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现象研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现象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教育学家的贡献。但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一直缺乏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群体现象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现象的形成原因及标志进行了研究。具体提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现象的形成原因是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师范教育发展的需要、西方教育学发展的推动和中国教育学建设的需要。第二部分,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提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的共同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肩负教育救国的历史使命;出生地域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普遍都有国外留学的经历;以教育学研究为己任;具有丰富的教育和教学实践。第三部分,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对教育学发展的贡献进行了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对教育学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推进了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推动了教育学在中国的建设;为教育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第四部分,就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现象的历史启示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现象对当代教育学研究者和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七方面:要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去建设;要具有多学科的背景和视野;要把建设中国教育学作为追求和理想;要把教育学研究作为自己生命的内在构成;要在教育学领域实现中西融合;要重视教育学著作的出版;要重视教育学人才培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三、研究目的和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现象的形成
  • 1.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形成的原因
  • 1.1.1 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 1.1.2 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 1.1.3 师范教育发展的需要
  • 1.1.4 西方教育学发展的推动
  • 1.1.5 中国教育学建设的需要
  • 1.2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形成的标志
  •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特征分析
  • 2.1 肩负教育救国的历史使命
  • 2.2 出生地域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
  • 2.3 大多具有国外留学的经历
  • 2.4 以教育学研究为己任
  • 2.5 具有丰富的教育和教学实践
  • 第三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对教育学发展的贡献
  • 3.1 推进了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
  • 3.1.1 以日本为媒介译介教育学
  • 3.1.2 直接引进美国的教育学
  • 3.2 推动了教育学在中国的建设
  • 3.2.1 出版教育刊物和工具书
  • 3.2.2 编写教育学著作和教材
  • 3.2.3 探索教育学中国化
  • 3.2.4 探求教育学的科学化
  • 3.2.5 构建教育学学科体系
  • 3.3 培养了教育学专业人才
  • 第四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现象的历史启示
  • 4.1 要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去建设
  • 4.2 要具有多学科的背景和视野
  • 4.3 要把建设中国教育学作为追求和理想
  • 4.4 要把教育学研究作为自己生命的内在构成
  • 4.5 要在教育学领域实现中西融合
  • 4.6 要重视教育学著作的出版
  • 4.7 要重视教育学人才培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教育学元研究的探索:历程、进展和趋势[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12)
    • [2].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师观[J]. 教育观察 2019(29)
    • [3].教育学逻辑范畴的建构——八谈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06)
    • [4].新中国70年教育学教材中“教育与社会”知识的演变[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9(06)
    • [5].从大数据到计算教育学:概念、动因和出路[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1)
    • [6].论“文化中国”意义上的中国教育学[J]. 教育科学研究 2020(01)
    • [7].试论叶澜人学教育学思想[J]. 基础教育 2019(06)
    • [8].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评《教育学(第七版)》[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01)
    • [9].论“生命·实践”教育学之“自觉”的文化逻辑[J]. 教育科学 2019(06)
    • [10].真理、权力、实践:教育学话语形态的缠绕[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01)
    • [11].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缘起与消解:基于教育学的立场[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12].计算教育学:内涵与进路[J]. 教育研究 2020(03)
    • [13].关于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内涵问题——陈桂生先生教育学问对[J]. 当代教师教育 2020(01)
    • [14].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02)
    • [15].批判教育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可能的未来[J]. 教育研究 2020(04)
    • [16].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论纲——文化存在论教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基本主张[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0(01)
    • [17].计算教育学论纲:立场、范式与体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6)
    • [18].计算教育学:研究动态与应用场景[J]. 开放教育研究 2020(04)
    • [19].批判教育学的现实关切与未来求索——第三届批判教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 现代教育论丛 2020(03)
    • [20].《共和国教育学70年》(丛书)[J]. 儿童发展研究 2020(02)
    • [21].教育学“西学东渐”的逻辑探寻——西方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传播的回顾与反思[J]. 教育研究 2020(08)
    • [22].教育学的历史进展和未来愿景——新中国70年教育学发展与反思研讨会述评[J]. 教育史研究 2020(03)
    • [23].探讨翻转课堂在高校教育学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10)
    • [24].面向新时代中国教育学话语及其体系重构[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0(05)
    • [25].“五四”时期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04)
    • [26].网络教育学的学科可能性与基本问题探讨[J]. 开放学习研究 2017(06)
    • [27].无畏的中国教育学自觉之批判[J]. 现代大学教育 2016(06)
    • [28].21世纪教育学的整体愿景(下)[J]. 数字教育 2016(06)
    • [29].教育学传统解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1)
    • [30].泽柳政太郎的“实际教育学”思想述评[J]. 日本问题研究 2017(02)

    标签:;  ;  ;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现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