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导致近岸水质污染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种新型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封闭循环水养殖逐渐被推广开来,封闭循环水养殖具有水资源重复利用、环境污染少、病害传播少、养殖产量高的优点,被誉为养殖业的一次新技术革命。本文主要探讨了封闭循环水养殖与传统流水养殖两种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生长、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及两种模式下半滑舌鳎生长和消化、免疫酶指标的对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生长和免疫的影响本实验设置了5个不同密度,实验初期养殖密度分别为1.76、5.27、7.03、8.78、10.54kg/m2,经过30天的实验,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大菱鲆生长速度呈现降低的趋势,饵料系数增加,各密度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养殖密度对比生长率、肥满度和变异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大菱鲆血细胞数目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也随之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2.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生长和免疫酶指标的影响本实验设置了4个养殖密度组,每个密度组设三个重复组,实验初期密度分别为0.66、1.26、2.56、4.00kg/m2,实验结束时密度分别为4.67、7.25、14.16、17.77kg/m2。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的比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平均日增重、日增重率和饵料系数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密度的增加,大菱鲆的比生长率、增重率和平均日增重呈现下降趋势,饵料系数呈现增加趋势。不同密度大菱鲆体重的均匀性随密度增加而下降。养殖密度影响大菱鲆免疫机能,肝脏的脏器系数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极显著低于流水养殖池中氨氮浓度(P<0.01),但是亚硝酸盐浓度高于流水养殖池;生物滤膜对氨氮去除率达到33.32%,而对亚硝氮的去除率仅为4.23%。3.封闭循环水系统和流水系统中半滑舌鳎生长、消化和免疫指标的对比经过5个月的养殖试验,两种模式下鱼类死亡率都很低,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为2.89%,流水养殖死亡率为1.49%。封闭循环水养殖密度由初始14.7 kg/m2增长到37.0kg/m2,相对增重率为158.5%;而流水养殖密度由初始5.9 kg/m2增长到13.5 kg/m2,相对增重率为132.8%;封闭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月平均增重约120g,明显高于流水养殖模式(流水养殖模式月平均增重为51.8g),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循环水养殖池中氨氮平均浓度为0.036mg/L而流水养殖池中氨氮平均浓度为0.152mg/L;流水养殖池中亚硝氮平均浓度为0.016mg/L,循环水养殖池中亚硝氮平均浓度为0.114mg/L。两种模式下水质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循环水养殖与流水养殖半滑舌鳎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SZ)活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半滑舌鳎胃和肠中的淀粉酶活力分别极显著高于流水养殖半滑舌鳎胃和肠中的淀粉酶活力(P<0.01),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分别显著高于流水养殖中半滑舌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P<0.05)。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养殖密度对硝化型生物絮团系统中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水质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0(01)
- [2].养殖密度对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墨吉明对虾免疫、生长和水质的影响[J]. 渔业现代化 2019(06)
- [3].养殖密度对鱼类福利影响的研究进展[J]. 渔业致富指南 2019(16)
- [4].两种养殖密度下稻田宽体金线蛭生产效益分析[J]. 水产科学 2019(06)
- [5].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大鲵适宜养殖密度的研究[J]. 淡水渔业 2013(06)
- [6].不同养殖密度及养殖池塘对台湾鳗鳅生长、存活及养殖效益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19)
- [7].养殖密度对异育银鲫氮和能量收支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03)
- [8].养殖密度对循环水系统中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的影响[J]. 渔业科学进展 2014(05)
- [9].两种养殖密度下鲫鱼生长和免疫酶活性的比较[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12)
- [10].热带地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模式下淡水鲨鱼的试验养殖及养殖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J]. 中国水产 2020(01)
- [11].养殖密度对鹦鹉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河北渔业 2019(09)
- [12].养殖密度和水温对沙塘鳢生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9)
- [13].养殖密度和饵料组成对河蟹仔蟹生长和存活的影响[J]. 生物学杂志 2015(06)
- [14].不同养殖密度对杂交尖塘鳢幼鱼培育的影响[J]. 科学养鱼 2014(03)
- [15].夏秋季节鱼病多发原因及防控[J]. 新农村 2020(07)
- [16].饵料、底质与养殖密度对紫黑翼蚌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7)
- [17].不同养殖密度对全雌虹鳟幼鱼生长特性的影响[J]. 水产养殖 2018(01)
- [18].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四川畜牧兽医 2012(07)
- [19].不同养殖密度对池塘拟穴青蟹生长的影响[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20].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锦鲤幼鱼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水产养殖 2018(05)
- [21].浅海筏式养殖中密度对九孔鲍生长的影响[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3(04)
- [22].养殖密度和抗菌肽含量对网箱养殖的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J]. 水产学杂志 2020(03)
- [23].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24].鱼类部分白介素研究进展[J]. 河北渔业 2017(05)
- [25].不同养殖密度和水温对胭脂鱼生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1)
- [26].养殖密度对温室湿地循环水系统中鲫生长、生理及免疫指标的影响[J]. 南方水产科学 2014(05)
- [27].广东草鱼养殖调查:养殖密度加大 病害肆虐[J]. 当代水产 2012(07)
- [28].循环水养殖密度和氨氮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3(05)
- [29].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应激反应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J]. 渔业现代化 2019(04)
- [30].温度和养殖密度对山瑞鳖幼鳖摄食和生长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