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敏山东省青州市夏庄小学杨惠卿山东省青州市十八里初中李洪亮山东省青州市孟古初中
课堂是教师永远的情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学是情感的交融,是生命的交往,我们要给课堂画上绚丽的“色彩”,注入生命的“活力”。要立足于生活,超越课堂,让学生亲身、亲心、亲历学习。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应以各种样式、各种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要针对学生的学情实际,设计切合实际的课时目标,让学生一课一得。简单的说,就是要学生获得一点什么知识,掌握一种什么方法,培养一种什么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抓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情优教。
一体验性学习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形成了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人体比例”教学中,创设学生相互观察的机会,体验人体的活力与美感;通过观看人体的视觉体验,丰富了学生对人体各种站姿、坐姿、跪姿的认识;通过动手绘画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体验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体验,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
二提供好创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经常搞一些画展,“展览室”里充满了画香,学生个个如采蜜者享受知识无私的馈赠。“我能行”、“我画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地完成作业。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拓展联想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联想是指人们从此一事物想到彼事物的心理过程。运用到教学中去,就能使学生概念明确,帮助创造。色彩知识中,红色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所以感觉温暖,又可联想到红十字、鲜血、闪电,感觉到危险。蓝色使人联想到大海、蓝天、夜空、冰雪,感觉到辽阔、寒冷。如果我们没有启发学生联想,直接描述,红色——暖色,蓝色——冷色,学生大脑中的概念则是非常模糊的。学生经过了联想后产生的概念既明确又深刻,且便于记忆。创造与想象是分不开的,想象的成分大多是再造想象,虽说想象丰富,但是零乱无章,不能要求过高。用联想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我在教学《公鸡图案》一课时,一位学生设计出这么一个公鸡形象:头部戴上警察帽,脖子系了一根红领巾,翅膀尖伸手握着一面小红旗..我当场给予了鼓励,“这不就是创造吗?”平时,只要我们经常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扩散形象思维的目的。
四着重于理性
我们提到感性的重要,并不意味着就不要理性的分析,知觉与感觉是紧密相联的,用感知的形式去认识事物才是完整的。例如孩子画一片树叶,第一感树叶像椭圆形,第二感树叶有个尖尖的形状,第三感才发现树叶有个蒂把与叶筋。孩子们对树叶形象的理解已基本准确了,再进行描绘便渗入了理性的成分,至于表现的准确与差异是不能强求的,正因为有了差异,学生的作品才会呈现千姿百态,艺术本身就是求异的。如果我们随便让学生把树叶放在纸下描红或在纸上套画,造型是准确了并且千篇一律,但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却被“拐杖”所代替,天真的孩子就会培养成“瞎子”、“傻子”。我在教学生“画出物体明暗”时,有一只陶罐造型比较复杂,学生第一感“好难呀!”当我引导他们逐一分析时,他们便立即改变了看法,“原来不过如此”。因此,在第一堂课的每一个内容上,我们都不妨让学生先观察,同时又及时引导他们去分析、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感知能力便会一步步增强。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充满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立即投入的那份“力”,几乎是无法抑制的,多引导他们寻找知识的闪光点,体验到学习的兴奋和交流的快乐。激起学生的情感,放飞学生的心灵,“用我心画我画,用我情表我意”,产生一定的课堂情感效应,使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充满魅力。让他们实现最自由、最幸福、充满激情的学习旅程。多给学生一片空间,他们就会自由地去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