刑事立法并没有间接正犯概念。但在大陆法系刑事立法与刑法理论上,间接正犯却有着悠久历史。一般认为,间接正犯是客观主义共同犯罪理论为弥补其共犯从属性的不足而推衍出来的概念。我国刑法理论对间接正犯的研究涉及较少,但间接正犯作为正犯的一种形态,是刑法理论研究无法绕开的概念。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正犯理论,也有助于厘清正犯和共犯之间的界限。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出现间接正犯即行为人利用不具有犯罪主体资格的人或者不发生共犯关系的第三人实施犯罪的情况。但放眼整个犯罪理论体系,国内学界对间接正犯理论缺少深入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也稍嫌单薄。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对间接正犯的行为性质进行认定与处理时较易出现偏差,因此,对间接正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国外对间接正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德、日刑法学界,相对于我国的研究现状,德、日刑法学界对间接正犯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基本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其研究成果也为我国间接正犯研究提供了借鉴和理论来源。如题所述,本文拟对间接正犯中的理论问题进行浅尝辄止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间接正犯的着手、身份对间接正犯的影响、间接正犯和教唆犯的关系等,当然本文也将对间接正犯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如间接正犯的概念,间接正犯的类型进行综述和说明。希翼本文能对间接正犯的研究起到尽可能多的完善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2章 大陆法系间接正犯概述
  • 2.1 刑法史上的间接正犯
  • 2.2 间接正犯概念的产生
  • 2.3 间接正犯的特征和定义
  • 第3章 间接正犯的类型
  • 3.1 利用意识空白者实行犯罪
  • 3.2 利用空白犯罪意识者实行犯罪
  • 3.2.1 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犯罪
  • 3.2.2 利用他人的故意行为或者称为有故意的工具
  • 3.2.3 利用他人的过失行为
  • 3.2.4 利用他人的正当行为
  • 3.2.5 利用强制手段来操纵他人犯罪
  • 第4章 间接正犯的着手
  • 4.1 着手的理论
  • 4.2 间接正犯着手的理论
  • 4.2.1 利用者说
  • 4.2.2 被利用者说
  • 4.2.3 折中说
  • 4.3 评析与见解
  • 第5章 身份对间接正犯成立的影响
  • 5.1 有身份的人利用无身份的工具的情况
  • 5.1.1 被利用人为无身份工具的学说
  • 5.1.2 评析和见解
  • 5.2 无身份的人利用有身份人的情况
  • 第6章 间接正犯和教唆犯
  • 6.1 从共犯论角度进行比较
  • 6.1.1 共犯独立性说和共犯从属性说
  • 6.1.2 依照共犯从属性说的区别
  • 6.2 从正犯论角度进行比较
  • 6.3 间接正犯和教唆犯关系的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间接正犯概念的必要性——对基于区分制正犯体系的否定说之回应[J]. 清华法学 2019(03)
    • [2].论单一正犯体系视域下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3].以间接正犯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唆犯的性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5)
    • [4].论间接正犯概念之消解[J]. 湘江法律评论 2016(01)
    • [5].间接正犯的界定[J]. 司法改革论评 2016(02)
    • [6].间接正犯的光与影——以比较刑法为视角的考察[J]. 刑事法评论 2013(01)
    • [7].浅谈间接正犯[J]. 江淮法治 2008(10)
    • [8].间接正犯边界划定的新思路——以行为中介人自我答责性为标准[J]. 南海法学 2019(01)
    • [9].间接正犯的中国命运[J]. 比较法研究 2019(05)
    • [10].间接正犯泛化与统一正犯体系的确立[J]. 法商研究 2018(03)
    • [11].论间接正犯着手[J]. 现代妇女(下旬) 2014(05)
    • [12].从具体案例看间接正犯着手的认定[J]. 学理论 2012(17)
    • [13].论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的着手[J]. 新余高专学报 2010(05)
    • [14].间接正犯概念产生的理论背景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09(20)
    • [15].浅析间接正犯与片面共犯的界限[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9(04)
    • [16].论间接正犯中利用“有故意无身份工具”的犯罪情形[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02)
    • [17].论间接正犯的从属性及实行着手——基于间接正犯之拟制性的反思[J]. 刑事法评论 2015(01)
    • [18].间接正犯消解说之审视与批判:基于单一制的立场[J]. 法学家 2019(05)
    • [19].以认识错误为视角浅析间接正犯与教唆犯[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2(10)
    • [20].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界分——行为支配说的妥当性及其贯彻[J]. 刑事法评论 2011(01)
    • [21].盗窃间接正犯与三角诈骗应如何区别[J]. 中国检察官 2009(11)
    • [22].间接正犯问题综述[J]. 改革与开放 2010(12)
    • [23].阶层体系下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分标准:理论展开与实践检验[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06)
    • [24].亲手犯概念中的事实与规范:以机能反思制度[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5].论间接正犯的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J]. 法制与社会 2009(28)
    • [26].论身份犯的间接正犯[J]. 文存阅刊 2017(24)
    • [27].论间接正犯实行着手[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1(03)
    • [28].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界分之重构[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7)
    • [29].浅析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别[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21)
    • [30].论间接正犯中的认识错误[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1)

    标签:;  ;  ;  

    间接正犯问题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