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醒脾开郁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内科
作者: 郭静
导师: 王永炎,高颖
关键词: 临床研究,机制研究,中医药治疗,抑郁症
文献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抑郁症(depression)指的是情感障碍,是一组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群,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又因其具有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等特点而日益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西药抗抑郁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以近20 年最为迅速,而中医药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急需加大研究力度。 本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归纳,明确了“郁”的概念渊源,总结出历代医家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及经验规律,认为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气郁湿阻,情志抑郁则中焦脾胃气机不畅,影响其受纳运化、升清降浊功能,痰湿内生,蒙蔽神机而使神气衰退,脾胃运化失职则水谷精微化生无源而见神气不足,精神失养,临床表现为抑郁状态。提出了芳香化湿,醒脾开郁的治疗思路,方药以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为了验证醒脾开郁方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机制,利用孤养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抑郁模型,从开野实验(OpenField)、动物强迫游泳实验等行为学角度观察其抗抑郁的作用。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观察了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皮层单胺类递质和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显示:醒脾开郁方能显著缩短动物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OpenField 实验证明醒脾开郁方可明显改善动物的消极行为(p<0.01)。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测定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皮层单胺类递质和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显示模型大鼠海马及皮层 5-HT、海马 DA 含量明显降低(p<0.05),DA 的代谢产物 DOPAC、HVA 明显升高(p<0.05),并且模型组海马5-HIAA/5-HT、DOPAC/DA 及皮层 5-HIAA/5-HT 明显升高(p<0.05),皮层 5-HT/NE低于正常组(p<0.05),醒脾开郁方可升高海马和皮层的 5-HT 水平,降低海马 DOPAC、HVA,并可降低海马 DOPAC/DA,5-HIAA/5-HT 和皮层的 5-HIAA/5-HT比值。由此推论醒脾开郁方通过降低海马和皮层 5-HT 及 DA 的代谢,相对升高海马 5-HT、DA 及皮层 5-HT 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病”范畴,临床表现多具有气郁湿阻的证候,本研究以氟西汀为对照组,研究醒脾开郁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有效性,通过对 40 例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①据 HAMD 量表评定标准,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35%和 75%。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40%和 65%,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无明显差别(p>0.05);根据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治疗组治愈率 15%,有效率 80%,对照组治愈率 5%,有效率 55%,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p>0.05)。②症状评价:HAMD 量表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AMD 总评分改善差值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 因子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及阻滞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睡眠因子和体重因子亦有显著改善- 2 - 醒脾开郁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p<0.05),对照组对体重因子和睡眠障碍因子均无明显改善(p>0.05)。中医证候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显效时间比较:疗后第 1 周治疗组 HAMD 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阻滞因子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较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在疗后 6 周与疗前有显著差异。治疗 1 周时治疗组的 HAMD 减分率大于 30%,对照组至 6 周时减分率大于30%, 认为治疗组治疗抑郁的显效时间在服药 1 周后,明显早于西药对照组。 综合以上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气郁湿阻为抑郁症的发病基础,实验及临床证明以芳香化湿、行气调中为治则,采用醒脾开郁方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其可能机制为通过调整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而达到抗抑郁作用。临床观察表明醒脾开郁方与氟西汀在改善情感障碍方面疗效无明显差别,显效时间较西药明显提前,具有一定的优势。主题词:临床研究 机制研究 中医药治疗 抑郁症
论文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郁”的概念源流探析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现状
综述三 抑郁症发病机理、动物模型及其防治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醒脾开郁方治疗抑郁症的动物行为学研究
实验二 醒脾开郁方对抑郁症大鼠模型中枢单胺递质的影响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
方案设计
观察与评价指标
观察时点
疗效评定标准
质量控制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讨论
附录
致谢
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开郁健脾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实验研究[D]. 楚瑞阁.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
- [2].开郁清热方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赵昱.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 [3].李玉玲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经验整理[D]. 朱叶.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四逆散抗抑郁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畅洪升.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
- [2].贯郁胶囊的药学研究及其治疗抑郁症的药效学研究和机理探讨[D]. 王景霞.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3].七味开心颗粒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D]. 郑晓鹤.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4].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作用机制研究[D]. 赵少廉.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5].郁舒颗粒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宋文喜.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
- [6].运用肝主疏泄理论防治应激性抑郁症的基础研究[D]. 吴丽丽.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 [7].抑郁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D]. 吴崇胜.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8].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肾虚肝郁型和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D]. 赵晶.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