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劳动者作为社会阶层中的弱势群体,其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因劳资力量失衡所引发的劳资关系紧张,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立基于转型社会的社会结构及其产生的劳动问题,从理论层面对劳动权进行界定、系统地探究劳动权的价值定位、分析劳动权的内容体系进而论及劳动权的制度保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劳动权是劳动者个人或其团体所享有的,以择业自由权和就业援助权为核心内容、因劳动而产生或与劳动过程有密切联系的各项应然权利与实然权利的总称。劳动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同时兼有自由权、社会权的权利属性。劳动权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在劳动权保障过程中,应该遵循权力主动性与社会能动性相结合的基本理路。劳动权的保障包括立法保障、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及宪法救济。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引言一、问题缘起二、研究价值三、研究结构四、研究方法第一章 劳动权概念解析一、对劳动权含义的学术梳理(一) 国外学者对劳动权含义的不同解说(二) 中国学者对劳动权研究的基本情况(三) 对劳动权理论的总体认识与评价二、对劳动权概念的认识(一) 劳动权的概念界定(二) 劳动权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三、劳动权的特征(一) 劳动权的综合性(二) 劳动权的发展性(三) 劳动权的广延性(四) 劳动权的受制约性四、劳动权的结构(一) 劳动权的权利主体(二) 劳动权的义务主体(三) 劳动权的客体第二章 劳动权的历史沿革一、劳动权产生的思想渊源(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劳动权思想(二) 社会福利思想(三) 自然法学派的人权思想(四) 社会连带理论二、劳动权生成的政治背景(一) 劳动权产生的阶级原因(二) 劳动权生成的推动性力量(三) 劳动权生成的关键性因素三、劳动权产生的经济背景四、劳动权产生与发展的路向(一) 劳动为纯粹义务阶段(二) 劳动权为道德权利阶段(三) 劳动权为法定社会权阶段(四) 劳动权上升为宪法权利阶段(五) 劳动权为国际人权法确认阶段五、劳动权发展的道德评价与社会评价第三章 劳动权的性质及其价值一、劳动权的基本性质(一) 劳动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二) 劳动权的两重性:自由权属性、社会权属性二、劳动权的价值(一) 劳动权的工具性价值(二) 劳动权的目的性价值第四章 劳动权的谱系一、择业自由权(一) 平等就业权(二) 反强迫劳动权二、就业援助权(一) 就业权(二) 获得适宜劳动条件权(三) 公共就业保障权三、辅助性权利(一) 集体劳动权(二) 劳动者参与权第五章 劳动权的法制保障一、劳动权实现与保障的基本理路(一) 权力主动性(二) 社会能动性二、劳动权保障机制的架构(一) 劳动权的立法保障(二) 劳动权的执法保障(三) 劳动权的司法保障及宪法救济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论文摘要Abstract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劳动权论文; 人权论文; 社会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