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成熟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与更新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旧城区背负有发展与保护的双重使命:一方面旧城区仍属于城市的中心区而面临着较大的人口、交通压力,物质基础设施老化而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旧城区还肩负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因此如何进行旧城的和谐更新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伊斯兰文化的强大背景下,回民聚居区作为城市独特族群聚落,一直保持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围寺而居”是回族虔诚信仰的体现;“围寺而市”是回族居民生存的策略;纯朴而又略带神秘的民风民俗,更是城市的一笔宝贵财富。作为旧城更新中所必然涉及的对象,如何保持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特征不被城市化大潮所淹没是回民聚居区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考察城市回民聚居区这样一个特殊的旧城更新对象,究竟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更新以延续回民聚居区的民族文化特色,促进回民聚居区的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旧城更新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并在借鉴已改造回民聚居区案例的基础上,以呼和浩特市旧城北门的回民聚居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其形成历史及发展变迁,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而提出回民聚居区更新的规划目标、规划策略以及规划实施机制,从而为实现回民聚居区的和谐更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缘起1.2 研究背景1.2.1 旧城更新对回民聚居区的“冲击”1.2.2 民族的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4 研究方法1.4.1 资料查找、文献阅读1.4.2 实地调查、部门走访1.4.3 整理归类、分析研究1.5 研究框架2 国内外旧城更新研究综述2.1 旧城更新定义的发展2.2 西方近现代旧城更新2.2.1 以“形体规划和功能主义”为核心的更新阶段2.2.2 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更新阶段2.3 国内的旧城更新2.3.1 狭义、滞缓的小规模更新阶段2.3.2 广义、快速的多目标更新阶段2.3.3 我国城市更新研究的理论进展2.4 旧城更新中关于民族聚居区的研究3 回民聚居区——都市中的亚社会3.1 回民聚居区—JAMAAT 形成溯源3.2 回族形成的纽带——伊斯兰教3.3 回民聚居区的社会形态特征3.3.1 “教坊”制社会组织结构3.3.2 回民的宗教礼仪和生活习俗3.3.3 清真寺的社会功能3.4 回民聚居区的物质形态特征3.4.1 回民传统聚居区对于主体城区的偏离3.4.2 回族穆斯林“围寺而居”的聚居模式3.4.3 回民“围寺而市”的商业街空间特征3.4.4 “中阿合璧”的回民清真寺建筑特色3.5 回民聚居区在现代社会的变迁3.5.1 社会结构由聚居走向混居3.5.2 空间结构由封闭走向开放4 呼和浩特旧城北门回民聚居区现状调研4.1 呼和浩特城市概况及回族源流4.1.1 呼和浩特——一个民族文化融汇的城市4.1.2 呼和浩特回族源流4.2 旧城北门回民聚居区现状4.2.1 现状土地利用4.2.2 空间结构分析4.2.3 回族人口状况4.2.4 公共及交往空间4.2.5 公共服务设施分布4.2.6 主要商业街状况4.2.7 清真寺状况4.3 回民聚居区在更新中面临的主要问题4.3.1 对清真大寺的保护力度不够4.3.2 传统回族民居遭到毁坏4.3.3 回族人口不断分散,聚居形式正在被打破4.3.4 空间组织单调乏味4.3.5 社区活力下降4.3.6 形象工程问题5 呼和浩特旧城回民聚居区更新规划研究5.1 更新目标5.1.1 保护与发展5.1.2 社会更新5.1.3 物质更新5.1.4 经济更新5.2 更新指导理论5.2.1 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5.2.2 民族聚居区经济理论5.2.3 有机更新理论5.2.4 文化生态理论5.2.5 需求层次理论5.3 更新策略5.3.1 物质空间策略5.3.2 社会发展策略5.3.3 经济更新策略5.4 实施机制5.4.1 加强政府调控作用,提高规划设计水平5.4.2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引入社区规划师制度6 结论与展望6.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6.2 后续研究展望致谢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回民聚居区论文; 旧城更新论文; 规划策略论文; 回民社区论文; 呼和浩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