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稻矮化育种使稻米产量取得了突破性增长以来,水稻矮生性的遗传研究和新矮源的发掘、鉴定受到了稻作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所在课题组以前通过组织培养方式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成功筛选出了株-1S的矮秆突变体SV1S和SV14S。鉴定结果表明SV1S和SV14S是矮化了的温敏核不育系,具有优良的温敏不育特性,配合力强,杂种优势明显,能明显降低植株高度,增强抗倒伏的能力,是一种具有较广的推广价值的新型矮源材料。然而对该矮秆突变体的突变的原因一直缺乏研究,从而对该矮秆突变体产生矮秆突变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我们以矮秆突变体SV1S和SV14S为材料,就矮秆突变的分子基础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一、3种不同水稻材料对外源赤霉素的反应研究以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及通过株-1S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出的矮秆突变体SV1S、SV14S为材料,分析了这3种材料的胚乳α-淀粉酶活性、第二叶鞘及节间长度对赤霉素(GA3)反应。结果表明:(1) SV1S、SV14S的胚乳对GA3较敏感,但不及株-1S的胚乳对GA3反应敏感. (2)在10-1010-9mol/L GA3的范围内,三种水稻材料的第二叶鞘伸长不明显,当浓度升至10-9mol/L以上时,则发现株-1S、SV1S、SV14S的第二叶鞘伸长非常明显,GA3的浓度为10-5mol/L时,第二叶鞘长度达最大值,均达到3.54.0cm,三者之间第二叶鞘的伸长变化并无明显差异,表明三种水稻材料的第二叶鞘均对外源赤霉素敏感. (3)在一定浓度下,GA3对株-1S、SV1S、SV14S的节间长度都有明显的增长作用,3种材料的节间长度都表现出对外源赤霉素的敏感性.但是GA3对3种材料的株高的影响部位和3种材料对GA3敏感的浓度不相同。GA3对株-1S的株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第二、三节间,第一节间长度无明显变化.而SV1S和SV14S的第一、二、三节间都有明显的增长; SV1S和SV14S对GA3敏感时的GA3浓度约为10-4mol/L左右,而株-1S对GA3敏感时的GA3浓度约为10-410-3mol/L.通过以上3方面的实验说明SV1S和SV14S为赤霉素敏感型突变体.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豆矮秆窄叶突变体转录组分析和激素应答反应[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01)
- [2].矮秆玉米不同种植模式效益分析[J]. 上海农业科技 2011(01)
- [3].蓖麻矮秆性状基因遗传规律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01)
- [4].矮秆小粒水稻潇湘矮的形态学与分子遗传学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03)
- [5].水稻矮秆小粒类型的形态遗传机理和育种利用[J]. 种子 2008(09)
- [6].稻文化的再思考(9):古今科技——水稻品种:从农家种到矮秆稻、杂交稻、超级稻[J]. 中国稻米 2015(01)
- [7].糯小麦矮源新种质11-805矮秆性状遗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4)
- [8].甘蓝型矮秆直立株型油菜株高性状基因的初步定位[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01)
- [9].矮秆与高秆芝麻株高建成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比较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01)
- [10].培育矮秆小麦品种发展节水灌溉新型种植模式[J]. 现代化农业 2009(11)
- [11].外引矮秆玉米自交系性状综合评价[J]. 中国种业 2009(12)
- [12].矮秆、持绿小麦新品种——渝麦15号[J]. 麦类作物学报 2014(10)
- [13].玉米、旱稻高矮秆作物套种效益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1(18)
- [14].岷县矮秆黄芪育苗及大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03)
- [15].发展节水灌溉培育矮秆小麦品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04)
- [16].新的玉米矮秆突变基因的鉴定与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8(05)
- [17].矮秆抗倒小麦新品种良星77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4)
- [18].矮秆玉米育种技术探讨[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06)
- [19].小豆矮秆窄叶突变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7(03)
- [20].甘蔗间种套种矮秆作物[J]. 吉林农业 2011(07)
- [21].多分蘖矮秆水稻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及遗传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0(02)
- [22].矮秆抗倒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湘陵628S的选育[J]. 杂交水稻 2010(S1)
- [23].抗旱矮秆小麦品种河农7106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 2015(09)
- [24].小麦矮秆新基因的SSR标记[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8)
- [25].一个显性矮秆水稻突变体的获得及其遗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12)
- [26].高粱空间诱变矮秆突变体变异研究[J]. 作物杂志 2008(02)
- [27].条带间作下矮秆作物行间辐射差异的模拟与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S2)
- [28].外引矮秆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01)
- [29].一个水稻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J]. 植物学报 2011(06)
- [30].青贮饲料收获机矮秆割台喂入机理研究[J]. 农业机械 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