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体育科研将会从纵深、横向两个方面加速发展,单兵作战的体育科研形式已难以解决体育科学中的重大问题,合作研究将是体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普通高校人力资源和学科优势组建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带来的浪费,是普通高校建设特色体育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有效途径,是体育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本研究以组织知识共享理论为支撑,以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内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依据合作-合作网络-科研团队的形成过程,对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合作网络结构及知识共享进行分析。结合体育学科及科研团队的特点,构建了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树状模型,提出了普通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方法与对策。研究结果认为:普通高校是其他相关专业(学科)对体育科研渗透和参与的主体。普通高校庞大的研究群体和丰富的学科资源,使得普通高校在体育科研的数量和研究内容上远远超过了体育院校和体育局,为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提供了资源上的可能性。普通高校的合作发文数超过体育院校和体育局,普通高校体育研究主要为理论研究,为诠释体育学科的发展、内在活动规律等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受科研资源所限普通高校体育合作研究的应用性研究偏少;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存在着较大校际差异,合作对象主要集中在普通高校内部,对于高校外体育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中存在合作率、合作度过小,核心作者过少,合作主要是基于体育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呈现出点多面广的“小作坊”式合作模式,合作成员间的知识共享程度不高。受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特点的影响,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网络的结构性指标总体低于体育院校和体育局体育科研合作网络,在衍生性指标方面高于其他两个单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科研合作网络中的结构同型性较高,在合作网络中地位和作用基本相同,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同质性较高,难以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研究;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网中小团体规模过小、“结构洞”缺乏,体育科研合作网络中没有形成一个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核心层,合作成员难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合作网络结构不稳定,网络结构中缺乏一个较为广泛的流动层,不符合科研团队网络结构要求,小团体间知识交流与共享不畅,个体知识难以向网络知识转换,合作网络知识共享程度不高,难以达到体育科研团队高绩效的要求。组织知识共享驱动力是团队文化建设和凝聚力的组织保障。通过对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在职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体育科研团队难以发挥自我潜能和满足教师的现实需求;广大体育教师已认识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认为和谐的团队环境是知识交流与共享前提;广大教师对于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一致性认同度较高,但对团队目标与部门目标的一致性认同度较低,个人、团队、部门目标没有有效的统一起来,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难以获得部门的支持;学历层次较高的体育教师对于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认同度较高,并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的组织者对于体育科研团队构建起核心作用,其学术造诣及人格魅力是体育科研团队中凝聚力、和谐知识共享环境创造的保障;团队成员的责、权、利是实现个人与团队目标统一、团队有序运转的组织保障,体育教师为实现自身目标和满足自身心理需求,在团队中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及部门制度对于良好科研环境的创建、外部知识共享、科研团队的支持等外部因素起到积极作用,是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通过实地调研,采用组织知识共享理论中的最佳实践转移机理,对上海市高校的4个体育科研团队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团队的形成、网络结构、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团队网络知识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依据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基本原理,结合上述研究结果设计了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结构的树状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及知识共享机理对模型结构及知识共享特征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模型适用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实际需要;探讨了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的培养及引进,核心成员的培养,外围成员选拔在团队中知识共享流程中的作用;最后依据团队构建程序,提出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构建的评估阶段需要一定的行政参与;加大跨部门、跨专业、跨学科研究,依据本校实际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根据本校实际选择适合的团队模式,以点带面实现体育科研团队的多元化发展;采用课题、学生联合培养、实验室、科研所等形式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高校优势学科与体育学科的融合;完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体育科研团队文化氛围,实现自我目标实现和自我需求的满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体育科研团队数据监护平台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3)
- [2].《体育科研》2019年(第40卷)分类总目录[J]. 体育科研 2019(06)
- [3].大数据时代下体育科研的变革[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34)
- [4].体育科研发展趋势及科研方法运用新特点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6)
- [5].体育科研团队数据监护平台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7(10)
- [6].体育科研论文创作的不足及对策[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16)
- [7].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 广西教育 2013(31)
- [8].我国体育科研形成三大网络[J]. 新课程(教研) 2011(02)
- [9].合作发展助力职教体育科研[J]. 体育教学 2020(07)
- [10].合作发展 助力职教体育科研[J]. 体育教学 2020(08)
- [11].合作发展 助力职教体育科研[J]. 体育教学 2020(09)
- [12].对高校体育科研作风的调研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 第一健身俱乐部 2010(13)
- [13].体育科研成果的模糊评价之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4(04)
- [14].体育科研的境界[J]. 运动 2011(11)
- [15].影响高校体育科研成果利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内江科技 2010(02)
- [16].现代科技革命与现代体育科研的新发展[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5)
- [17].试论奥运会带给体育科研人员的机遇与挑战[J]. 湖北体育科技 2009(04)
- [18].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用研究——构建体育科研与全民健身网络体系[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9].我对体育科研的态度[J]. 体育教学 2012(07)
- [20].数学方法在体育科研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 青春岁月 2012(10)
- [21].合作发展助力职教体育科研[J]. 体育教学 2020(10)
- [22].体育科研中置换检验的应用[J]. 运动 2012(17)
- [23].回顾与思考:30年来自组织理论在我国体育科研中的应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4].教练员在培养优秀运动员过程中的作用[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8(04)
- [25].山西省高校体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探析[J]. 德州学院学报 2017(06)
- [26].合作发展助力职教体育科研[J]. 体育教学 2020(03)
- [27].中美两国体能训练发展现状和趋势[J]. 体育科研 2011(05)
- [28].民办院校体育科研管理的思考[J]. 科技广场 2009(12)
- [29].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提高体育科研能力[J]. 小学教学参考 2009(06)
- [30].体育科研中的社会转型现象[J]. 体育教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