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儒家德治论

古代儒家德治论

论文摘要

在我国,“德治”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不少历史人物和思想流派都从不同的角度论及过德治问题;其中,以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最为典型。古代儒家以其特有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的德治主张。古往今来,有不少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曾热衷于探讨这个问题,企图从中发掘出新的价值和意义,以便用来解决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使得“德治”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它重新确定了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尽管当前的“以德治国”方略与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在产生的基础和性质特征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正是基于以上这种考虑,本论文试图对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进行梳理与评析,并通过与西方相关思想进行比较,希望从中挖掘和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政治哲学的思想精华,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所启发。本文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系统地研究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的产生、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影响和现实启示等问题。全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选题的依据,简单介绍和评析了本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阐述了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创新之处,并说明了本文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第一章首先对“德治”的内涵进行了探讨,辨析了德治与人治、礼治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并概括论述了古代儒家德治思想发展的大体脉络。第二章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分析了古代儒家德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主要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专制体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人性前提和社会理想。对人性的看法是古代儒家提出德治主张的思想前提。尽管古代儒家对人性善恶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人性具有可塑性,不管人性是善是恶,还是有善也有恶等等,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人性均可以转化为善。从这种观点出发,古代儒家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并把道德教化看作是治国的根本方法。古代儒家满怀憧憬地构想了德治国家

论文目录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本领域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四、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 五、本文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第一章 德治相关概念关系辨析及古代儒家德治思想发展的脉络
  • 第一节 德治内涵及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 一、“德”字探源与德治的内涵
  • 二、德治与人治
  • 三、德治与礼治
  • 第二节 古代儒家“德治”思想发展的脉络
  • 一、先秦儒家对西周德治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二、秦朝时期儒家德治思想的低谷
  • 三、两汉时期儒家德治思想的鼎盛繁荣
  • 四、汉代以后儒家德治思想的沉浮发展
  • 第二章 古代儒家德治思想产生的基础
  • 第一节 地理环境
  •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地关系论”
  • 二、中国古代疆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 三、中国古代疆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对德治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 第二节 经济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理论
  • 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概况
  • 三、农业经济与上层建筑
  • 第三节 宗法结构
  • 一、中国古代宗法制度概况
  • 二、“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结构与国家政治
  • 第四节 专制体制
  • 一、中国古代专制体制概况
  • 二、中国古代专制体制与德治
  • 第三章 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人性前提和社会理想
  • 第一节 人性前提
  • 第二节 社会理想
  • 一、注重和谐,推崇有序
  • 二、憧憬大同,立足小康
  • 第四章 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吏治主张
  • 第一节 基本原则
  • 一、民为邦本,修德保民
  • 二、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 三、政者正也,修己安人
  • 四、处世为政,诚信为本
  • 第二节 吏治主张
  • 一、尚贤任能,德才并重
  • 二、察举制度,科举制度
  • 三、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 第五章 古代儒家视野中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 第一节 古代儒家内部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认识
  • 一、礼法并用,德主刑辅
  • 二、援礼入法,循德制律
  • 第二节 古代儒家与法家的德法之争
  •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德法争鸣
  • 二、秦朝时法治思想的独断统治
  • 三、汉朝时德治思想的一统独尊
  • 四、汉朝以后德法之争的袅袅余音
  • 第六章 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影响和现实启示
  • 第一节 历史意义
  • 一、巩固了中国的封建统治
  • 二、有利于国家疆域的统一和多民族的团结
  • 第二节 历史局限
  • 一、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 二、具有道德理想主义倾向
  • 三、轻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
  • 第三节 现实启示
  • 一、坚持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 二、坚持官德建设与吏治建设的统一
  • 三、坚持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建设的统一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古代儒家终极价值观的特点[J]. 唐都学刊 2010(04)
    • [2].院系巡礼(六) 外国语学院[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
    • [3].绝对理性的信仰与行为的非制度性——古代儒家思想中潜在的自律与他律的矛盾[J].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7)
    • [4].基于史料的教学主题突破——以“宋明理学”一课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0(14)
    • [5].“慎独”思想的现代价值[J]. 改革与开放 2009(08)
    • [6].古代儒家修身方法对当代思政工作者的启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 [7].古代儒家法律思想的合理内核及其影响[J]. 法制与社会 2009(07)
    • [8].中国古代儒家蕴含的生态智慧探析[J]. 汉字文化 2019(08)
    • [9].浅析中国古代儒家视野中的诉讼价值观[J]. 法制与社会 2009(13)
    • [10].善:判断或描述——亚里士多德之善与古代儒家之善的比较考察[J]. 孔学堂 2015(04)
    • [11].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同古代儒家文化的相通性[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2].古代儒家官德思想及现实借鉴[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1(01)
    • [13].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启示[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 [14].“自我”与无神论[J]. 科学与无神论 2008(02)
    • [15].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的生态智慧[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01)
    • [16].论古代儒家思想中实践主体的他律性[J]. 才智 2010(28)
    • [17].在德育工作中践行“慎独”[J]. 现代企业教育 2011(16)
    • [18].浅析“格物致知”设计理论在艺术设计上的运用[J]. 戏剧之家 2020(20)
    • [19].教师教育需要哲学思考[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8(05)
    • [20].艺术家修养缺失的背后[J]. 中国艺术 2018(02)
    • [21].网络生活需要“慎独”[J]. 中国民兵 2009(02)
    • [22].古代儒家动物保护伦理——与现当代西方动物保护伦理比较[J]. 科学中国人 2016(20)
    • [23].辨“门”[J].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08(03)
    • [24].中国古代家训中论孝三题[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06)
    • [25].“勇”做自己[J]. 思维与智慧 2020(09)
    • [26].利玛窦对儒学的态度[J]. 天风 2017(03)
    • [27].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的关系[J]. 商 2015(15)
    • [28].音乐中的“小情绪”(三)[J]. 琴童 2019(12)
    • [29].用格物方法勾画医院蓝海[J]. 中国医院院长 2011(02)
    • [30].古代儒家修身方法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05)

    标签:;  ;  ;  ;  

    古代儒家德治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