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多层金属布线中的热效应和可靠性问题。在多层金属布线网络中,通过模型,详细研究了单层单线、多层单线和多层多线的温度分布,以及介质材料、金属线间距、金属层间距、金属线厚度、金属线宽度和电流密度对多层金属布线的温度影响,同时也详细计算分析了通孔密度、通孔直径、通孔间距、通孔高度对有效热导系数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热导系数对多层金属布线的温度影响。此外,通过电迁移理论,研究了互连金属线长度、金属线几何形状、金属线厚度、金属线宽度、晶粒结构、温度和电流密度对集成电路平均失效时间(MTF)的影响,并同时比较分析了铜布线和铝布线的情形。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在多层金属布线网络中,如果不考虑通孔的自热效应,由于热效应造成的温度最高点分布在金属线的中间位置;如果通孔发生自热,温度的最高点会分布在通孔中。在考虑通孔效应后,利用导出的有效热导系数来计算和分析集成电路布线中的热效应将更加符合实际的情况。可靠性研究的结果表明,提高互连线的抗电迁移能力要求降低互连线的温度,优化线条的几何特性,采用扩散激活能更大的材料。总之,在考虑这些因素之后,我们对多层金属互连线的温度的计算和分析更加接近实际的温度分布。这样一来,研究成果可以为集成电路设计师设计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芯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ULSI中铝互连线的发展1.3 ULSI中铜互连线的发展1.4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2章: ULSI工艺中金属布线的温度模型2.1 ULSI互连线工艺及布线结构2.1.1 互连线工艺2.1.2 互连线多层金属布线结构2.2 单一金属连线的温度模型2.3 多层金属连线的温度模型第3章: ULSI工艺中多层金属互连线的热分析3.1 单层单线、多层单线和多层多线的温度分布3.2 介质材料对多层金属布线的温度影响3.3 金属线间距和金属层间距对多层金属布线的温度影响3.3.1 金属线间距对多层金属布线的温度影响3.3.2 金属层间距对多层金属布线的温度影响3.4 金属线厚度和金属线宽度对多层金属布线的温度影响3.4.1 金属线厚度对多层金属布线的温度影响3.4.2 金属线宽对多层金属布线温度的影响3.5 电流密度对多层金属布线温度的影响3.6 本章小结第4章: ULSI热分析中考虑通孔自热效应后的有效热导系数4.1 基本理论模型4.2 考虑通孔自热效应后对有效热导系数进行模拟的结果与分析4.2.1 通孔间距对有效热导系数的变化4.2.2 通孔直径对有效热导系数的变化4.2.3 通孔高度对有效热导系数的变化4.2.4 通孔密度对有效热导系数的变化4.2.5 金属线宽对有效热导系数的变化4.3 介质材料的热导系数对温度分布的影响4.4 本章小结第5章: ULSI布线可靠性分析5.1 电迁移基本理论5.1.1 金属薄膜的缺陷和扩散5.1.2 电迁移平均失效时间和失效激活能Qa5.2 形状及结构对MTF的影响5.2.1 金属线长度对MTF的影响5.2.2 金属线几何形状及金属线厚度对MTF的影响5.2.3 金属线宽度对MTF的影响5.2.4 晶粒结构对MTF的影响5.3 温度和电流密度对MTF的影响5.3.1 温度对电迁移MTF的影响5.3.2 不同金属对MTF的影响5.3.3 电流密度对MTF的影响5.4 本章小结第6章 基本结论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多层金属互连网络论文; 有效热导系数论文; 电迁移论文; 可靠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