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赤褐铁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赤褐铁矿,反浮选,捕收剂,低温
赤褐铁矿论文文献综述
吴文红,吴承优,王秋林[1](2019)在《高效低温捕收剂选别贫赤褐铁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某矿山的难选贫赤褐铁矿,目前采用常规的加温反浮选工艺进行生产。为实现选矿厂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的目的,采用长沙矿冶研究院研制的高效低温捕收剂CY-57进行了反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Y-57捕收剂可在低温20℃条件下实现对该贫赤褐铁矿的高效分选,获得精矿产率59.73%,TFe品位65.79%,回收率82.89%的良好指标,与35℃时的分选指标相当。(本文来源于《智慧矿山 绿色发展——第二十六届十省金属学会冶金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8)
罗俊凯,曹杨,焦芬,覃文庆[2](2018)在《湖南某石英型赤褐铁矿选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湖南某石英型赤褐铁矿进行了选择性絮凝-强磁选-反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90.80%、水玻璃用量800 g/t、聚丙烯酰胺用量100 g/t、磁选粗选磁场强度1.4 T、扫选磁场强度1.6 T条件下,获得了铁品位56.17%、回收率60.12%的铁精矿;强磁选尾矿进行反浮选,获得了铁品位47.90%、铁回收率31.46%的中矿和铁品位15.69%、铁回收率8.41%的尾矿。选择性絮凝有利于矿泥与铁矿的分离,可提高铁的回收效果。(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宋国君[3](2018)在《大红山赤褐铁矿型次级精矿浮选提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次级精矿铁品位高于原矿铁品位并低于合格精矿铁品位,在很多铁矿选厂都有产出。次级精矿不仅价格低不易销售,大量堆存还会造成铁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昆明钢铁集团下属的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选厂由于近年来降尾工作的开展,多个品级的次级精矿大量产生,难以销售,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这些次级精矿矿物组成复杂,脉石种类繁多,含铁硅酸盐突出,回收难度大。赤褐铁矿是次级精矿提质降杂的主要富集对象,但大红山铁矿是赋存于古元古界大红山群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系中的大型矿床,其赤褐铁矿类型和特征有别于其他矿山,有其自身特点,难以用常规单一工艺实现高效处理。大红山式赤褐铁矿型次级精矿的提质降杂课题受到很多关注,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最本质的矿物晶体出发,通过测试表征和理论计算,发现了大红山赤褐铁矿晶体的典型特征,找到了大红山式赤褐铁矿难以用单一磁选回收处理的矿物学和晶体学原因,并由此开发筛选出浮选改性捕收剂,探索出了较为合理的药剂制度,进行了实验室和工业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以赤褐铁矿为主的大红山次级精矿在成矿和经年蚀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差异化的含铁矿物晶体结构,具有相同化学分子式的赤褐铁矿具有不同的晶体几何结构和电磁结构,造成了不同蚀变期次成矿晶体的磁选差异,因此这部分赤褐铁矿目前难以用单一磁强度和磁设备实现高效回收。(2)晶体结构差异性造成弛豫重构后形成的独特解离面性质,为浮选处理大红山式赤褐铁矿提供了可能。依据晶体本体差异化和表面性质特征,筛选出正浮选改性捕收剂。先后完成了37%品级次级精矿、二选厂二段强磁精矿、二期离心机精矿、叁选厂叁段强磁精矿的实验室正浮选试验研究工作,并完成了37%品级次级精矿和50%品级次级精矿两种矿样的工业试验。工业试验验证了连续条件和新药剂制度下浮选指标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为技改实施提供了依据。(3)对于37%品级次级精矿:原矿铁品位38.46%,二氧化硅含量24.69%,采用“一粗两精中矿再选正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综合铁品位为53.73%,二氧化硅含量为13.53%,铁回收率为78.02%的铁精矿,铁品位提高15.27个点,二氧化硅含量降低11.16个点。对于二选厂二段强磁精矿:经“一粗一精中矿再选正浮选”流程选别后,铁品位由45.26%提高到57.48%,二氧化硅品位由20.07%降低到7.56%,铁回收率为81.59%。对于二期离心机精矿:经“一粗一精中矿再选正浮选”流程选别后,铁品位由54.00%提高到59.25%,二氧化硅品位由10.90%降低到5.57%,铁回收率为83.74%。对于叁段强磁精矿:铁品位由42.72%提高到57.26%,二氧化硅品位由20.82%降低到5.26%,铁回收率75.14%。因此,大红山多品级次级精矿的浮选提质试验取得了积极效果。(4)对37%品级次级精矿开展工业试验,原矿铁品位为40.58%,二氧化硅品位为21.84%,最终精矿铁品位提高到52.28%,二氧化硅品位降低到12.12%,铁回收率为74.46%,铁精矿铁品位提高了11.70个点,二氧化硅降低了9.72个点。对50%品级次级精矿开展工业试验,原矿铁品位为50.24%,二氧化硅品位为14.22%,最终精矿铁品位为57.79%,二氧化硅品位为8.09%,铁回收率为82.08%。工业试验结果与实验室指标基本一致。研究获得了大红山赤褐铁矿多晶型与差异电磁性质共存的重要发现,基于特征晶面开发的浮选多基团改性捕收剂在实验室和工业试验中取得了积极效果,浮选提质试验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为大红山式赤褐铁矿型次级精矿的最终技术突破奠定了基础,也为同类型其他地区赤褐铁矿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秦彩霞,秦丽娜[4](2017)在《国外某高铝赤褐铁矿选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国外某高铝赤褐铁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还原磁化焙烧-磁选工艺,可获得精矿铁品位58.26%、铁回收率80.53%的试验指标;采用钠化还原磁化焙烧-磁选工艺,可获得精矿铁品位63.48%、回收率95.45%的试验指标。探索了在富集铁的同时富集镍、降低铁精矿中Al_2O_3含量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周贺鹏,胡洁,钟志刚,王金庆[5](2017)在《广东肇庆某尾矿中赤/褐铁矿反浮选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肇庆某尾矿含铁38.97%,主要赋存于赤铁矿和褐铁矿中。为有效富集回收尾矿中的铁矿物,采用反浮选工艺为原则流程,以自主研发的阳离子捕收剂YA作脉石矿物捕收剂、Na OH作pH值调整剂、改性淀粉作铁矿物抑制剂,经过一粗一精叁扫的闭路试验流程,获得了含铁55.47%、铁回收率81.32%的铁精矿。尾矿中铁矿物得到了较好的富集回收。(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玉美[6](2016)在《某难选赤褐铁矿选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难选赤褐铁矿主要铁矿物为赤褐铁矿,有害杂质硫、磷、砷含量较低。为了开发利用该铁矿资源,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原矿性质分析可知,铁品位为38.79%,铁矿石中赤铁矿占77.67%,褐铁矿占12.27%。条件试验研究表明,原矿经加煤粉还原焙烧后磨矿,再进行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的磁选试验,最终可获得铁品位为61.53%,回收率为75.22%的铁精矿产品。(本文来源于《甘肃冶金》期刊2016年02期)
肖军辉,张裕书,冯启明,陈超[7](2015)在《高磷鲕状赤褐铁矿离析焙烧提铁降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重庆桃花高磷鲕状赤褐铁矿中,有害元素P的质量分数较高为1.17%,有85.90%的P分布于褐铁矿中,其余以胶磷矿形式产出,提出了离析焙烧-弱磁选工艺实现提铁降磷.矿石与氯化剂、还原剂混匀后置入焙烧炉中进行离析焙烧,铁从弱磁性矿物转变为强磁性矿物后,焙烧矿采用弱磁选回收铁.结果表明:焙烧矿中产生了以磁铁矿(Fe3O4)、金属铁(Fe)为主的新矿相及少量的氧化亚铁(FeO)新矿相,实现了铁矿物与磷矿物的有效分离;在离析焙烧温度950℃、焦炭用量20%、废盐用量45%、离析焙烧时间60min、弱磁选磁场强度H=0.12T、弱磁选磨矿细度小于0.038mm占95%的综合工艺条件下,得到了Fe的质量分数为71.65%,P的质量分数为0.17%,Fe回收率为87.92%的铁精矿分选指标,提铁降磷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俊宁,袁启东,陈洲[8](2014)在《某微细粒赤褐铁矿选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微细粒赤褐铁矿样品为研究对象,针对赤褐铁矿嵌布粒度细、比表面大、磁选易团聚等特点,进行了不同选别工艺流程对比,最终采用粗细分选、强磁—螺旋溜槽与离心选矿机重选—中矿再磨再选工艺流程进行选别,获得了铁品位56.46%、硫含量1.47%、铁回收率77.24%的铁精矿。选别过程中利用离心力与重力的相互作用机理,将离心选矿机与强磁选机组合应用,充分发挥各单机优势,实现了微细粒赤褐铁矿有效分选,为微细粒赤褐铁矿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2014年06期)
张汉泉,汪凤玲[9](2014)在《赤褐铁矿磁化焙烧矿物组成和物相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化焙烧—磁选工艺是有效处理难选弱磁性氧化铁矿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所得到的铁精矿性质与天然磁铁矿性质具有较大的差别。反浮选结果表明,人工磁铁矿和天然磁铁矿在浮选性能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采用XRD(X-ray diffraction)、显微镜测试技术观察磁化焙烧矿物组成和物相变化,原矿中硅以碎屑石英和硅质泥岩形式存在,焙烧后有部分硅质泥岩,还有部分石英是被铁矿包裹,分布较原矿分散,即磁化焙烧形成的磁铁矿有一定的包裹、充填和浸染现象,具有不完整的晶体结构,分布分散,矿石内部组织结构的不均匀程度增加。原矿有用矿物主要以Fe2O3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焙烧后铁矿物的赋存由Fe2O3转变成Fe3O4为主,并掺杂Fe2O3,FeO,Fe,矿物组成发生变化,矿物不均匀性增强。焙烧物中还出现高铁橄榄石和铁硅酸盐峰,一部分橄榄石和硅酸盐矿物进入反浮选精矿,造成铁损失。(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陶恒畅[10](2014)在《磁化焙烧某赤褐铁矿选矿工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赤褐铁矿为研究对象,根据赤褐铁矿的矿石特性,采用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可有效地富集该赤褐铁矿中的铁,最终得到了铁品位为55.77%、回收率为85.48%的铁精矿。(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4年06期)
赤褐铁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湖南某石英型赤褐铁矿进行了选择性絮凝-强磁选-反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90.80%、水玻璃用量800 g/t、聚丙烯酰胺用量100 g/t、磁选粗选磁场强度1.4 T、扫选磁场强度1.6 T条件下,获得了铁品位56.17%、回收率60.12%的铁精矿;强磁选尾矿进行反浮选,获得了铁品位47.90%、铁回收率31.46%的中矿和铁品位15.69%、铁回收率8.41%的尾矿。选择性絮凝有利于矿泥与铁矿的分离,可提高铁的回收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赤褐铁矿论文参考文献
[1].吴文红,吴承优,王秋林.高效低温捕收剂选别贫赤褐铁矿试验研究[C].智慧矿山绿色发展——第二十六届十省金属学会冶金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2].罗俊凯,曹杨,焦芬,覃文庆.湖南某石英型赤褐铁矿选矿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8
[3].宋国君.大红山赤褐铁矿型次级精矿浮选提质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4].秦彩霞,秦丽娜.国外某高铝赤褐铁矿选矿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7
[5].周贺鹏,胡洁,钟志刚,王金庆.广东肇庆某尾矿中赤/褐铁矿反浮选技术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7
[6].张玉美.某难选赤褐铁矿选矿试验研究[J].甘肃冶金.2016
[7].肖军辉,张裕书,冯启明,陈超.高磷鲕状赤褐铁矿离析焙烧提铁降磷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
[8].李俊宁,袁启东,陈洲.某微细粒赤褐铁矿选矿试验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4
[9].张汉泉,汪凤玲.赤褐铁矿磁化焙烧矿物组成和物相变化规律[J].钢铁研究学报.2014
[10].陶恒畅.磁化焙烧某赤褐铁矿选矿工艺试验[J].现代矿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