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末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在国内迅速发展。一时间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在国内迅速成为焦点,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和研究较国外相对滞后,针对以城市为依托的环城市乡村旅游带的研究更显得凌乱而缺乏系统。成都作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其环城市乡村旅游带的开发具有着极强的代表性。选题研究之初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城市游憩带、城郊旅游等相关研究的大量收集整理和分析,再将其与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为环城市乡村旅游带的概念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诠释,进一步为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范围。笔者以成都市作为例证,在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之后,运用了SPASS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配合CAD、PHOTOSHOP等制图软件进行宏观的数据标注。在完成了这些理论准备和数据支撑之后,笔者分别从:环城市乡村旅游带的空间结构;环城市乡村旅游带资源依托系统;环城市乡村旅游带旅游产品创新系统;环城市乡村旅游带管理调控系统;环城市乡村旅游带消费优化系统;环城市乡村旅游带导向系统六个大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总结:①通过相关概念的对比,进一步明确了环城市乡村旅游带的概念;②环城市乡村旅游带的空间结构的研究量化了其空间分布的范围,并为不同的发展区域提供了相应的发展策略;③将环城市乡村旅游带开发模式有机的分成了五大系统,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环城市乡村旅游开发体系;④环城市乡村旅游带资源依托系统研究,为区域内的乡村旅游地在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开发提供系统的模型;⑤环城市乡村旅游带旅游产品创新系统研究,建立起了完整的环城市乡村旅游带的产品体系,对五大类旅游产品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开发策略,构建了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系统模型;⑥环城市乡村旅游带管理调控系统研究,从管理的理念、内容管理、机构管理、经营管理四个部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⑦环城市乡村旅游带消费优化系统研究,构建了环城市乡村旅游带消费者数据分析模型,提出消费产品的优化策略和消费模式转变的策略;⑧环城市乡村旅游带导向系统研究,通过构建上层保障系统模型、资源—产品—市场(R-P-M)分析评价模型、客源市场结构特征分析模型、生命周期预测模型和产品调整模型五大板块来实现环城市乡村旅游带在发展中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主要研究创新:①考虑到城市化进程对城郊乡村的吞噬,以及国内交通的发展,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环城市乡村旅游带进行重新的范围划分,打破原有的城郊农家乐旅游范围的限制;②将景区规划的理念引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设计中,从产品开发、市场分析等方面以特例的方式引导建立一种环城市乡村旅游开发的新模式;③对环城市乡村旅游带的开发模式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将其划分为5个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城市乡村旅游带的开发模式进行分项探讨,形成环城市乡村旅游带开发的一整套完整开发模式体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胁迫视角下乡村旅游地文化影响研究进展与框架构建[J]. 人文地理 2019(06)
- [2].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提升策略研究——以泰安市为例[J]. 大众标准化 2020(14)
- [3].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7)
- [4].乡村旅游地供给感知、品牌价值与重游意愿[J]. 旅游学刊 2019(05)
- [5].福建山区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6].贵州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阶段演进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7].福建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4)
- [8].后审美时代乡村旅游地的墙绘设计——以广州为例[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8)
- [9].乡村旅游形象的提升策略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16)
- [10].安养乡村、乐享田园:养老型乡村旅游地新机遇基于养老旅游、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4)
- [11].乡村旅游地品牌形象与游客重游意愿关系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5(08)
- [12].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地生产”发凡探索[J]. 中国旅游评论 2019(03)
- [13].桂林乡村旅游地户外广告的空间规划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6(24)
- [14].不同乡村旅游地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苏南地区[J]. 旅游科学 2013(06)
- [15].贵州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J]. 魅力中国 2010(10)
- [16].乡村旅游地的环境管理研究——评《乡村旅游目的地环境生态性规划与管理》[J]. 环境工程 2020(08)
- [17].安徽省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 大理大学学报 2020(05)
- [18].乡村旅游地居民获益性感知与参与态度、——以十堰市樱桃沟村为例[J]. 江苏商论 2020(07)
- [19].安徽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 中国商论 2019(05)
- [20].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进路[J]. 重庆社会科学 2018(05)
- [21].湘西州乡村旅游地居民服务能力提升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13)
- [22].信息时代乡村旅游地空间演变特征——从地方空间到流动空间[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8(03)
- [23].“旅游飞地”对乡村旅游地区的影响及应对对策[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9)
- [24].养生型乡村旅游地模糊感知研究——以坡月村为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25].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乡村旅游地比较研究——以马嵬驿和上王村为例[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 [26].两型乡村旅游地的模型构建与要务[J]. 求索 2013(01)
- [27].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旅游地实证评价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 旅游研究 2013(01)
- [28].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建设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2(13)
- [29].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旅游地生态的影响探析[J]. 科技信息 2011(12)
- [30].后疫情时代山东省乡村旅游地升级转型路径选择[J]. 人文天下 2020(07)
标签:环城市乡村旅游带论文; 开发模式论文; 成都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