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与拯救 ——儿童提问与早期教育

回归与拯救 ——儿童提问与早期教育

论文摘要

提问,对于儿童来说,具有特殊的涵义。儿童提出的问题,其实是最本初的,也是最重大的,是终其一生未必解决得了的问题。儿童的“提问”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类哲学的胚胎。进入儿童的问题世界,可以发现儿童对本原的追问,对认识的追问,对美德的追问。儿童的“提问”是生命个体内部矛盾的真实反映,表达了认识发生发展过程。如果将儿童某个维度的“提问”用时间的链条串起来审视,我们会看到个体“提问”生动的演进过程。提问是儿童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存在的一种方式。在吸收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者修订了三份问卷: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儿童思考风格问卷,儿童自我满意度问卷。然后对三所幼儿园的90位大班幼儿和家长进行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儿童的思考风格、儿童的自我满意度与儿童的提问有着显著的关系。 提问是儿童“正常生长”的语言,可是,当知识的功利性成为一种最为普遍、最具实际的效用时,原本是“正常生长”的提问则成为“非常规”的。提问是儿童的“母语”,随着教育领域的扩张,提问走上了难以回归的道路。提问开始遭到贬谛,成为利用的工具,想象消逝了,好奇消亡了。提问失去了润泽,逐渐枯萎,沦为干瘪的僵尸。随着好奇的贬谛,提问也被从儿童的生活世界中“放逐”,诗性的消退,令教育成为“驯育”的工具。 如何进行教学的现代性转换,如何实施问题教学,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涉到儿童好奇心的保护以及问题意识的发展。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认为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教学空间,激发孩子探索周围空间中的一切,鼓励他表达自己的疑问,从而把提问作为思考的工具。其次要走向儿童问题的背后,分析儿童的认知和心理需求,运用教学智慧,创造性地回应儿童的问题。通过个案研究,我们发现儿童哲学教学是促进儿童问题意识发展的有效途径。 “知欲”的教育造就了“理性”的儿童,教育只寻求知识的确证而漠视了一切有关儿童“问题世界”的价值的问题,漠视了儿童的文化特征和他的一切精神的存在。教育应是在儿童的“问题世界”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认识方式,它如果离开了儿童的“问题世界”,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条件。为克服这种危机就必须重返儿童的“问题世界”。重返“问题世界”,就是要唤回被遗忘、被遮蔽的儿童问题世界的丰富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问题之源
  • 二、已有的视域和问题域
  • 三、问题域的推进
  • (一) 研究的基本问题
  • (二) 研究的方法论视域
  • 第一章 儿童问题的哲学诠释
  • 第一节 儿童提问:朴素的哲学思维
  • 一 对本原的追问
  • 二 对认识的追问
  • 三 对美德的追问
  • 第二节 儿童提问:一种存在方式
  • 一 提问:儿童自然天性的内在规定
  • 二 提问:文化性对儿童的内在规定
  • 三 提问:超越性对儿童的内在规定
  • 第二章 儿童问题世界的价值
  • 第一节 问题与儿童的可能生活
  • 一 儿童之生存面对“可能性”
  • 二 “可能生活”体现可能之在
  • 第二节 问题与儿童的创造生活
  • 一 问题是创造生活的起点
  • 二 问题是创造生活的动力
  • 第三节 问题与儿童的幸福生活
  • 一 从“专制”走向“自由”
  • 二 从“工具性”走向“诗性”
  • 第三章 儿童问题的实证研究
  • 研究一 教养方式与儿童提问
  • 1.1 研究假设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工具
  • 1.4 结论与分析
  • 研究二 思考风格与儿童提问
  • 2.1 研究假设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结论与分析
  • 研究三 自我满意度与儿童提问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结论与分析
  • 第四章 儿童问题的生态危机
  • 第一节 “制度化”的生活
  • 一 知识维度
  • (一) 提问的“放逐”
  • (二) 体验的“遮蔽”
  • 二 权力维度
  • 第二节 “秩序化”的家庭
  • 一 观念维度:家庭的“魔咒”
  • 二 情感维度:单向度的“占有”
  • 第三节 “巫术化”的媒体
  • 第五章 问题教学:儿童问题世界的回应
  • 第一节 问题教学的“荒地”
  • 一 知识误解为目的
  • 二 重构教育目的:超越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
  • 第二节 教学的现代性转向
  • 一 教学观念的转向
  • (一) 传统的“工学观”
  • (二) 问题教学观
  • 二 教学空间的转向
  • (一) 从“物化”的空间转向“兴趣”生成空间
  • (二) 从“封闭”的空间转向“开放”空间
  • (三) 从“单一化”的空间转向“多样化”空间
  • (四) 从“公共化”的空间转向“个体化”空间
  • 第三节 走向问题教学
  • 一 通向问题的背后
  • 二 回应的一般策略
  • 三 问题教学的实施
  • 第四节 儿童哲学:可能的问题教学模式
  • 一 儿童哲学的必要与可能
  • 二 儿童哲学教学:一个个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谁更有可能受到欺凌:穷孩子还是富孩子——家庭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 基础教育 2020(01)
    • [2].养育差异还是养育陷阱?——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20(09)
    • [3].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9)
    • [4].北京市朝阳区3~7岁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现况[J]. 河北医药 2019(17)
    • [5].中职生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9(04)
    • [6].重庆大学生自信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04)
    • [7].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关系[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11)
    • [8].西方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路径方法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 2017(10)
    • [9].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途径[J]. 科技展望 2015(33)
    • [10].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 校园心理 2016(02)
    • [11].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恋爱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5(03)
    • [12].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 赤子(上中旬) 2015(20)
    • [13].青少年心理障碍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的个案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5(10)
    • [14].自闭症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
    • [15].家庭教养方式与中职生自信心关系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36)
    • [16].农村中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J]. 科普童话 2020(24)
    • [17].家庭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31)
    • [18].小学生英语成绩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性研究[J]. 安徽教育科研 2020(17)
    • [19].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成长的影响探析[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18(12)
    • [20].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入园焦虑的影响及对策[J]. 河南教育(幼教) 2019(03)
    • [21].浅析美国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6)
    • [22].父母亲职业不同的职业医护生家庭教养方式调查比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22)
    • [23].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26)
    • [24].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教书育人 2012(36)
    • [25].高控制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自由发展的阻碍及对策[J]. 江苏教育研究 2019(13)
    • [26].对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探讨——由三个案例分析谈起[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22)
    • [27].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20)
    • [28].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培养的影响[J]. 新校园(中旬) 2016(09)
    • [29].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 好家长 2017(06)
    • [30].隔代教养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J]. 人生十六七 2017(05)

    标签:;  ;  ;  

    回归与拯救 ——儿童提问与早期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